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种说法(30)黄俊杰:经典阅读不是概念游戏


来源:凤凰网国学

哈佛大学近年来第二热门的通识课程,就是“古代中国伦理与政治理论”,每学期开课,都吸引了六七百人修习,而每次上课都要动员二十几位助教,才能完成分组讨论。当西方世界展开双臂,拥抱中国传统思想时,我们该如何顺应潮流,并重新思考,阅读经典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呢?

编者按:“我们的民族性里面,为什么温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见了?在没有读书之前,一个人应该做到什么?你对生命状态与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受不同的困惑与迷茫,面对生命里或宏大或细碎的命题,儒学可以成为我们赖以汲取力量与信念的重要源泉吗?“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在现代社会“寒耕暑耘”,反刍古代中国的传统经典与思想,又能否在绵长的时间里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态度和正见思维呢?

凤凰网国学联合台湾大爱电视台,特约推出《一种说法》系列短视频专栏。薛仁明、马叔礼、黄俊杰三位知名台湾学者将课堂讲台“搬出象牙塔”,在平凡百姓的食衣住行中、在台湾清丽的人文风景间开讲,用睿智的言语、平实的记录,从庶民生活里开启一种解读儒学的新视角。

哈佛大学近年来第二热门的通识课程,就是“古代中国伦理与政治理论”,每学期开课,都吸引了六七百人修习,而每次上课都要动员二十几位助教,才能完成分组讨论。当西方世界展开双臂,拥抱中国传统思想时,我们该如何顺应潮流,并重新思考,阅读经典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呢?

身心体验之学

回顾过去几千年来,中日韩各国的儒者,他们研读经典,他们以经典为他们教育工作的核心,他们展现一种特征,这种特征就是,经典的阅读不是一种概念的游戏,而是一种身心体验之学。

《论语子路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远在孔子的时代孔子就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就说,你那个诗经读的很多,可是让你做一件事情,你也做不来,那派你到国外从事外交工作,你也没有办法跟人家引经据典的对话,那这样的话,你虽然背了很多的诗,那又怎么样呢?从孔子以来,学习诗经,像这一种经典,他就是为了要致用的。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就以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这一段经典中的对话,我们来看孟子跟他的学生兼朋友公孙丑,所探讨的是他个人的体验。他说:你的行为,如果使你不能心安,那个你的浩然之气就会萎缩了,行有不切于心,则馁;他自己体验的心得。因此呢,我们阅读这一种经典,也必须注意,这一种作为体验之学的经典特质,这样我们才能够进入经典的思想世界。

《张载心解》

心解则求义自明,不必字字相校。譬之目明者,万物纷错于前,不足为害,若目昏者,虽枯木朽株皆足为梗。

阅读经典身心合一

这种体知之学就是说,不是把经典里面的论述,当作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推演,反而是把他当作一种具体性的思维方法,从我亲身的体会、体知,然后达到心解。正如张载所讲,他说:你只要达到了心解这个层次,那你阅读经典里面的意义,你自然会了解;你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在那里叩。就好像说,一个眼睛很明亮的人,他看出去万物,都展现于前,都不会有不明的地方。这一种以体知作为基础的传统儒家经典阅读方法,特别讲求“身心合一”。

十五到十六世纪的陆象山,他说:斯人千古不磨心。那么心,他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从古圣先贤的心,到我的心,他是不会磨灭的,他是超越于时间空间之上的。因此我们阅读古圣先贤的经典,重要的方法是,用我们的心跟身来契入经典的思想世界。

中国经典现代演绎

经典阅读对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来讲,确实是比较陌生,比较遥远。最近十余年来,西方特别是美国,很多的顶尖大学的学生,对中国经典可以说兴趣与日俱增,方兴未艾。譬如说,哈佛这一门课,中国经典这一门课为例,他是把经典中的内容,贴近现代生活,或者是社会的实际的问题,从那里出发。我就举一个例子好了,这个美国总统川普一当选,还没有就任的期间,他在法律上只是一个平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立刻飞到纽约,进入川普大楼,以日本首相,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尊,拜会一个就是等待就任的总统川普。结果日本首相被日本的社会跟媒体骂翻了,说以首相之尊,竟然跑去拜会一个美国的平民。结果安倍首相回答说,他这个是“君子豹变”!这是出自中国的易经。由此可见,这个经典,他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美日外交之间,竟然还扮演一个角色。

实践与转化才是读经目的

你阅读经典,经过你的实践,经过你的身心合一的体会,你掌握真正掌握经典的意思。可是这个体知,还只是一个手段,那么要达到体现,才是我们读经的目的。就是说,把那个你所体会的那些理念、那些价值,实践在你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才是读经的目的。

因此这里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要深思,经典中的内容,对于我这个学习者有什么意义?经过这样的一个叩问,等于是我们把经典不是当作木乃伊,而是我们把经典当作一个图书馆;我们可以进入这个图书馆,携古人之手,与古人偕行。怀抱着我们二十一世纪,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生命的困惑,来向经典的作者叩问,使经典对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产生新的意义与新的召唤;使经典中的价值,进入我们的身心之中,转化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经由对经典内涵的体知,而能够实现在我们的身心之上,从改变自己,然后完成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事业。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

注: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专栏荐读】

一种说法(1)薛仁明:厨房菜市皆有儒家真精神

一种说法(2)马叔礼:懂得存钱 为何不懂存智慧?

一种说法(3)黄俊杰:叩问孔子 如何改变世界?

一种说法(4)薛仁明:我们在玩乐上不如古人

一种说法(5)马叔礼:读书前应该学的事

一种说法(6)黄俊杰:强者应该记住的一句话

一种说法(7)薛仁明:儒家最大的志向不是从政

一种说法(8)马叔礼:慈悲之人切勿走上这条歧途

一种说法(9)黄俊杰:21世纪的精神原乡何在

一种说法(10)薛仁明:理想无法实现时怎么办?

一种说法(11)马叔礼:孔子在这事上为何说话不算数

一种说法(12)黄俊杰:孔孟为何都强调文化认同?

一种说法(13)薛仁明:在孔子心中 这个字可用一辈子

一种说法(14)马叔礼:霸王项羽为何最终失败?

一种说法(15)黄俊杰:儒家生态观适用当代吗?

一种说法(16)薛仁明:真正“高情商”的人什么样?

一种说法(17)马叔礼:“惟有读书高”不是好教育

一种说法(18)黄俊杰:“三十而立”标准何在?

一种说法(19)薛仁明:孔子为何推崇一个投敌俘虏

一种说法(20)马叔礼:人到四十 仅剩最后一搏?

一种说法(21)黄俊杰:心灵迷失了该怎么办?

一种说法(22)薛仁明:我们把孔子讲得太规矩了

一种说法(23)马叔礼:中年人作恶代价有多大?

一种说法(24)黄俊杰:具备这种能力 就不会怕孤独

一种说法(25)薛仁明:现在的学校难做到因材施教

一种说法(26)马叔礼:孔子一大创举曾打破官场垄断

一种说法(27)黄俊杰:做好经典教育 记住这个核心

一种说法(28)薛仁明:孔子评从政者 与“士”有别?

一种说法(29)马叔礼:终成大器之人 都有这种特质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责任编辑:丁梦钰 PN03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一种说法(30)黄俊杰:回归经典教育 探寻儒家本怀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6/19/inter453_32856096_2_125737.jpg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