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鹏讲《道德经》:认识自己就是认识他人


来源:凤凰网综合

老子认为,天道普遍存在,天道体现在万事万物万民身上,所以,认识自己就是认识他人。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别人。理解身边之事,也就理解了天下之事。

老子认为,天道普遍存在,天道体现在万事万物万民身上,所以,认识自己就是认识他人。如何理解人与人本质的相通?

大家好,欢迎来到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今天我们讲第四十七章。刚才大家听到的歌声,是世界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Beatles)在1968年创作演唱的歌《内在之光》(The Inner Light),这首歌是对本章的演唱,流传极广。

我先念一遍本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yǒu],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先看第一句:“不出于户,以知天下。”可这样翻译:不出家门,即可知天下之事。“户”,指门户,家门。

为什么“不出于户”,就可以知道天下之事?有人解释为天眼通、遥感什么的。这样的特异功能解释,完全不可论证,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建议大家最好少从这样虚幻的角度去想问题。

老子的思维特征,如同科学家的思维,冷静清晰,经得住理性逻辑的深入分析。

如何去认识世界?《道德经》五十四章有过描述,对我们认识本章有参考价值。

《道德经》五十四章谈到认知世界的过程,强调要从认识自身出发,去认识其他人。从自己的家,看天下人的家。从自己的乡,看天下人的乡。从自己的国,看天下之国。从天下人看天下人。

原文是:“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这种认识论强调: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别人。理解身边之事,也就理解了天下之事。

有五十四章作为参考,我们对本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这句话,可以这样理性解读:上天之道,是普遍的、统一的、贯穿一切的。统一的上天之道,普遍地运行于人性之中,因此人性相通,人与人本质相同。远在天边的人的人性,跟我自己的人性,不会有什么根本差别。

知道人性相通,那么治理天下的道理,还会深奥吗?不深奥。人性相通,人性共情。从自己可知别人,从身边可知天下。

例如,你希望自身安安全全,不被伤害杀戮,天下人也一样,所以保护和平就是天下人的共同利益。

人人都希望安全,天下和平是人类共同利益

你希望有足够的财富,保障有吃有穿有住,天下人也一样。所以朝廷少收税,保护财富生产的积极性,就是天下人的共同利益。

你不希望财产被偷盗、被抢劫,所以,尊重财产权、保护财产权就是天下人的共同利益。

你不希望被欺辱、被不公平对待,天下人也一样,所以,坚守正义就是天下人的共同利益。

你希望自立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天下人也一样,所以,尊重和保护自由就是天下人的共同利益。

理解了自然人性的常识,治理天下,本不是什么难事。鼓励生产,保护财产,保护和平,维持正义,保护自主,走在天下人的共同利益上,就会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和支持。

这些道理,一点不深奥,一点不神秘。你想要的东西和别人想要的东西,本质上不会有根本差异;你不想要的东西和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本质上也不会有太多差别。想通这一点,不需要多高深的知识。想明白这一点,就能“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了。

我们看下一句:“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这句话可译为:不从窗户向外观察,就可以知道“天道”。

“窥”,即从小孔中往外看,指“窥视、观察”。“牖”,指“窗户”。“天道”,指上天之道,上天之法则。

思想家表达思想,都有特定的针对性,都是针对某种思想来的,或支持或反对,只是有时候这种思想针对的对象,是隐藏的。弄清老子思想所反对的思想对象,对理解老子思想很重要。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这句话,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什么?针对的就是天道高远神秘,天道在天上的这种观点。

老子那个时代,主流观点认为,上天的意志,上天之道,会显现在星象的运行之中。

《周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上天垂象天空,显示人间吉凶,圣人取法上天。在这种思路下,要想知天道,就得仰观天文。

古代天文学,是中国思想史的开端。不懂先秦天文学、占星学,难懂中国先秦思想的渊源。

中国最古老的史籍《尚书》,开始就讲观察日月星辰运行天象,将历法时令授予人民。原文是:“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以后《史记》等历代史书,都有星象运行的记录。

“三垣二十八宿”星象图

中国古代天文观察,形成“三垣二十八宿”星象图。“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指东南西北二十八个星座。老子作为史官,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观察星象,制订历法,明天道以定人事。

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察,内容属于占星术,根本动机并非是出于对纯粹天文知识的好奇与探索,而是基于“天人相应”的思考,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因此严禁民间天文观察和发布天文信息。

老子作为史官,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观察星象、制定历法、判明天道、引导人事。《道德经》中,多次用到那个时代的占星术语。不掌握一点中国古代占星术的基本知识,就难以理解《道德经》中一些句子。

针对天道在天象之中的这种主流观念,老子“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这句话是说,不用从窗户向外观察,不用仰观天文,就可以知道天道。老子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仰观天文以明天道,为什么他要说“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呢?

这是因为老子洞察到了天道的普遍性,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突破。所谓普遍性,指上天之道超越时间、空间,运行在万物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上天之道,在天上,也在地上。在天空的星象中,也在家庭生活中。在万物的运行中,也在人性的运动中。我们可以从天象运行中看到天道的运行,也能从人的心理情感中看到天道的运行。

因为天道的普遍存在,所以宇宙万物表相上千差万别,其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在天道的基础上。

《道德经》三十四章中说:“道汜呵,其可左右也。”上天之道的力量和秩序,如大水一样泛滥在宇宙之中,左左右右都是,上上下下都是,没有一处没有天道在运行。万物的本质,就是这个运行于万物中的统一的道的力量和秩序。

《管子》“内业”篇也表达了这种天道的普遍性:“道满天下,普在民所。”道充满在天下,普遍地存在于万民的地方。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讲了道的普遍性和统一性,认为要认识天道,不必一定要去从窗户外去看天象,想想身边的人和事,就能发现天道。

例如,《道德经》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创生万物,这创生的力量,我们自己身上没有吗?我们生儿育女,我们努力创造事业,这不就是天道创生的深层力量在运行吗?治理天下,管理组织,不就是要使这天然创生的力量释放出来吗?

