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赵寻:与友人拟《新教子书》


来源:凤凰国学

近年一些连“人文教育”与“通识教育”都分不清的人,胡乱弄出的“大师班”,真是悲从中来:一些以吃狼奶长大而自负的人,竟然要造成一个狼群的社会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一定要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重的一句话:让他们作中国人,也作世界人。

【编者按】

与研究哲学的人一起聊天,是件很累的事,因为你总恨身无双翼,追不上他的思路。

与研究哲学的人一起喝酒,也是很累的事,因为你醉眼惺忪时,更不知他在说酒话还是论语。

治哲学的赵寻兄,口才与酒量皆彪悍,且永远一副沉思深邃的表情,悲天悯人。与他聊天喝酒,自然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但是,我喜欢。

一个多月前的某个凌晨,4点45分,这位仁兄发来微信:“我正与北大毕业诸友讨论新时代的教子书书目,余以四书为中国文化之根,重组经史子集,并接引涵化西方新教”,云云。当时惊得我梦境全无,这个世界居然还有人如此教子?此后他发来书目,更是令我咋舌:这岂止是教子,简直是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来父子拯救全人类文明!

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反复交流探讨。他的真切、急切,他对当下中国教育乱象的痛切,炽热灼心。我渐渐明白他的良苦用心,这样的尝试,这样的疾呼,是值得钦佩、值得广播的。

这个冬天的某夜,北京第一次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望京某酒吧里,我们就着打包的花生米小酌黑啤,对话的主题,依旧是该给孩子看什么书、我们怎么做父亲。我说你开的书单,其实更应该给有文化理想的父母看,小孩子看不看得随他(她)的兴趣。他说你讲的有道理,不仅父母需要看看这些书,最好是跟孩子们一起看。吃狼奶长大的人,正在造狼群的社会。既然知道宽敞、光明的世界之所在,为什么偏要关上门,不仅自己假装没看见,还让孩子们看不见?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作中国人,也要让他们作世界人!

酒吧打烊后,我们哆嗦在马路上,仰头居然看见星星,他大笑道:至诚格于上天!

每个人都是遥远而微渺的星光,霾多云厚,彼此看不见很正常。但某时,某地,某人偶尔仰头,发现一夜北风居然刮跑了重霾,目光与星光邂逅,刹那闪出灵光,也许就改变了。梦想未必成真,但想梦的心总是要有的。看着你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无数种可能正在前方等候,也许他(她)成不了圣人,更也许,他(她)就成了你最认同并喜爱的那种人。而今天我们所做的梦,所说的话,所作的事,正是垫在他(她)脚下的一块块砖。这不是很美好吗?

特赘述于前,下文是赵寻兄与友人谈教子书的原文及书目,推荐各位朋友细读并参与讨论。(文/柳理)

 

赵寻摄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五院。

赵寻,生于四川。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钱理群先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思想传统与现代变迁。1996年起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人文学院、中央美院、四川师大中国文化研究所,2014年创立“四书学堂”。主要著作有《四书释论》、《中国现代思想与文明》、《人文主义与阶级理论》、《观与看:中西艺术及其哲学》等。

与友人拟《新教子书》的缘起、原则、设计

新年吾兄:

很高兴有机会为子侄们做这件事情。初见楚乔的时候,他还是宝宝,转眼就上中学了。听你说到学校那些“推荐阅读”的书名,联想到近年一些连“人文教育”与“通识教育”都分不清的人,胡乱弄出的“大师班”,真是悲从中来:一些以吃狼奶长大而自负的人,竟然要造成一个狼群的社会了!这些年,我自己也有了女儿,明年就该上小学了。我们这些做父辈的人,是到了被迫回答那个问题的时候了——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是的,还是和一百年前一样的心意:“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敞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生活,合理地做人。”而中国的门,是开得更大了。再也关不住了。我们再也不必教他们怎样“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而是要告诉他们,那个宽敞、光明的世界之所在,之所是。不要让他们到了闸外,无所适从,反带着满腔怨恨,跑回来赞扬门内的黑暗,要关上闸门。这样的例子,从五四以来,实在是太多了。你既然相信我几十年的阅读和沉思,还不是白费功夫,这就是我一定要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重的一句话——

