注册

杨鹏评点史记人物:子产是如何坚守政商盟誓的?


来源:凤凰网综合

子产虽然是一个小国的政治家,但他的不少事迹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子产对政商平等盟誓的坚守,会启发我们对未来政商关系的看法,也会启示我们对未来全民神圣盟誓的想象。

郑国建国之初,郑桓公与商人有一个政商盟约。强调朝廷尊重商人的自由贸易及财产权,商人不背叛朝廷。这个政商平等的盟约得以坚守,形成了郑国朝廷支持商人,商人关心时政、热爱郑国的传统。严复先生甚至认为,郑国这个政商盟誓,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宪章。到子产时代,子产如何坚守政商盟约?

子产:孔子眼里的君子楷模

今天我们评点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讲讲子产是如何看待政商关系的。子产在郑国的执政时间是公元前543年到公元前522年。

孔子很敬重子产。《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子谈到子产时这么说,君子之道有四:“其行已也恭”,他的行为很庄重很谦逊;“其事上也敬”,他事奉君王很恭敬;“其养民也惠”,他养育民众注重实惠;“其使民也义”,他役使民众时讲道义。这是很高的评价,视子产为君子楷模。

《史记·郑世家》记载,孔子听说子产去世以后,流着眼泪说子产是“古之遗爱也”。“古之遗爱”就是古代传下来的有仁爱心的人。原文是:“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子产去世时孔子大约30岁左右。子产是小国伟人。他在郑国执政20来年时间中,有突破性的历史成就。

处于“四战之地”的郑国

春秋时期的郑国,建国于公元前806年,灭亡于公元前375年,历时431年。郑国处在“四战之地”,就是处在一个四面八方都要准备作战的地区。

资料图春秋列国分布地图:郑国居东西南北交通要冲。和平时期,为贸易中转中心。中原战争,乃兵家必争之地

郑国北边有晋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南边有楚国,也是当时的强国、超级大国。东边有跟郑国国土面积差不多大的宋国、卫国、陈国、蔡国。西边是周王室。隔着周王室往西是秦国。郑国夹在当时的大国晋国和楚国之间,处于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外交非常艰难。

《左传》记载郑国的都城被敌人包围攻打有12次。郑国跟宋国这种大致同等规模相邻国家因为土地纠纷也战争不断。史书记载郑国跟宋国的战争就有49次之多,差不多每5年打一仗。治理这样“四战之地”的国家非常困难。

子产说:“以大国政令之无常,国家罢病,无日不惕。”“惕”就是警惧。周边大国楚国、晋国政令无常,郑国疲于奔命,每天都处在警惧之中。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郑国竟然撑下了400多年的历史,很不容易。

郑国是个小国,内部权力斗争虽然很厉害,但对外却能同仇敌忾。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领陈、蔡等四个国家的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反击,在繻葛打败了周王的联合国军队,还射中了周恒王的肩膀,周军败落。郑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挑战和打败周王室军队的诸侯国。“繻葛之战”使周王室威望一落千丈,拉开了春秋列国争霸的序幕。

子产出任郑国国卿

公元前543年,子产出任国卿,执政郑国。子产带着一种必死的心态上任。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社稷有利,个人生死就随它吧。看来那时候要想当好官,就先得有不怕死的心理准备。其实治理国家、推动变革,难就难在摆脱不开个人生死利害考虑。如果能够像子产一样,有“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心态,变革一个国家没那么复杂。子产能够推进变革,在于他确实想通了生死问题。

我们讲子产的三个突破点给我们的启示:第一是严守政商盟约;第二是铸刑鼎,公开法律;第三是尊重言论,不毁乡校。今天第一课就讲子产严守政商盟约这一点,剩下的两个问题下一节课讲。

子产严守政商盟约

严守政商盟约是说,郑国的朝廷跟商人之间有一个政商盟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记载。子产非常坚守这个盟约。

