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第7章)
曾子(资料图)
大家好,欢迎到掌上国学院“《论语》共读课”。今天讲第38课,内容是《论语》“泰伯”篇第7章。我先念一遍: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句可以翻译为:士不可以不弘大坚毅,任务重大而道路遥远。以天下归仁为已任,(任务)不也是很重大吗?死以后才停止,(道路)不也是很遥远吗?
在我们的《论语》第二课、即“吾日三省吾身”这课时,专门介绍过曾子,我简单复述一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曾子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编《论语》。没有曾子,可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论语》课了;二是撰写《孝经》;三是记述孔子的思想写成《大学》;四是照顾和教育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写成了《中庸》。儒家“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除《孟子》一书外,另外三本都与曾子相关。曾子一派,被认为是儒家的正统传承。
四书(资料图)
我在掌上国学院的“杨鹏评点《史记》人物”课程中,专门评点过曾子,题目是:“曾子,了不起的自由人”。大家可以把今天的论语课和《史记》人物评点曾子的课,结合在一起听。
介绍完曾子,我们回到本课,逐句分析。
先看第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我介绍过“士”这个特定概念。周王朝的社会等级中,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各等级。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贵族爵位,为天子、诸侯。诸侯中分公、侯、伯、子、男等级。长子继承爵位,公子们则担任卿大夫,掌管国家要务。“士”属于贵族中的最低等级,其主要职务就是给天子、诸侯、卿大夫当家臣,有武士、有文士,是靠知识和技能谋生的专业人士。
《说文解字》中说:“士,事也。”“士”就是做事的人。是贵族阶层中的最低等级,但地位高于农民和工商业者,社会排序为“士、农、工、商”。“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前身。
《说文解字》(资料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中,“弘”,指的是宏大,有宏大的理想。“毅”,就是坚毅。为什么要弘毅呢?因为重任在身,道路遥远。重任在身,没有理想,无法走向远方。不坚毅,就难以坚持。这是一个肩扛重担、走向远方的形象。
大家注意一个细节。“士”就是做事的家臣,那么,“士”忠于主人、做事讲信誉不就够了吗?孔子讲的“主忠信”,以忠信为主,非常符合“士”阶层的社会定位。但是,我们看到,曾子却赋予“士”一种坚忍而壮美的形象。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提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家臣这种角色的形象。“任重而道远”,肩挑重担走向远方,已经不是主人安排家臣所做的工作了。
后下一句,就能看清这完全不是家臣的心态,不是被动地按照主人的命令去做事,而是追随宏大的社会理想去奋斗的自主心态。
下一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以“仁”为自己的任务,以“天下归仁”为自己的任务,不是很重大吗?
“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我们分析过,“仁”的根本内涵就是爱人。“仁”的社会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以“爱”为价值中枢的社会秩序,建立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社会伦理和制度。
仁(资料图)
曾子果然超越了“士”原本的家臣定位,而是“仁以为已任”,以仁为已任。目标是“仁”,是“仁政”,是天下归仁。 “士”的根本目标,不是忠信于主人,不是伺奉主人、迎合主人,而是要推进天下归仁这样的社会理想目标。
从具体职业看,多数“士”是为贵族卿大夫工作的,是忠于职守的,但这是“士”阶层的手段而不是目标,其目标是“天下归仁”。“仁以为已任”,深刻塑造了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主义心态。
我们从事各种职业,我们在不同职位上工作,我们忠于职守,但我们不是奴才,我们不是家臣,我们是为了实现社会的理想,是为了“天下归仁”而奋斗。
曾子重新定位了“士”阶层的价值取向,“士”应当是“以仁为已任”的。“士”就是应当忠于“仁”的社会理想、具有忠信品格的优秀专业人才。
确立了“士”阶层必须“仁以为己任”这样的价值目标,自然就确立了“士”的善恶是非标准。如果君主为政不仁,“士”阶层就不能去忠信于这样的君主。如果贵族卿大夫无恶不作,士”阶层就不能去忠信于这样的贵族士大夫。
曾子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他的价值坚守。大约在五十岁前后,齐国聘他为宰相,楚国请他为令尹,晋国请他为上卿,曾子都拒绝了。曾子为了保有自由,宁愿忍受贫穷,不愿与当时的诸侯们同流合污。
《说苑·立节》中记载,鲁国君主看曾子穷,想赐给曾子一个小镇,曾子可拥有这个小镇的税赋,但曾子拒绝了,他不愿因此受制于人。
《庄子》赞美曾子说:“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天子不能把他当臣子,诸侯没法成为他的朋友。
《庄子》(资料图)
曾子推进“仁”、使“天下归仁”的方式,是为了自由,宁愿承受贫穷。保有自由,从事以仁为价值中枢的思想理论建设,表现在他主持孔门弟子和自己的弟子编辑《论语》、撰写《孝经》和《大学》以及教育子思上。而且,曾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守信用,以身作则。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重新来看前面一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的这个“道”字,它既是肩挑重担道路遥远的意思,也可能有一种寓意,天下离“道”很远,要使天下归“道”,是遥远的目标,必须生生世世坚持下去。
看下一句:“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已”指停止。“死而后已”,指死了以后才停止。“仁以为己任”,以仁为已任,以实现天下仁爱为自己的重任,任务沉重,坚持前行,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离死还远,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说明曾子讲这句话的时候,不是老年人,而是青壮年的时候,这是曾子的青春大志。
我们总结一下本课。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第一,这段话可称为中国“士”阶层的独立宣言。曾子心中的“士”,精神上完全不是家臣,而是“仁以为己任”,以仁为已任,把实现天下的仁爱秩序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自主的尊严、独立的精神,超越了社会等级。
第二,曾子是一位价值行动者,秉持着自己的价值准则,是为了理想价值而行动的独立个体。一个人精神独立的前提,是因为他真诚的拥有社会理想,积极为理想而奋斗,而不是为领导而奋斗。拥有价值准则,坚守正确的事,这是一个人生命自尊的前提。
第三,“士”阶层的独立还需要两个条件,经济独立和法律独立。我们说本章是“士”阶层的独立宣言,这是精神层面的独立。从现实层面看,独立还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经济上的独立,要拥有自己的财富。许多读书人成为“知本家”,这非常重要;二是法律上的独立,要会维护自己的权利,要使这个社会更加尊重人的权利。
曾子这几句话文字优美、意境恢弘,建议大家背诵下来。
*原标题:“士”的独立宣言|杨鹏《论语》共读第38课
*来源: 掌上国学院(微信号Sinoacademy)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