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种说法(20)马叔礼:人到四十 仅剩最后一搏?


来源:凤凰网国学

人到了四十就是中年,中年的时候还没有老,体力还有,但是已经开始要从中年慢慢步入老年,所以还有体力,体力很重要。这三个关键:读书、经验、体力重迭在四十岁,所以四十岁如果还看不到很大的成就,或者说一个人的成就还完全没有表现,那大概后来的机会就比较少。

 编者按:“我们的民族性里面,为什么温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见了?在没有读书之前,一个人应该做到什么?你对生命状态与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受不同的困惑与迷茫,面对生命里或宏大或细碎的命题,儒学可以成为我们赖以汲取力量与信念的重要源泉吗?“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在现代社会“寒耕暑耘”,反刍古代中国的传统经典与思想,又能否在绵长的时间里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态度和正见思维呢?

凤凰网国学联合台湾大爱电视台,特约推出《一种说法》系列短视频专栏。薛仁明、马叔礼、黄俊杰三位知名台湾学者将课堂讲台“搬出象牙塔”,在平凡百姓的食衣住行中、在台湾清丽的人文风景间开讲,用睿智的言语、平实的记录,从庶民生活里开启一种解读儒学的新视角。

《论语·子罕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年纪与学习

现在这个成语很常用,“后生可畏”,孔子这一次谈到了年龄跟学习的关系。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把山当作学问,所以他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就像一座高山,就差一筐土就可以堆成了,这个时候你停了就停了,就像烧水,烧到99度没有开,就是没有开。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说小孩子譬如平地,人生才刚开始,一筐土倒下去:进,吾往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虽然是一个小孩子,如果资质很好又很用功,说不定将来他的成就比你高。

鲁国当时有一个最有名的史学家,就是后来帮孔子记录,孔子写春秋,而春秋的传有:公羊传、谷梁传,还有一个左传。孔子小的时候很可能听过左丘明的课,左丘明是鲁国的史官,但是左丘明呢,他只有在鲁国,而孔子周游列国。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周游列国是很辛苦的,而且要很多弟子保护他,所以14年孔子采集了各国的历史,回来写了一本春秋,每个故事只用了五六个字,比如说:“郑伯克段于鄢”,左传的第一个故事,孔子用这六个字当题目,而讲了这一堂课。后来就有一个左传,我们古代的经跟传的关系,经是主要的,传是解释经的,所以春秋三传有公羊传、榖梁传、左传,那左丘明本来是孔子小时候的老师,后来反而变成他的学生,因为孔子在讲春秋的时候,讲了好几千个故事,这个故事后来就由左丘明把它记录下来,就叫左传。如果这件事情是事实,那就是左丘明原孔子的老师,后来变成他的学生,可见弟子不必不如师。

孔子告诉我们后生可畏,就是一个人你没有看到他最后的成就,不要太早论断,说他一定没有成就。但是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成就让人家知道,斯亦不足畏也,那这种人就不值得太害怕。换句话说,年龄很重要。

重大的三次抉择

各位要知道,一个人一生重大的抉择大概只能做个三次,比如说吴国跟越国作战,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到吴王夫差那里做奴隶,范蠡陪着他。但是范蠡把一个做奴隶的君王-越王勾践,最后让他回来复国,这是靠着范蠡跟文种这二个大臣。但是后来他知道越王勾践能够共患难不能共安乐,所以最后他离开了,而文种不离开,文种被杀了。他带着西施逍遥江湖,三次做生意发财又三次散财,所以他一生做了两个选择都很成功,一个是政治的成就,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一个是经济的成就,因此孔子讲,年龄是很重要。

《论语·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人到四十 命运交叉点

孔子每十年有一个段落,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就是每十年一个段落。那孔子为什么定了一个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因为一个人大概要有成就,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读书,第二个来源是:人生经验,第三个来源是:人的身体。

人到了四十就是中年,中年的时候还没有老,体力还有,但是已经开始要从中年慢慢步入老年,所以还有体力,体力很重要。这三个关键:读书、经验、体力重迭在四十岁,所以四十岁如果还看不到很大的成就,或者说一个人的成就还完全没有表现,那大概后来的机会就比较少;所以他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还没有让人家听到他有一些成就,斯亦不足畏也,这就是不太让人家害怕了,那意思就是,他的上限已经看到了。

命运与时代

但是一个大时代的确还有一个大时代的共同的问题,因为孔子的时代不是今天,我们今天的小孩子跟古代的人不一样。古代几千年,年龄的差异大部份是固定的,但今天的差异是天壤之别。这一百年来,人类的知识已经膨胀到过去几万年、几千年,几百倍、几千倍,知识膨胀的速度太快。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生要认命!因为天不时、地不利,中国最穷。从中英鸦片战争就被欺负,中法之战、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中日甲午战争,一直到抗战,东北沦陷,中国一直被欺负,所以那个时候的人要学习认命。就是说我命不好,机会很少,只要有,我就认!

现代人选择的机会太多了,我选科系、选对象,机会太多了,所以现在的人是难在机会太多,他不知道他要什么。第二他需要魄力跟决心的时候,又没有魄力和决心,第三个是“要”下来以后,万一遇到了困难,他没有毅力去解决问题。太容易有选择、有机会,就会这样,所以现在的人生,跟古代的人生不一样。

因此我们也要知道,现在的小孩子如果及早立志,比如说莫扎特、贝多芬,他们都很年轻,三十几岁就死了,为什么他们的成就这么高?因为他四岁、五岁的时候,就知道他要什么,他比人家早了20年,我们现在大学毕业的孩子有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你就晚了20年,成功的机会自然就少了,所以立志要趁早。

主讲人简介:

马叔礼,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主张诠释经典以纯净之心,格物之法,直接面对,静观自然,感悟哲理。

注: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专栏荐读】

一种说法(1)薛仁明:厨房菜市皆有儒家真精神

一种说法(2)马叔礼:懂得存钱 为何不懂存智慧?

一种说法(3)黄俊杰:叩问孔子 如何改变世界?

一种说法(4)薛仁明:我们在玩乐上不如古人

一种说法(5)马叔礼:读书前应该学的事

一种说法(6)黄俊杰:强者应该记住的一句话

一种说法(7)薛仁明:儒家最大的志向不是从政

一种说法(8)马叔礼:慈悲之人切勿走上这条歧途

一种说法(9)黄俊杰:21世纪的精神原乡何在

一种说法(10)薛仁明:理想无法实现时怎么办?

一种说法(11)马叔礼:孔子在这事上为何说话不算数

一种说法(12)黄俊杰:孔孟为何都强调文化认同?

一种说法(13)薛仁明:在孔子心中 这个字可用一辈子

一种说法(14)马叔礼: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失败?

一种说法(15)黄俊杰:儒家生态观适用当代吗?

一种说法(16)薛仁明:真正“高情商”的人什么样?

一种说法(17)马叔礼:“惟有读书高”不是好教育

一种说法(18)黄俊杰:“三十而立”标准何在?

一种说法(19)薛仁明:孔子为何推崇一个投敌俘虏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一种说法(20)人到四十 仅剩最后一搏?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4/09/inter453_24705620_2_203338.jpg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