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孙楠孩子上国学班怎么了?专访特级教师陶妙如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独家|孙楠孩子上国学班怎么了?专访特级教师陶妙如

编者按:最近歌手孙楠夫妇为让孩子接受“国学教育”的消息上了热搜。为了儿女教育,孙楠夫妇二人举家搬往徐州,过起平淡生活,孙楠夫妇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二人此举本意是全身心陪伴儿女接受教育,以及纠正儿女厌学、热衷打游戏和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此事引发舆论对民间“国学班”真伪优劣的新一轮争议。【点击参与调查:孩子上哪种“国学班”才安全?你能辨别好坏吗 】

国学教育怎么了?民间办的国学班,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如何辨别其价值?为此,凤凰网国学采访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特级教师陶妙如,以下为专访实录:

凤凰网国学:少年国学班中盛行的必读经典《弟子规》,是古代传统蒙学的著作之一,但也常被今天很多人诟病,难道真的没有价值吗?它现在还适不适合作为幼儿或青少年学习的教材?为什么?

陶妙如:开卷有益,任何一种存在的东西都有它的价值,只是价值有大小之分而已。

“还适不适合作为幼儿或青少年学习的教材”这不是个问题,《弟子规》初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蒙养读物之一,却没有列入正规教材(不是科考书目)。在民国时期,梅贻琦、胡适、梁启超等许多大家们的书单中,教育孩子的书目里也没有列入《弟子规》。

没有读过《论语》的人,读一读《弟子规》是一种补充,毕竟《弟子规》是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来编写的。 

另外,如果授课教师国学功底深厚又与时俱进,将《弟子规》作为一种案例来讲解也是可以的。

(图源:新华网)

凤凰网国学:与孙楠夫妇类似,很多父母让子女进入国学班,是因为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出现厌学叛逆等行为,而国学班大多教育孩童“懂事”“守规矩”“尊师敬长”等理念,展示出家长希望看到的好孩子的模样。在您看来,这种类型的国学班,能为体制内的学校教育提供有益补充吗?家长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陶妙如:梁启超也曾将孩子停学一年,专门学习国学,他觉得孩子如要“大成”,没有国学养料,心灵难达最佳之境。教育不应分学校与家庭,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每一个人都是教育人,也是被教育人,相遇之人,时时刻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我们的家长、老师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跟从你耳闻目染,自然就懂事了,守规矩了,尊师敬长了。

习惯是养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式的进补,好与不好,很难定论。见效快的药,返病的可能性大,见效慢的药,根治的可能性大,这就是西药与中药各自的长处。要又快又能根治,有些病就需要中西融合。

“懂事”“守规矩”“尊师敬长”这些都是基本的行为结果,是我们家长希望和认同的,但为了懂事而懂事,为了守规矩而守规矩,循规蹈矩,这并不是我们内心所希望孩子成长的模样。大多家长让孩子去学这学那,不仅仅是懂事守规敬人这么单纯,而是希望孩子有“大成”。这些都还是表象。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会叛逆?教育应该像“孵鸡”一样,我们提供场地、掌握温度,让孩子们自己由内往外冲破,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而在现实中,我们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听话、守规、一尺十寸,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自主、独立、自律、有思想、不墨守成规,能创新。

生命是有差异的,我们需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厌学者大多是穷尽己力却仍不能满足自己最爱的人的期望考试高分而产生的,一旦厌学,自信消减,矛盾心理产生,情绪就易暴易怒,加之陪伴者的急功近利,叛逆也就自然生成了。

育人要从根上护育。从事少儿教育培训十多年的吴旭说过:作为补充,这类国学班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为体制内的学校教育提供有益补充。家长如何甄别与选择,教育部门如何管理与促进,需要下功夫,花时间。同时,体制内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这方面会越来越好。

(图源:新华网)

凤凰网国学:网友质疑当今很多都是“伪国学班”,无法给孩子优质教育。那么,不伪的、真正有益的国学教育,您觉得应该是什么样子?

陶妙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这是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

历史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都是思想的盛世。五千年文明传递到今天,可读之书太多,我们要传承的国学,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梁启超曾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我们在传承中,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传之。

要成为什么人,就读什么书。每个领域里都会有各自的文化,各取所需。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是有差异的,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授课人的功底有不同,授课水平有高低,授课功底与授课水平也有不对等,因此,不同层次的需求就相遇了不同层次的老师,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国学影响。

国学是国人之学,有过去时,有现在时,也有将来时。现代是现在时,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使命,传递最好的方式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根据时代的需要吸取养心的元素,艺术的传递。

不要复古,我们学国学,是希望把心静下来,去享受、去感悟、去创新生活。学经典,贵在追根溯源,返璞归真,从源中得到真知,从“真”中悟出今天乃至今后我们可以吸取的养分。书要浸读,方可悟得。读经典不在求多,能读懂、读通、读活一本就会受益终身。反之,把整个四书五经都背完了,若举例不能融会贯通、讲解不能深入浅出、发言不能一语中的、分析不能鞭辟入里,生活有上顿没下顿,读得再多也只是一个过去时人。

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读一点总比不读好。国学教育的效果应该是用这些孩子彬彬有礼的形象、得体大方的谈吐、温文尔雅的气质、阳光向上的精神等品位、品质来呈现的。 

【点击参与调查:孩子上哪种“国学班”才安全?你能辨别好坏吗 】

陶妙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中学语文专业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出版《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中华最美诗文选》12册、《大国教育》《心界》《丈量》等,其中《最美论语》《最美易经》为中英文版。主编的《最美唐诗》《最美宋词》输出新加波,成为国际中文教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