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讲《道德经》:权力是魔鬼最喜欢的藏身之地

2018-08-06 11:17:54凤凰网综合

为什么权力会强盗化?为什么说不收缩权力就不会有生命的活力和社会的繁荣?

大家好,欢迎来到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今天讲第五十三章,我先念一遍。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先看第一句:使我介然有知。可以译为:“假使我稍有点智慧。” 

“介然”,指少量。

我在此仍然采用的是王弼本的“使我介然有知”,但需要介绍一下版本问题,以便我们更好理解为什么“介然“指少量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为什么我要读成“介然有知zhi”。

本句在帛书甲本是“使我挈[qiè]有知”,“挈”就是“提纲挈领”的“挈”,指提挈、提起的意思。帛书乙本是“使我介有知”,由此我们知道“介”字是“挈”字的借字,意思相同。

《战国策》:挈瓶之智,不失守器

为什么把“介”解释为“少量”呢?《战国策•赵策》中说:“人有言,挈[qiè]瓶之智,不失守器。”人们有一种说法,汲水者哪怕仅有可以提挈的小瓶子那样少的智慧,也不会丢失汲水用的器具。“挈瓶”,指可以手提的小瓶子。

所以,“介然有知”,意思就是有“挈瓶之智”,指智慧量很小,用一个小瓶子就可以装下。

看下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指假如我稍有点智慧,我也会行走在大道上,就怕走入邪道。“施”,通“迆”,读为yí,指邪路。

这里的“大道”,可理解为道路,更应该理解为天道,上天之道。所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可理解为,遵循上天之道而行,不偏离上天之道。

下一句:“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可翻译为:大道很平坦,但人们却喜好抄小路。“夷”,指平坦。“夷”字与“平”有关,例如“夷为平地”。径”,指小路。

《论语》中,孔子表扬一位叫澹(tán)台灭明的人,说他“行不由径”,做事不抄小路、不走捷径。

“民”,指人。如《诗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上天创生人,有万物,有规律。“民”,在此并非指民众,而指王公贵族们。

“大道甚夷”这句话,我们可以参考《道德经》七十章中的句子: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意思是我阐述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施,但天下的王公大臣们却不知道,也不去实行。

从治理天下看,老子讲的道理确实不复杂,就是无为而治,限制朝廷君主官吏扩张权力和剥夺财富,让民众有更多自由更多财富。这个道理很简单,当权者如果真要想无为而治,就完全可以做,所以说“大道甚夷”。

大道甚夷

权力不具备生产性,而是具有消耗性,而且往往对生产性造成破坏。老子说“大道甚夷”,大道平坦好走,无为而治,想做就能做,但其实,权力的自我控制,是天下最难之事。控制朝廷权力的扩张和权力对民众的剥夺,这是天下最难之事。

当权者如何认识到权力的破坏性,要搞无为而治以收缩权力,当然就是“大道甚夷”,大道平坦好走。

当权者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是由被统治者来实现限制权力这一目标,这就不容易了。不仅要成功造反,而且还要能建立一个制约权力的社会体制,这就是历史的变革。人类社会的制度不同,一定程度就是权力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就是社会对权力的控制方式不同。

看下几句:“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可译为:朝廷宫室修治得很好,百姓田园荒芜,粮仓空虚。达官贵族们身穿文绣彩服,佩带利剑,过分酒足饭饱,财产货物有余。

显然,王公贵族们没有自我约束权力、没有自我控制权力,而是放纵欲望,滥用权力,盘剥大量财富。

周代贵族武士:服文采,带利剑

“除”,指“修治”。“厌”,指“饱足”。“服文采,带利剑”,周朝礼制规定,唯有王公贵族官员才能身穿有刺绣带彩色的服装,有权在非战时随身佩剑。

老子身为周王室的史官,熟悉并多次批判王公贵族奢侈强暴的生活方式。老子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生命和国家利益造成了损害。

《道德经》十一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色斑斓的服装,使人眼睛变瞎;五音丰富的乐舞,令人耳朵变聋;五味齐全的山珍海味,使人的口感受伤害。驾着马车追赶猎物,令人精神发狂。聚敛难得的财宝,令人的行动最终受到妨碍。

五味使人口爽

老子是朝廷史官,关注国家的兴衰变迁,关心的是治理天下要顺应天道的法则,看着王公贵族们放纵私欲强取豪夺,不顾民众生存和国家安危,老子对他们充满愤怒。

看下一句:“是谓盗夸,非道也哉!”可译为:这是强盗头子,违背天道啊!