资料图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

《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了子产拒与环的故事。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这个故事是这么记载下来的。晋国有一个实权人物叫韩宣子,他是晋国的国卿。韩宣子拥有一只玉环,这只玉环在制作的时候是成对的,另外一只玉环被郑国一个商人拥有。韩宣子到郑国办事,提出要求,希望郑国能把另一只玉环给他,这样他就能配成一对。晋国是大国,执政的国卿来要一只玉环,在其他人看来不是什么大事,认为应该满足韩宣子的要求。但子产拒绝,说这个玉环是郑国商人个人所有,不属于我们官府,“非官府之守器也”,我们官府给不了。有人劝子产,说韩宣子要的不多,只是一只玉环,何必为了一只玉环使得晋国怀恨呢?但是子产仍然拒绝。

为什么拒绝韩宣子?子产解释出了一段特别的历史。子产说,我们郑国的开国者郑桓公,他与商人们之间有一个盟誓,这个盟誓是郑国世代坚守的。我们世代都有盟誓,相互都坚守这个信用,“世有盟誓,以相信也”。

这个盟誓是什么呢?“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gài)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尔无我叛,就是说你们不要背叛我。我呢,“我无强贾”,我不去强迫商人。“毋或匄(gài)夺”, 我不会对你们索取剥夺。“匄”是“索求”的意思。“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利市”就是市场利润,“宝贿”就是珍贵的财物。你们有了市场利润赚了钱,你们有珍贵的财物,我不需要知道,我不想知道,你们自己拥有就行了。

这份盟誓相当于是郑国开国君主郑桓公对郑国商人的承诺,以后变成了郑国朝廷坚守的一个传统。它强调朝廷不能强迫商人,不能强买强卖,不能剥夺商人的财产权,不能贪念商人的钱财,但同时要求商人不要背叛朝廷。保护商人的自由买卖和财产权,换取商人对朝廷的拥护和支持。郑国朝廷世代坚守这个政商之间的盟誓,政商关系非常稳定。

子产为了坚守郑国开国以来的政商传统,顶住晋国韩宣子的压力,不为韩宣子去弄这只玉环。玉环也许不是一个大事,但对子产来说,这是涉及到政商关系原则的大事。子产很聪明,他劝韩宣子,你也应该不会让晋国为了一块玉而丧失国家利益吧。在这样的大道理下面,韩宣子也无话可说。

春秋时期确立盟誓的四大环节

我们再来看一下郑国国君与商人之间的这个盟誓,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资料图

子产用的词是盟誓。春秋时期盟誓是非常神圣的。确立盟誓一般得有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要商定盟誓内容;第二是要宰杀牛羊牺牲,准备献祭给神第三是要歃(shà)血宣读盟誓。所谓“歃血”就是要喝一小口要献祭的牺牲牛羊的血,或者是把血抹到嘴上。这是一种血祭。第四就是向神奉献牺牲。盟誓以邀请神来做见证开始,以向上天献祭收尾。以神的名义发誓,以神的名义做见证。

资料图犹太人的逾越节

逾越节通常在阳历的四月。据说上帝在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前,给埃及人第十个灾难时,灭命的使者在击杀埃及人头生的孩子和牲畜时“越过”了门框、门楣上涂了羊血的希伯来人的家庭。在逾越节的时候,犹太人都要重述这段的历史。在过节的时候有许多规矩,除了吃无酵的食物之外,另外也要吃一些其它具有特别象征的食物,以纪念先祖由埃及为奴之家被救赎出来。

人类历史上有一些宗教习俗是相通的。犹太人的逾越节传说就是上帝让犹太人把羊血抹在门框上。这样,上帝派来的死亡天使经过的时候,看见门上有牺牲的血就越过去了,所以叫逾越节。犹太文化认为血非常神圣。中国文化也是如此,比如这个“歃血”为盟。重大盟誓的时候,一定宰杀牛羊牺牲献给神。同时人要把血抹在自己的嘴上,以示神圣。后来刘邦起兵造反宰杀牛和马,把血抹在他们的旗鼓上。

晋国和楚国在公元前579年签订盟约,盟誓的内容最后一句是:“有渝此盟,明神殛之。”“渝”,就是“违背”。 “明神”就是“光明之神”,“殛”就是“消灭”。有谁违背了这个盟誓,光明之神会消灭他。这是以光明之神的名义签订的盟约。后来西方中世纪的盟约都以上帝之名来签署,与此类似。依赖明神的见证,用牛来献祭,这是世界各大宗教的一个普遍传统。 

对中国来说,宰杀牛羊,除了献祭的功能之外,也提醒盟誓各方,如果违背了盟约,就如这个牛羊一样将被屠宰。有些盟约就是直接这么写的。郑国国君与郑国商人签订的这个盟约不是一个简单的承诺,它是不能够轻易侵犯的盟誓。盟誓对中国春秋时期的人来说,是要用生命去守卫的。

为什么郑国重视商人的作用?