让他们作中国人,也作世界人。

所以,这里要开列的,不是那些要折断他们灵魂翅膀的黑暗与世故之书,也不是那些丢人的按历史教科书排列出的名著大全。这是我们的、新的“教子”书。它要宽,容得下人类的世代;它要深,映照得出人性的至善。它,虽仍有中、西之名,但无新旧、无彼此:熟悉的,它有断制,有分判,不流连枝节而不知本;陌生的,它求真际,求深彻,不走马观花而不知化。它要能指出人类文明的精华。

中国之书,以“四书”为根基——这是中国学问的根本,也是未来中国文明的根本——以文史为气血,期望能与义理之解悟相濡相呴,充实而化成他们的君子言行。但这又绝非一个囿于以宋、明理学范畴的书单,而是扩展了的、返本开新的安排。其中不仅有经学的设计,子书的预备,而且,在精神上注重对其他文明的汲取,没有任何的自我设限。

国外之书,抛弃了以不通的哲学译文为首要的意识形态读法,而以其史、其文为主,辅之以社会科学、哲学,而尤其侧重近五百年来欧美之书。对英文名著,则径直选择了部分不过于古奥的,以为日后直接阅读的基础。基石所在,则是现代基督教新教文明的形成。

所以,列出的“初读”部分,都希望能尽早实行;“进一步阅读”的,需要前者有成,再从容开始。算是为他们升入大学以后的预备吧。但让我稍微展开些,也好进一步说明我们在讨论中涉及的那些问题。

一,在“必择乎经典”的原则下,书目的提出,侧重考虑的是入手的可能,以及如何由此更上层楼的问题。其中所列的“初读参考”,大都是中国现代思想学术最重要的成果,既属于基础层次的参照,也可以使他们可以在最有保障的道路上前行。

二,文、史之学没有量的积累,殊难有成。今日读书人之所以再无开阔贯通的气象,即因专业化所提供的经验类型之单调与不成样子。史部的基础书目只有两部,《史记》初读只看“纪、传”,《通鉴》参考朱子的《纲目》来看,不需太多时间,也实不可再少。

三,文学的书稍多些,但并非只为“怡情”的需要。《约翰•克里斯朵夫》观照一个敏感心灵的成长,我当然很喜欢。但私以为傅先生之译此书,亦有为后辈观照自我灵魂的用心。吾辈于此等微意,还需体察。这也是我从一开始就在“教子书”的意义上来考虑书目的原因。当然,从精读的角度,也可只读其第一卷。《浮士德》上卷固然不错,但皆是恣意妄行之类,少年人如何可读?据我所知,西方教育之经典选择,均甚注意节制此等狂暴不良之影响。《神曲》的选择《天堂篇》,福楼拜、托尔斯泰的暂缓加入,亦皆因此。

四,中国书的不取“杂书”、“相剁书”,理由大半与前相同。但稍有不同的是,以我的经验与观察,在目前的中西格局中,对中国切忌求全责备,对西方切忌大而化之。现代中国思想学术成就有限,原因很多,但根由在此。你以为如何?