这有版本问题要介绍。本句我用的是“是谓盗夸”,采用的是王弼本。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本句帛书甲本全部残毁,乙本残存一“木”字旁,王弼本为“盗夸”,《韩非·解老》中为“盗竽”,明代焦纮本为“盗竽”。“竽”就是“滥竽充数”的“竽”。

《韩非·解老》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关于本句最老的版本。韩非还有详细解释,说在演奏歌唱的时候,是用“竽”开头,先领头唱,然后其它钟瑟等乐器才跟上来合奏。

“竽”指领头者,“盗竽”就是领头的强盗,强盗头子。帛书乙本残存着“木”字旁,帛书研究组认为,帛书乙本残存的“木”字旁,可能是“杅”字,发音与“竽”相同。

王弼本“盗夸”中的“夸”字,本意指“大”,“盗夸”就指大强盗。但结合韩非本的“盗竽”,我们应当知道“盗夸”的意思就是“盗竽”,指强盗头子。

《韩非子》: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

《韩非·解老》原文:由是观之,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锺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馀者,是之谓盗竽矣。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中国诸子百家中,第一位骂王公贵族朝廷官吏为强盗头子的思想家,是老子。其次是庄子。原因是他们都发现了权力对生命的伤害性,对社会自发秩序的破坏性。

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不死光,大强盗就不会终止。

中国思想史上,围绕权力形成两种思潮,一种思潮是把权力神圣化,这以儒家为代表。儒家之所以强调修身修德,强调以德治国,就是要赋予权力以道德的光明,使权力成为神圣力量的代表。

道家则发现了权力的破坏性。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本质就是想约束权力、减少权力对民众的支配和伤害。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把权力神圣化,把君王神化,成了主流,这是君主集权制的强化在思想上的反应。

钺,中国古代权力的象征,杀生之斧。权力源于杀生

老子警惕权力和减少权力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并非主流,但这种约束权力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政治学的主流。约束权力以保护权利,发音都一样,分别不出来,我用一下英文,约束Power以保护Rights,是现代社会制度的基石。

从Power到Rights的历史运动,不仅表现在政治上,也表现在一切方面,例如教育上。学生的权利Rights而不是老师的权力Power,才是教育治理的本质。

老子认为,上天之道创生万物,运行宇宙秩序,对宇宙万物和生命系统是利而不害的。

《道德经》八十一章中说:“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上天之道如此,顺应上天之道去做有益生命之事,才可能吉祥,所以《道德经》五十五章中说:“益生曰祥。”有益生命为吉祥。既然有益生命才是吉祥,伤害生命就会带来不吉祥。

从本章看,老子眼中的这些王公贵族朝廷官吏的行为,做的是扩大权力和抢劫民众的事情,是伤生害命的事情,违逆了上天之道,他们带来了天下不吉祥的未来。

王公贵族和朝廷官吏,他们不从事生产活动,他们的奢侈生活,建立在多事扰民、横征暴敛的基础上。百姓四处逃亡,所以田园荒芜;朝廷赋税沉重,所以百姓贫困;朝廷禁令繁杂,所以百姓违抗;百姓违抗政令,所以朝廷镇压;朝廷镇压百姓,所以百姓反抗。百姓反抗,所以天下动荡。

自古以来,官不逼民不反

天下大乱,根源一定在朝廷,一定在当权者,一定在王公贵族们拼命扩大权力和利益的贪欲、自私和愚蠢中。

王公贵族官吏们为什么会出现“无道”的行为特征?这种“无道”的根源何在?老子并没有深究。老子讲的负阴抱阳的太极图,是有阴阳对立,但这种对立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并不是善恶冲突。人类“无道”行为的根源,在太极图中看不出来。

“无道”的根源何在?我在讲《道德经》45章的时候,已提到这个问题。我讲到略早于老子几十年,古波斯的琐罗亚斯德认为,有生之力量,有死之力量。善恶各有本体,各有根源,宇宙中有光明和黑暗之战。

琐罗亚斯德(约前628年—前551年)创立琐罗亚斯德教,认为善恶各有本体,宇宙中有光明与黑暗之战

宇宙之中,有破坏的力量。人类的恶行归于黑暗之神魔鬼,这是抢劫、破坏、毁灭与虚无的力量。宇宙之中,有创生的力量。人类的善行归于光明之神,这是创生、建设、生长、维系的力量。

善恶之战,宇宙之中的善恶之战,最终善战胜恶,光明战胜黑暗。生死之战,在宇宙中进行,也在人类中进行。

耶稣与撒旦

这种二元对立的思想,基督教中也有,认定人类邪恶的行为,伤害生命的行为,无道的行为,源于邪魔的力量。

如果按照琐罗亚斯德教和基督教的善恶冲突观念,老子发现了权力的破坏性,因此要求约束控制权力,这是因为权力正是魔鬼最喜欢的藏身之地。

自古以来,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在于保护生命不受侵犯。但权力运行的核心,总与暴力强制有关,习惯走向用杀戮来控制资源。

一部《三国演义》,所谓权力的智慧,只会谋划杀人。所谓英雄,只会舞刀杀人。从生命的角度,《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之士,那些英雄豪杰,就是大大小小的杀人魔鬼。

权力的倾向不是创生,不是建设,不是养育生命,容易滑向“非道也哉”! 权力所在之地,是魔鬼喜欢的藏身之地,所以制约权力就是制约魔鬼,约束权力就是约束魔鬼。

繁荣与文明,建立在制约权力和减少权力的基础上。要使世界行于大道,就得控制住“无道”的行为,而“无道”行为的发出中心往往是权力,所以得约束住权力。

读《道德经》,总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说明《道德经》是用特定文字建构起来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通往一个更深的世界,层层深入。中国思想史上,这样的作品不多。除了《道德经》,还有《论语》。

《道德经》是智商高,《论语》是情商高,它们都有层层深入的感觉,它们都有比较深远的来头。

我们重新念一遍: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原标题:权力的魔性诱惑|杨鹏讲《道德经》53章

*来源:掌上国学院(微信号Sinoacademy)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