郑国在中国开创性地建立第一个政府和商人之间的盟约。为什么郑国如此重视商人的作用?这与郑国的处境有关系。

郑国的国土狭小,又正好处于中原的正中心。居东西、南北交通之要冲,交通便利,和平时期,它是商业贸易中心。郑国的手工业、商业、娱乐业都很发达。因为娱乐业发达,大概靡靡之音比较多。所以,孔夫子还曾批评郑国的音乐说“郑声淫”。他还“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国的音乐较多表现男欢女爱的爱情歌曲,孔夫子认为这扰乱了“雅乐”。“雅乐”就是宫廷乐曲。

郑国是一个工商很发达,各种娱乐业也很发达的国家。和平时期做生意时,占尽天时、地利。它可以跟四方进行贸易,成为当时中国的贸易中转中心。但这也是一个“四战之国”,战争时即为兵家必争之地,打仗时比较被动。

郑国国君深知郑国的国家实力来源于商人的强大,所以对商人采取了非常平等合作的态度,保持了郑国商业的繁荣。同时,郑国也得到了商人的回报。郑国的商人都非常热爱国家,愿意为国家奉献牺牲。参政议政也成为郑国商人的特征。中国历史上爱国商人的形象就是从郑国商人开始的。

商人爱国之弦高救郑

公元前627年,秦国军队从秦国出发越过周国准备去偷袭郑国。秦军在行进中,被郑国的商人弦高发现。弦高得知秦军是去偷袭郑国,立即以郑国国君的名义,自己向秦军献上十二头牛和四张熟牛皮,并说是郑国国君派他来问候秦军的。秦国军队一看,以为郑国早已知情并做好了备战准备,就放弃了这次偷袭计划。结果在返程途中被晋国打了一个埋伏。据《史记·秦本纪》载:晋国“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秦军全军覆没。

资料图弦高救国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国商人的这种爱国热情,也表现在后来他们在乡校中议论时政,批评朝廷。这才引出了后来的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

政商平等激发商人爱国心

看来政商平等是激发商人爱国心的一个重要的条件。郑国处在中原的中心,其政商盟誓,朝廷与商人形成平等的联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中原的传统。春秋时期列国相互竞争,都需要发展经济,商人周游各国都受到重视。例如:孔子的学生子贡经商有成,还积极参加当时各国外交协调,受到各国重视。春秋时期中国商人的地位很高。中国商人的政治、舆论地位是如何下降的,如何降成了“有钱的贱民”的特殊角色,我以后的课会分析到。政商关系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育。从全球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商人的地位高低是成正比的。

评点《史记》人物,常感到我们丧失了很多优秀的传统。子产的政商平等的观念背后,是上天之下的政商平等和相互的权利维护,是人和人的平等。如果子产先生复活,他会如何看待我们今天的政商关系?他会不会说中国富强,靠的就是工商业发展,所以必须有一个神圣的政商盟誓?其实不仅仅是需要政商盟誓,全国各种职业的人,都应该有一个神圣的全民盟誓。只有从全民盟誓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够真正拥有一个好的宪法。宪法就应该是一个神圣的全民盟誓:上天之下,人人承担对等的责任。基于平等盟誓的国家,才可能是一个真正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国家。

子产虽然是一个小国的政治家,但他的不少事迹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子产对政商平等盟誓的坚守,会启发我们对未来政商关系的看法,也会启示我们对未来全民神圣盟誓的想象。

来源:掌上国学院 微信号:Sinoacademy

资料图:子产是如何坚守政商盟誓的?|杨鹏评点史记人物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