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百年|呈现帝尧与陶寺文化,陶寺遗址博物馆昨奠基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中国考古百年|呈现帝尧与陶寺文化,陶寺遗址博物馆昨奠基

距今约4500~3900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是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发现了到遗址发掘为止最早的文字,发现了中原地区已知最早的龙图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曾评价道“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

澎湃新闻获悉,3月14日上午,陶寺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暨塔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山西临汾襄汾县举行。据悉,建成后的博物馆主建筑为两层,将以“今日中国 陶寺走来”为展陈主题,全面展示陶寺文化和帝尧文化。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1978年,在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考古工作者用手中的探铲和手铲,翻开了厚重的黄土地,也开启了一段事关中华文明起源的重大考古发现。40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呕心沥血,随着一系列考古重大收获和研究成果的发布,陶寺——这个黄土塬上汾河之滨的普通村庄,一次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984年陶寺遗址发掘现场

1984年陶寺遗址发掘现场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苏秉琦曾说,在中国文明起源的历程中,作为帝尧陶唐氏文化遗存的陶寺文化,构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丰碑,它是中国正式踏进文明社会的界碑石。

对于陶寺城址的发掘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考古学博士高江涛总结了四大意义,一是陶寺宫城基址保存较为完整,自成体系,规模宏大,形制规整,并具有突出的防御性质,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二是陶寺城址历时较长,始建于陶寺文化早期,陶寺文化中期继续使用,并因陶寺大城的修建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宫城,并在陶寺文化晚期有重建现象;三是陶寺宫城的发现,使陶寺遗址“城郭之制”完备,陶寺很可能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重要内涵的源头或最初形态;四是陶寺宫城东南角门,在形制结构上与石峁遗址外城东门址有些相近,陶寺城墙建筑形制对同期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可能有着深远影响。而陶寺南东门址形制特殊,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防御色彩,又与后世带有阙楼的门址如隋唐洛阳应天门等有些类似,对后世影响亦深远悠长。

彩绘陶壶 新石器时代 高24厘米,腹径13厘米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彩绘陶壶新石器时代高24厘米,腹径13厘米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山西博物院藏据了解,陶寺出土的毛笔朱书陶扁壶,是一个改写中国文字历史的发现。传统上,殷墟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实际上,殷墟甲骨文具有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已非文字的初始阶段。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文字是新石器时代社会晚期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社会经济生产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陶寺遗址朱书的发现和成功破译,将汉字的成熟期至少推进至距今4000年前,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大突破。

除此之外,这里还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发现了到遗址发掘为止最早的文字,发现了中国已知最古老的乐器,发现了中原地区已知最早的龙图腾,发现了到遗址发掘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建筑材料——板瓦,发现了黄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

玉神面 新石器时代 长6.5厘米,宽3.3厘米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玉神面新石器时代长6.5厘米,宽3.3厘米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山西博物院藏正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所说,没有哪一个遗址能像陶寺遗址这样全面拥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标志。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是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历程的重要支点和基石。

澎湃新闻获悉,3月14日上午,陶寺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暨塔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山西临汾襄汾县举行。据悉,陶寺遗址博物馆的选址在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博物馆建成后,将以“今日中国 陶寺走来”为展陈主题,分文明蕴化、尧舜治世、先祖风华、地中之都、都城衰落、探索历程六个展厅,全面展示陶寺文化和帝尧文化。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据了解,在建筑设计上,博物馆的外形是一个“中”字,突出了“最初中国”的理念。该博物馆的主建筑为两层,一层空间包括总序厅及六个展厅。二层包括公共服务区、儿童活动中心、游客中心、临时展厅、办公空间及配套空间。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第一展厅“文明蕴化”,简要展示陶寺都城诞生之前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过程的大背景以及黄河中游地区从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到陶寺文化的文明发展格局,展示中国文明核心的最初形成于晋南地区的原因何在。

第二展厅“尧舜治世”,首先简要介绍陶寺遗址的古地理环境,再重点展示陶寺早、中期遗迹和遗物,来表现陶寺早期遗址作为尧舜之都的基本状况,包括宫城的兴建及凌阴建筑、南外侧小城下层贵族居住区、仓储区等,将中原地区最早的都城概貌及其繁荣呈现给观众。

第三展厅“先祖风华”,是陶寺遗址博物馆主馆中最核心、最精彩的展区,重点展示陶唐虞舜的王族风采,阐明陶寺是由谁建立和统治的,展示陶寺城址早期王族墓出土的玉石器、彩绘陶礼器、彩绘木器、石磬、玉饰品等文物。

第四展厅“地中之都”,重点展示陶寺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景观和科技成就,让观众意识到这里是当之无愧的最早中国。

第五展厅“都城衰落”,重点展示陶寺晚期的遗迹和遗物,来表现陶寺晚期都城的衰落、政权的崩溃、社会的动荡,突出表现扒城墙、毁宫殿、挖祖坟的政治抱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证陶寺早中期尧舜政权的国家性质,用陶寺宫城城墙、地坛资料表现陶寺晚期政权昙花一现式的复辟与失败,给观众以警醒思考。

第六展厅“探索历程”,重点展示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实物、图片、影像、文献资料来表现陶寺遗址40年来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历程及成果,使观众了解都城考古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际工作状态,了解陶寺遗址考古史。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在展陈设计方案上,展览还吸取了国内外优秀博物馆的陈列优点,采取了适合目前新馆陈列展示、宣传教育、休闲服务、研究保护等各项功能的有机融合的统筹设计理念,围绕陈列主题,互为补充,力求打造一个“省内前列、国内一流”的地市级博物馆。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

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此外,还将重现发掘出的最大墓葬——M22王级大墓,复原观象台、宫殿区,作为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延伸产品,凸显遗址博物馆特色;建设陶寺遗址公园,依托遗址保护区内天然存在的两条深沟建设史前文明深度体验园区。

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考古学博士高江涛,还为大家讲述了陶寺文化所反映的精神品质和当代价值。

活动当天,还举办了塔儿山(崇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帝王世纪》曰:“尧葬狄山之阳,名崇山”,崇山就是塔儿山,它是唐尧时期观天象、定四季节令的始发地。这座古老的山峰,孕育了陶寺王国的兴旺,看遍了陶寺王国的沧桑。古老的先民曾把崇山作为心灵的神圣寄托去顶礼膜拜,瞻仰祭祷。

塔儿山  @掌上微襄汾

塔儿山 @掌上微襄汾塔儿山(崇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将营造林50000亩,预计2021-2022年实施一期工程30000亩,2023-2025实施20000亩。相信不久的将来,塔儿山将恢复当年森林茂密、风景秀丽、兽鸟云集的风貌。

(本文综合自光明日报《陶寺考古40年:层层打开的秘密》、文博山西《最新|山西将新增一座重量级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奠基》等文章。)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