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名家法帖:天下第十行书之李建中《土母帖》


来源:清韵逸品

【释文】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封全谘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历头。贤郎未捡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示及

null

《土母帖》

【释文】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封全谘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历头。贤郎未捡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见别访寻稳便者。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示及。(押字)。谘。孙号西行少车。今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却也。

此帖结构严谨,笔画遒媚,存风骨于肥厚之内。黄庭坚颇称赞,以为“出群拨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帖中少数字用草法,用笔中锋,行笔沉著稳重,法度严谨,深得欧书神韵。结体凝重,字形以纵长为主,因势纵横,功力娴熟。章法行距宽疏,字距拉开,行气清新浓郁,格调高雅,气度雍容。字里行间虚实得体,字形大小、长短、疏密有致。线条粗细交出,枯笔运用自然。“耳”字字形修长,悬针渴笔,欹斜略左,独具韵味,在全篇中有点睛之妙。书风与唐、五代相近,上追晋韵而清丽圆润,姿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但仍稍见拘谨,右见建中初合晋唐书风而尚未成熟,但对开启宋代书法亦自有功。由于尺牍内提及“新安门”,地近洛阳,所以推测为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阳时所写。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其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土母帖》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年帖》最为出名。据记载上述二帖和《贵宅帖》、《屯田帖》、《左右帖》和《斋古帖》,原合装在一起,名为《李西台六帖》,明代为项元汴所藏。清初时被拆散,后三帖的墨迹已佚。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李建中,北宋书法家,945年生,1013年逝世,年69卒,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得中,号严夫民伯。徙居入蜀,后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甲科,博士、直集贤院,迁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被人称“李西台”,苏轼《书和靖林处士诗后》称其“留台”。因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宋史》谓其“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李建中一生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达到从五代至宋过渡时期的高峰。元赵孟頫说:“西台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人余风。”宋初书坛已显殃复归晋人的风气,始肇于五代书家杨凝式和对宋初书法有影响的李建中。杨李二人书法均已有追踪晋人、融合晋唐书风为一体的迹象。其后经蔡襄以已意融晋、唐人书为一炉,不拘一法而法自在,达到“以意驭法”境界。宋书至苏轼、黄庭坚始一大变,承唐继晋,上接五代,有宋一代尚意书风才真正成熟。传世书迹有除书墨迹《土母帖》,还有《李西台六帖》,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

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