“万物负阴而抱阳”,人间分男女,气候分寒暑,这种阴阳对立、相反相成的天道秩序,难道不就在眼前吗?

“冲气以为和”, 万物分阴阳,相互对立竞争,达到动态平衡。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处于对立竞争之中,在竞争中的位置不断调整平衡。这样的天道秩序,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道德经》八十一章中说:“故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的秩序,对万物和生命系统,是利益而不伤害的。

我们从父母子女的关系上,是不是能看到这种“利而不害”的天之道呢?

我们从社会禁止谋杀抢劫、禁止打架斗殴的道德和法律上,从任何社会都有对天灾人祸的救助行动看,是不是也能看到上天之道“利而不害”的原则呢?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这句话,展现了老子对天道的普遍性的认知。

正是认识到上天之道的普遍性,认识到民众身上有天道在自然运行,所以老子认为治理天下,就是保护民众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让民众本有的天道创生力量与和谐秩序得以释放出来,释放出自然的繁荣与和谐。

看下一句:“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可译为:出去得愈远,智慧就愈少。

在以君主朝廷为中心的社会中,君主想治理好天下,首先要治理好自己。治理自己,就得有共情能力,知道人性相通,将心比心。

如果你自己不喜欢被杀,就不要发动战争。如果你自己担心安全问题,就要为社会提供安全服务。如果你自己不喜欢贫穷,就不要多收税。如果你自己不喜欢被骗,朝廷就不要骗百姓。如果你自己不喜欢被人管制,朝廷就不要过多管制民众。如果你自己喜欢被人尊重,就要尊重百姓。这点道理,不必外出去寻找,想想自己,想想别人,就会明白。

总把心思放到外面去,放到别人身上去,总想多管制别人多支配别人,就会失去治国的智慧。

除了上面这种认识论方面的针对性外,老子这句话,也有现实针对性。

知道上天之道的普遍性,就知道治理天下,根本不需要外出体察民情。

历史上,许多君王喜欢四处巡游,名为体察民情,实为纵情游乐。君王出游,大队人马,扰动地方,劳民伤财。大约在公元前961年前后,西周第五位王周穆王曾率领大军西行,扰动天下,这是周王朝衰败的开始。

知道上天之道的普遍性,就知道治理天下,根本不需要外出体察民情。体察一下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就知道民众想要什么了。谁不想要财富、安全、自主和公正?就这常识,有必要外出远游才能体察吗?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天道无处不在,普遍存在,因此知己就是知人,知近就是知远。利而不害的上天之道,就在人类创生的动力中,就在我们父母子女之爱中,就在人间友爱和谐的关系中,就在人能拥有的正义之心的冲动力量中。这点知识,就在身边,不用外出寻找,就可拥有智慧。

看下一句:“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所以圣人不用外出而行,就能知道。不用去亲自看见,就能明白。不乱管制干预,就能成就万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因为天道就在自然秩序的运行中,就运行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所以不用外出寻找天道,天道就在自己身上,就在别人身上,就在身边的世界中,所以不用外出考察,就能知道。

“不见而明”,不用看见天边的人,我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一样在想生儿育女,他们一样在忙着生产财富,他们一样在希望人与人相爱,他们一样在追求人间的正义。

如果你不愿受到不公对待,就知道天下人也如此

“不为而成”,理解上天之道运行在人们心智之中。上天之道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是宏大的创生的力量,这种力量运行在人的心智之中,人在自然状态中就会释放出创生的力量。所以,要去保护人的自主,去发展人的自由,使人能够自然而然,而不是去管制和干预人,这样才能成就民众创生的天性,这就是不为而成。

上天之道是阴阳平衡,相反相成的,自然会带来和谐的秩序,冲气以为和。因此要保护人与人的互动及自发秩序的生成,这是有生命力的公平的秩序,而不是自私地使社会围绕自己的权力旋转,这样才能成就自然的和谐秩序,这就是不为而成。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原因就是天道就在自己身上,就在身边,无处不在,普遍存在。统一的天道把一切统一在一起,所以知己则知人,知近则知远,知上则知下,知左则知右。

本章在《道德经》中不算有名的篇章,但在美国却很有名,进入了美国流行文化,原因是著名的披头士摇滚乐队(Beatles)在1968年唱了这一章,取歌名为The Inner Light,《内在之光》。这首歌广为流传,成为披头士的代表作之一。

披头士摇滚乐队世界知名,他们以本章光明内在于自身的思想,来表达个体自由的尊严。

The Inner Light 由The Beatles乐队成员George Harrison于1968年创作演唱,成为The Beatles乐队代表作,广为流传。

四十七章就讲到这里,请大家体会老子关于天道的普遍性的看法,想想自己内心,再看看别人,体会这种本质的相通性。好,我们再读一遍: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

*来源:微信公众号“掌上国学院”(微信号Sinoacademy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