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草木皆鬼的日子 这些地方习俗匪夷所思


来源:凤凰国学

如有小孩生于七月半,父母一定会将其生日改为七月十四或七月十六,以避“与鬼俱来”之嫌;如若有老者亡于月半,也往往被看作不吉利的象征,死了也要“与鬼同去”……总之,七月半是一个“草木皆鬼”的节日。

民间俗信,整个七月是鬼月,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放鬼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民间中元节人们会祭奠孤魂野鬼,这反映了人们的博爱和善良的心地。“人在做,天在看”,虽然鬼魂之说并无确凿根据,但这种民间信仰的力量成为推动人心向善,不做恶事,多做善事,积德向善的一股强大内驱力。

鬼节当然有不少的禁忌:“七月半,鬼门开”,因此人们要避免在下午六点以后出门,要避免搬家等,以防“鬼上身”;这天不能开市、讨债,免得落个发财鬼、做收账鬼之嫌;不得下河游泳或进行任何水上活动,以防被“水鬼”拉走;如有小孩生于七月半,父母一定会将其生日改为七月十四或七月十六,以避“与鬼俱来”之嫌;如若有老者亡于月半,也往往被看作不吉利的象征,死了也要“与鬼同去”……总之,七月半是一个“草木皆鬼”的节日。

鬼的禁忌文化使人们选择用祭祖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悲伤、释放内心的恐惧。人人都知道民间有在中元节祭祖的传统,却鲜少有人了解祭祖必不可少的物品是什么。

七月十五,正是瓜果、谷物成熟的时候,用来祭祀祖先再好不过,既能取秋收告成之意,更能感谢祖先神灵的保佑。在山东中部及山东东部,每年鬼节祭祖必不可少的就是西瓜,因而中元节又被称为瓜节。民国二十四年的《莱芜县志》记载“七月十五日祀先多瓜果之类,俗谓瓜果之祭。间亦有祭于墓者。”因为不可缺者为西瓜,所以卖西瓜的小贩也会在临近的几日抬高价格,大抵也是托祖宗的福,多挣一点吃饭钱。祭祀祖先的瓜果由全家分而食之,有“延年去灾、护墓旺族”之说。

云南大理龙龛村更是在“七月十四”节日期间举行“耍香龙”的村落祭祀活动,活动由村里每年新结婚的家庭负责。“香龙”是在夜间才耍的,其雏形是一条用稻草扎制而成的“草龙”,包括“龙头”、“龙身”、“龙尾”三个主要的部分,之所以称之为“香龙”,是因为要将点燃的香及时插在“草龙”身上,“香龙”出游的时间是有限的,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要回到本主庙,所以香一旦被点着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插在“草龙”身上。除了扎制和修补草龙外,新结婚的家庭还要负责制作新的耍龙的“灯笼”。灯笼队是“耍香龙”队伍的前锋,由六名年龄在5-7岁之间的小女孩组成,她们是“耍香龙”队伍中唯一的女性成员。耍龙结束,新婚的妇女们会端出用姜、红糖、紫蒿熬成的“糖水”,据说喝了糖水的孩子们会无病无痛,大人也会无祸无灾。

新婚的妇女们还会煮“百家粥”,村里各家各户的女人们都会倒一些自己的米进去,这“百家粥”会煮很久,而且会越煮越多。煮病煮痛,慢慢煮,这村里的病病灾灾也就都煮没了。晚上十点,粥才能煮好,村里人会陆续来取一点回家,据说“百家粥”吃了很好,孩子不仅不会生病,大人吃了也会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在广西,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此外,据考证,广西大部分是水乡,养鸭多。人们在割完早稻后通常把鸭子放到早稻田里,让鸭子吃田里掉下的谷子和蚯蚓。种晚稻时即中元节期间,农民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

鬼节祭水神,大多数地区是用放河灯的方式,黄姚却是放柚子灯。传说是黄姚古时常受水患,每年都要以人头祀河神和冤鬼,后来慢慢演化成用柚子代替人头。黄姚地处盆地中低海拔位置,因而每次大雨或洪水,就成为水流汇集的地方。随意翻开《昭平县志》,里而对于黄姚水灾的记载比比皆是。村民用细竹片做支架,形似老式鱼骨天线,三四米长的支架做了七八个,上面要扎108 个柚子灯。一转眼的工夫,几十个柚子已全部被“革去了顶戴”,露出白色的瓤。手脚麻利的村民将它们三个一排,串在“竹排”上,然后用一卷红色尼龙绳把它们连在一起。黄姚的柚子灯节,完全没有肃穆的气氛,也不忌讳水。男人们争先恐后地跳下姚江,对水里的鬼神毫无顾忌。集体祭神的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一拥而上,将枘子河灯分抢一空。举着柚子灯的孩子们则趾高气扬,似乎拿着的不是柚子,而是河神的护身符。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