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书画及人:十个侧面打开通往苏东坡的秘密通道


来源:广州日报

从故宫收藏的文物进入苏东坡,为我们“重新发现”苏东坡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同样,苏东坡也为我们认识故宫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窗口。

独辟蹊径,展阅宋元明书画,在故宫藏品中寻找苏东坡的生命印迹,著名学者、作家祝勇推出其历史散文新作《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试图理解苏东坡与他的时代。

在他看来,苏东坡洒脱、可爱,“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让他游刃有余、东成西就,虽然现实坎坷,但在精神世界里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人物传记,这是一部融合文学、艺术、哲学的心灵史。

赵孟頫《苏轼图》

苏东坡的十个侧面

祝勇在文坛独具一格,前作《旧宫殿》《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等甫一面世,即惊四座。他的写作是“复调”的,也就是他自己强调的“跨文体写作”。能跨者,非博学多才不可。他的写作打通了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在各种学科里穿插游走,收放自如,为读者构筑了一座思想艺术的宫殿,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这需要天赋,需要领悟,更需要勤奋。他曾用四年时间翻阅二十卷册的《苏轼全集校注》,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用十年的时间,几乎重走了苏东坡走过的所有道路。

一点点接近苏东坡的心灵世界,最终,他选取了苏东坡的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书写了苏东坡一生的生命经历。“我写苏东坡,细微到一场雨、一个梦,又辐射到整个宋代文人群体、社会生活、宫廷斗争,甚至辐射到整个艺术史。没有细节,人物没有血肉,但是视野太狭窄了不行,没有大框架,读不懂苏东坡。我希望我的文字有辐射性,有弹性,打得开,收得拢。”祝勇如是说道。

故宫文物亟待被“激活”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祝勇找到一个接近苏东坡的奇妙途径: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史原物”联系起来。本书中,祝勇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从艺术史原物中找寻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印迹。

在他看来,从故宫收藏的文物进入苏东坡,为我们“重新发现”苏东坡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同样,苏东坡也为我们认识故宫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窗口。“故宫收藏文物多达186余万件。文物多如牛毛,对观众来说可能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反而找不到一个进入它们的路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以苏东坡为线索,勾连起整个宋代艺术,以及苏东坡影响到的元明清艺术,既是我们认识苏东坡的一个新维度,反过来也是我们打量故宫藏宋元明清艺术品的一个新角度。故宫收藏的186余万件文物需要被‘激活’,艺术史里的苏东坡,单枪匹马就可以‘激活’一大片。”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祝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对话祝勇通识教育少不了艺术

广州日报:您对历史的叙事非常独特,从容冷静叙述大历史(可信),又处处体现个体的温度(可亲),同时张弛有度、充满力量(可敬)。把历史讲得这么专业而好看,您认为关键在哪里?

祝勇:过奖了!我也是在摸索历史的写法。我愿意把历史人物当成我们身边的人物,可对视,可倾谈。每个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不同,但人的根本处境总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这是我们对话的基础。否则我们就不能想象,古人描述其自身处境的诗词文章,为什么到今天还能够感染我们。其中关键是对人的存在有深刻的认识。

广州日报:您强调跨文体写作,具体到这本书的写作是怎样的?当下需要跨越的恐怕还不止是文体,您认为我们是否更需要文史哲通识教育?

祝勇:我曾提出跨文体写作,或“综合写作”。一个优秀的写作者,视野不可能太狭窄。对于一个真正好的作家来说,写作不是雕虫小技,而是一条磅礴的大河。其实苏东坡的写作,就有跨文体的特征,在文学、史学、哲学、艺术之间游刃有余,而且,形成“互文性”。

具体到本部书,我们可以把苏东坡所有的作品当成一部大作品,每一首诗和词,每一篇赋和文,都是在这一大作品之下的小作品,而这些小作品都是互相参照、互相联动的,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解读苏东坡,才真正有意义。

如果把这个网络进一步放大,我们会发现苏东坡时代及其之后的许多大师都参与进来,参与到苏东坡开启的“赤壁叙事”中。我在书中就提到宋高宗(南宋著名书法家)赵构、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以书法形式的参与,南宋马和之、李嵩、乔仲常,金代武元直,明代仇英等以绘画形式的参与(都画过“赤壁图”)。

当然,如你所说,当下需要跨的,还不止是文体。文史哲通识教育外还应该加上“艺术”一项。书中不只讲到苏东坡,而是涉及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与苏东坡同时代的,以及其后时代的),他们的墨迹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一下子刷新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局部)

广州日报:李泽厚先生说苏东坡“奉儒家而出入佛老”,您认为苏东坡代表了中国文人的理想人格和大境界吗?

祝勇:苏东坡很超脱,境界广大,这固然与他的个性有关,但更是锤炼出来的,他的潇洒是装不出来的。他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成就。他的超拔境界成就了他的艺术,使他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气势,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细腻深情,反过来,他的艺术也成就了他的人生,使他从大宋朝廷的蝇营狗苟,从个人的苦难际遇中超越出来,走向更深远广博的人生境界。

广州日报:您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东坡相遇。”但苏东坡只有一个,在您看来,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什么?

祝勇:至少不做愤青吧。这不等于丧失批判立场,但要警惕将文人的批判立场变成愤世嫉俗、怨天尤人。错误都在别人,自己永远正确。我在书里分析了王安石等人的性格弱点,都是在申明这一点。苏东坡由金字塔尖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连养家糊口都十分困难,但他的内心世界,比别人更加平和,像他自己所写:“一蓑烟雨任平生”。因为他看得远,他看到的是历史,是时间的纵深,而不是自己的一时得失。他喜欢自嘲,说明他很自信。一个自信的人,必将以微笑面对世界。

原标题:祝勇新书《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独辟蹊径寻找通往苏东坡的秘密通道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责任编辑:李志明 PN03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