五,译本的选择。你说到严复《法意》文字艰涩,不如径读《论法的精神》。诚然后书的译者,是张相文先生的公子张雁深,因严先生对其父之日文转译批评甚重,故从法文译出,确也不错。但读经典译文,亦即更切身地进入那些型构我们今日经验的历史过程。且《法意》在汉译名著中可称经典之经典,选读部分不多,还是慢慢看严先生的好。译本的另一个标准,则是学界内部的评价,如《哈姆雷特》就特别列出了林同济先生的译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列出了台湾花亦芬女士的德文译本,其余所列也都是我所知的最佳之选,或者难找一点,但真正值得。

六,注意对现代社会制度之书的阅读,我很认同。这也是所列“国外书目”的精义所在,开卷即知。不过一些从历史影响角度应该了解的“名著”,却并未选入。但铭记历史的方式,就只有永远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下吗?我们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历史,但有能力去改变它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

七,是的,人生的偏好是重要的。但问题是,如何让这些偏好变得更为独特、更为持久?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认识人类历史中那些最为独特和长久的选择:这就是经典。这也是经典教育的意义所在。

八,总之,这是一个为子侄们从初一到大二期间——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八年——连续和系统阅读所设计的书目,这是一个人精神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让他们至少完成这个书目中的基础部分吧。

“人希士,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是濂溪周先生在华夏文明历经五代十国两百年最深重的黑暗之后,转益多教,所开示于士君子的自省自进、穷神知化之方,亦是宋明之学的精神所在。我自知学思仍皆不免局限,但深信其与西方文明之精神交汇,意义重大,故不避俗忌,径直将我胸中之意,呈现于前。希望没有辜负兄命我撰此新时代的教子书,以报天下父母的郑重与悲怀。

又,昨日彻夜长谈,大都围绕书目展开,不少颇值得写出,如“文明”之意义,如何理解宋明之学于汉唐经学的超越性,以破除“富强”的神话,现代“社会”与传统“共同体”之别,等等,但需时甚久,待订正书目后,再作细论。

望兄与其他有心人,有进一步的讨论。

弟,赵寻

以下为赵寻先生所列书目:

一、中国经典

(一)四书

1. 《大学》

2. 《中庸》

3. 《论语》

4. 《孟子》

初读参考:

1. 杨伯峻,《礼记译解》(《学、庸》二篇皆在其中)、《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均北京:中华书局。

2. 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3. 钱穆,《四书释义》,九州出版社。

进一步阅读:

4. 朱子,《四书或问》,上海古籍。

5. 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中华书局。

钱穆《四书释义》

(二)经·子·史

【经】

1.《诗经》: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尤其《周南》、《召南》;上海古籍出版社。

2.《礼记》:
     郑玄、孔颖达,《礼记正义》,尤其《礼运》、《乐记》、《学记》、《儒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初读参考:

1. 金启华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

2. 杨伯峻,《礼记译解》,同前。

3. 康有为,《礼运注》,中华书局。

进一步阅读:

3.《周易》:
    朱子,《周易本义》,尤其《系辞传》上下、及“乾坤坎离艮震巽兑”卦爻辞;中华书局。

4.《尚书》:
    孔安国等,《尚书注疏》,尤其《太甲》、《洪范》、《召诰》;今有汇校本,中华书局。

5.《春秋》:
    杜预,《春秋左传正义》,尤其“昭公、定公、哀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

【子】

6.《庄子》:
    郭庆藩,《庄子集解》,中华书局。

7.《近思录》:
    四家注本,《近思录集释》,岳麓书社。

8.《传习录》:
    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华东师大出版社。

进一部阅读:

9.《老子》:
    王弼,《老子注》,中华书局。

10.《荀子》: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

11.《墨子》:
     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
 

《近思录集释》

【史】

1. 司马迁,《史记》,尤其“纪、传”,中华书局。

2. 司马光,《资治通鉴》,参照《通鉴纲目》,中华书局。

初读参考:

1. 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商务印书馆。

2.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3. 许倬云:《西周史》增补二版,三联书店。

进一步阅读:

3.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

4.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

5.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

6. 宋祁等,《新唐书》,中华书局。

7. 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三)诗·文

【诗】

1.楚辞:朱子《楚辞集注》,中华书局。

2.唐诗:王世禛《唐贤三昧集》,四库本。

3.宋诗:陈衍《宋诗精华录》,巴蜀书社。

4.唐宋词:余冠英《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初读时参考:

1. 萧涤非主编,《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缪钺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北京出版社。

4. 林庚:《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进一步阅读:

5.《陶渊明集》,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

6.《杜诗详注》,仇占鳌,人民文学出版社。

7.《八代诗选》,王闿运,成都尊经书局。

8.《古诗源》,沈德潜,中华书局。

9.《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

黎经诰箋注《六朝文絜》

【文】

1. 《文选》,萧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六朝文絜》,黎经浩笺注本, 中华书局。

3.《世说新语》,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

4.《古文辞类纂》,姚鼐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三国演义》,罗贯中,人民文学出版社。

6.《中国戏曲选》,苏寰起等编,尤其元代部分,人民文学出版社。

7. 《红楼梦》,曹雪芹,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8. 《自由书》、《新民说》,梁启超,见《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

9.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10. 《胡适文存》(一),胡适,安徽人民出版社。

二、外国经典

【教】:

1. 《百喻经》:周绍良译注,中华书局。

2. 《<心经>读》:见《欧阳竟无佛学论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 

3. 《新旧约全书》,“创世纪”,“箴言”,“约翰福音”,“哥多林书”前、后,中国基督教协会。

4. 《古兰经》马坚译,卷1-4,社会科学出版社。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史】

1. 布克哈特,《意大利复兴时代的文化》,花亦芬译注,台北:联经出版社。

2. 巴尊,《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500年》,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3. 伏尔泰,《风俗伦》(上、中、下),商务印书馆。

4.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商务印书馆 。

5.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下,刘北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布克哈特,《意大利复兴时代的文化》,花亦芬译。

【文】

1. 《哈姆雷特》,林同济译,戏剧出版社。

2.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卞之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3. 歌德:《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冯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浮士德》第二卷,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4.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卷一),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5. 陈中梅译,荷马《伊利亚特》,花城出版社。

6. 罗念生译,《古希腊悲剧经典》(上、下),作家出版社。

7. 杨宪益译,维吉尔《牧歌》,上海人民出版社。

8. 田德望译,但丁《神曲》“天堂篇”,人民文学出版。

9. 杨绛译,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上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哲】

1. 蒙田,《蒙田随笔》(第一卷),马振聘译,译林出版社。

2. 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

3. 穆勒,《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

4. 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更进一步阅读:

5. 柏拉图,《理想国》(二、三、六卷),郭斌和译,商务印书馆。

6.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

7.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苗力田译,人民大学出版社。

8. 休谟,《人类理智研究》(上)第一、二卷,洪谦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

9.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孟德斯鸠,《法意》(法的精神)第一、八、十一卷,严复译,上海三联。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三、英语原文

【Poem】

1. Shakespeare(莎士比亚), Milton(弥尔顿), Blake(布莱克), Wordsworth(华兹华斯), Byron(拜伦), Shelley(雪莱), Keats(济慈), Browning(勃朗宁), Yeats(叶芝), Eloit(艾略特)等,参王佐良等编, A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notated in Chinese,《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商务印书馆。其注解,对中文读者非常便利。

2. 各经典译文,可参王佐良编,《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3. Walt Whiteman, Leaves of Grass.

【Fiction】

1. Jane Aust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2.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3. Virginia Woolf, To the Lighthouse.

4. George Eliot, The Mill on the Floss.

5. Joseph Conrad, Heart of Darkness.

6. Henry James, Portrait of a Lady

7. Herman Melville, Moby- Dick.

8.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iography】

9. Boswell, Life of Samuel Johnson.

10. Benjamin Franklin, Autobiography.

原文可从Norton Anthology,Penguin Books,Bantam Classics中任选一种。

*本文为作者赵寻先生授权凤凰国学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责任编辑:柳理]

标签:经典 教育 国学

凤凰国学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