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演录:君臣之间道义相交 终其一生不会厌倦

2019-01-14 09:41:20凤凰网国学

小雅

【原文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

山鹿唤伴呦呦叫,同来林野吃苹草。我有尊贵客人到,瑟笙奏出和乐调。

吹奏竹笙与管簧,筐承礼物敬奉上。贤人爱我将我帮,忠信大道对我讲。

山鹿唤伴呦呦叫,同来林野吃蒿草。我有尊贵客人到,德行声誉个个好。

对待人民不轻佻,君子楷模当法效。我有美酒和佳肴,嘉宾宴饮共逍遥。

山鹿唤伴呦呦叫,同来林野吃芩草。我有尊贵客人到,瑟琴奏出和乐调。

琴瑟合奏真清妙,宴会和乐而美好。我有美酒和佳肴,嘉宾宴饮乐陶陶。

【解

先解释几个字词:

1.“将”,有许多意思,此处谓捧送。

2.“周行”,“周”,忠信;“行”,大道。

3.“孔”,甚。

4.“昭”,明。

5.“德音”,德行声誉。

6.“视”,同“示”。

7.“恌”,同佻,轻薄。

8.“式燕”,“式”,用;“燕”,燕饮。

9.“敖”,同遨,从容不拘束。

《鹿鸣》一诗是《小雅》的首篇。《小雅》自《鹿鸣》以下几篇都是国君宴请群臣、嘉宾所演奏、歌唱的诗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在山林之中,顺性自然,见到美草,呦呦相呼,要同伴来分享。在古人看来,鹿是一种高雅的动物,群鹿相呼引,比喻国君所宴请的嘉宾都是贤人。宴席上不仅有美食,还有高雅的音乐。

接后的四句写道:“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读航)。”笙和簧都是簧片乐器,靠鼓动气流震动簧片发声,所以说“吹笙鼓簧”。这里只是用这两种乐器代表簧管类乐器,并非实指。“承筐是将”,现在听起来有一点文雅,不过在当时也是大白话。筐是用来承载币帛一类礼品的,犹如今天我们说的“礼品盒”。那时的包装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应该不是豪华包装吧。“将”是捧送的意思。国君不仅宴请来宾,还给每位来宾送上礼品,这表明国君能敬贤礼贤。这一点不像后世,达官贵人开宴会,给他家什么人祝寿,客人要带上贵重的礼品送给主人,就像曹子建所说的:“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下一句:“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周”是忠信的意思。“行”是道路。这句意思是说:喜爱我的贤人,向我开示忠信之道。

第二章:“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这句是说,我宴请的这些来宾品德高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勤勉而不轻薄,是值得君子学习和效法的榜样。“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旨酒”就是美酒。“燕”同“宴”,客人不必脱木屐升堂叫“宴”。“式燕”就是用宴,这一句是说:我有美酒,在我这里用宴,嘉宾可以从容尽兴。

第三章字面的意思比较易懂。只是“和乐且湛”一句,需要稍加解释。“湛”在这里读“耽”,是“长久”的意思。“和乐且湛”就是快乐得很长久。

以上是《鹿鸣》三章的诗意。

此诗开始以原野上群鹿相互呼引吃苹草起兴,营造出一片闲雅的意象。下文紧接着引出“我有嘉宾”如何如何,让读者感觉到来宾也必定是高洁之人。诗中的“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皆是礼遇君子的表现。礼遇君子的种种表现,反过来也说明了主人心性德行的高广。这样的主人,君子怎会不为人所爱戴呢?

《鹿鸣》所描绘的是君臣推心置腹相交、其乐融融的景象。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说:“《鹿鸣》以乐始而会,以道交,见善而效,终乎不厌人。”翻译成现代语言,意思是:以演奏《鹿鸣》的音乐开始聚会,其意义在于表达君臣之间以道义相交,看见别人的优点便仿效学习,这种道义之交终其一生也不会厌烦。

正因蕴含了这样的意象和意义,《鹿鸣》才被作为国君燕饮群臣或群贤的诗乐。对此,古人都非常了解。春秋时代,鲁国的叔孙豹访问晋国时,晋侯命乐师为他演奏《肆夏》,叔孙豹不拜谢。晋侯又命乐工为他歌《文王》一诗,叔孙豹又不拜谢。晋侯又命歌《鹿鸣》等三篇,叔孙豹这才拜谢。当时韩献子派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肆夏》是天子招待诸侯的乐曲。《文王》是诸侯国之间两君相见时演唱的诗篇,这些我都不敢承受。《鹿鸣》以下三篇是国君慰劳使臣的,我当然要拜谢了。叔孙豹是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他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春秋左传注疏》卷三十五)因为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我们这里不去展开讨论。

正因为《鹿鸣》所蕴含的这种意象和意义,它也是《诗经》中最后一篇失传的乐曲。按照宋代郑樵的说法,《诗经》三百篇都曾配乐,到了西汉初的时候,乐师们还都能歌唱。可是到了东汉末,“礼乐萧条”,已经很少人会演奏、歌唱了。

曹操平定刘表时,得到一位懂得雅乐的杜夔,此时杜夔已经很老了,因为很久没有练习,好多《诗经》的乐曲已经不记得了。所记得的只有《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到了魏明帝太和年末又失去其他三篇诗的乐曲。只剩《鹿鸣》一篇有乐曲。到了晋代,《鹿鸣》一篇的乐曲也失传了。这也就是说,《鹿鸣》一篇是最后失传的《诗经》乐曲。

曹操在当年是很重视《诗经》的。其传世的《短歌行》有六解,第一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第二解:“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第二解如今成了杜康酒厂的广告词了。我们跳过来读第五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全是抄的《诗经·鹿鸣》。

后世科举取士,进士及第者可以参加皇帝宴请的“鹿鸣宴”,之所以称“鹿鸣宴”,也是取国君“燕贤”之意。能参加“鹿鸣宴”,受到皇帝的亲自款待,是当时学人士子的梦想。明朝有这样四位名流,谢琚、王克复、龚福、潘岳,当初他们同科及第,共赴鹿鸣会;而后天南海北做官,隔了数十年,竟又同赴耆英会。所以,他们作诗吟咏道:“四人三百一十岁,昔日同年今日会”;“四人三百一十岁,相知始为鹿鸣会”。后来的鹿鸣宴,已不复见《鹿鸣》所反映的君臣交泰的状况,只是变成了士子对理想政治的一种寄予而已,或者对于更多人来讲,只是一种荣耀,早已变了味道。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姜广辉、邱梦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5

原标题:小雅· 鹿鸣| 诗经讲演录㊱

来源:微信公众号“岳麓书院”(微信号hudayuelu)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