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入世做事业 如何炼就“智仁勇”强大内心?(图)


来源:凤凰国学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在《论语》中是有一些隐含的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古人所说的“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我们要如何做才能炼就强大的内心呢?第一:高度清晰的自我定位;第二:高度自觉的自我管理。具体的思维模式就是论语中常提到的“反求诸己、不怨天尤人”。

 

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获得企管启示

上一讲我们解读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六本”到“知行合一”到“理性和感性”再到面临挑战事务的时候要学习孔子的“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理论上虽然这么说,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总是在一种状态中徘徊,这种状态叫作“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要做到以上的那些,背后还需要一个“本”来支撑。这个本就是,强大的内心。曾国藩曾说“事业看精神,功名看器宇”,精神也好,器宇也好,背后都是心力在支撑。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将花两讲的时间,从论语帮助我们在事业中修行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个主题——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如何炼就强大的内心?

我们说最终成就事业的,不是策略、不是谋划、更不是算计,而是一颗极其坚强的心,一颗广博无边的心。拥有了这颗心,就是一切事业的发端,也是一切圣贤的发端。上天要成就一个人,就必定要赐予他一定的磨难。从一个乞丐成为明王朝开创者的朱元璋曾说“能经天磨方好汉”,这句话讲的就这个道理。

孔子,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人格的集大成者,他的人生更是充满了上天赐予的磨练。在《论语第九篇子罕篇》第六章曾经这样记载,原文是这样的——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这段文字以孔子本人的口吻讲出了一个基本事实,“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少年的时候贫贱,成人后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的,孔子一生境遇可谓凄惨,他是真正是从底层走出来的圣者。

既然孔子是圣者,那么我们自然可以这样来理解论语:论语这本书,是从孔子这样具备强大内心圣者的言谈辑录而成的。由此可见,我们在这样一本经典中,来找寻什么是真正强大的内心,是有充分的合理性的。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在《论语》中是有一些隐含的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古人所说的“三达德”——就是智仁勇。孔子是解读“三达德”的?在事业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又应该如何应用“三达德”来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论语》中炼就强大内心的方法论

了解了什么是真正强大内心,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做才能炼就强大的内心呢?透过对《论语》的解读及结合人生的经验,我们发现了一条暗含的主线,我们称之为两个与自我相关的主题,一种思维模式。

具体来说,二个与“自我”相关的主题分别是第一:高度清晰的自我定位;第二:高度自觉的自我管理。具体的思维模式就是论语中常提到的“反求诸己、不怨天尤人”。

《论语第二篇为政篇》第四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显然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论语第十四篇宪问篇》第三十七章中,孔子曾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对应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要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戒之在斗”和“戒之在得”?“反求诸己、不怨天尤人”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以史为鉴,要做到“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忘”

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炼就强大的内心,那么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有哪些做事业的大原则,又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呢?

针对入世做事业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讲过一句至理名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用师者王,讲的是一个人假如能找到能力、德行都足以做自己老师的人,并且他愿意出山襄助的话,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做到“王天下”,以德服人让人心服口服;用友者霸,讲的是假如找到能力和德行足以做自己朋友的人与自己一起共创事业,可以成就“霸业”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用徒者亡,讲的是假如只能,找到德行、能力都不如自己的人,定会导致事业的消亡。在中国的历史上,商朝的开创者商汤请到伊尹;周文王请到了姜尚姜太公,这些都是“用师者王”的典范。而汉高祖用张良,刘备用诸葛亮,是“用友者霸”的事例。

【相关阅读】

 

红尘中历练 事业中修行:给职场人的修身课(图)

【推荐收听】

凤凰FM《彭湃讲论语》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