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国学教育和现代教育不能“非此即彼”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独家|国学教育和现代教育不能“非此即彼”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他的代表作《经验与教育》中说,人类喜欢采用极端对立的方式去思考,惯用“非此即彼”的公式来阐述他们的信念,认为在两个极端之间没有种种调和的可能性。这是杜威对当时“传统教育和进步教育”二者之间对立情况的评判。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杜威的这种批评依然适用于当前的教育。

就拿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来说,改革的号角不断吹响,各种教育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层出不穷,校园和课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然而,问题总是如影随形,好像改革越深入,出现的问题也越艰深;改革越是百花齐放,出现的问题也越是奇形怪状。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儿女出现各种成长问题而束手无策甚至痛心疾首时,他们便把这种负面情绪指向了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是无能的,是害人的,甚至是各种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他们不仅时时这样想,还到处这样说。

可是,一日为父母,终身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那么,很多人便迅速陷入“非此即彼”思维模式的怪圈。既然体制内教育教不好我的孩子,我就去找体制外教育;既然城市学校教不好我的孩子,我就去找乡土学校;既然国内教育教不好我的孩子,我就去找国外教育;既然现代教育教不好我的孩子,我就去找古代教育。这便出现了这样的父母:带孩子隐居山林,自己教;把孩子送到国外私立学校,任其发展;让孩子上少林寺,磨练意志;把孩子送到各种国学班,希望出现奇迹。在这些“病急乱投医”式的教育选择中,去上国学班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比如,歌手孙楠和妻子潘蔚就从北京来到徐州,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全家住在出租房里,陪孩子参加国学班。因为,国学教育在当前有着更多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合情性”。

所谓“合法性”,是说国学教育被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有了国家高层的肯定、倡导和弘扬。教育主管部门还以各种文件的形式要求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甚至进课表。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具有了一定的“法定”地位,可以光明正大的开展。所谓“合理性”,是指国学教育中有很多内容、理念、方式是契合人性与教育发展规律的,比如儒家的修身理念和内容,道家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传统古典诗词对人审美情操的熏陶等,国学中的确有很多具有永恒价值、合乎人性发展的文化养料。所谓“合情性”,是指国学在根本上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具有血缘式的连接,中国人对国学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切感。比如,国学中的家文化强调家庭建设和家风传承就很容易得到很多中国人的好感与认同。

然而,当前开展国学教育还缺乏“门槛意识”和专业规范。这便导致社会上的国学教育机构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很多反国学、伪国学、假国学的机构在挂羊头卖狗肉;很多国学功底可怜、教育素养薄弱的人却凭着一点其他的名声和条件摇身一变成为国学导师。“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多对体制内教育“失望”的家长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样的机构和这样的导师手里,希望能看到教育的另一种生机。可是,很多调查和身边的实例告诉我们,大多数孩子的成长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当然,实话实话,世界上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种教育。确实有孩子在这样的机构和导师手里,“像变了一个人”,改变了原来的恶习和“顽疾”,可是我们依然无法判断他转向的那个方向,是否真的顺应了人的终身发展。

国学是中华民族沉淀下来的独有的学术文化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一直传承和弘扬下去。然而,今天我们开展国学教育,已经离开了彼时彼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今天需要的国学教育已经不再是历史中的国学教育,而是具有新的生命特征的国学教育,而这些特征也是判定国学教育真假和优劣的参照标准,是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国学教育机构应该着重考察的内容。

第一,国学教育不是复古教育,而是现代教育。今天让孩子们学习国学,绝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适应古代社会的人,而是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人。那么,从内容上讲,课程内容就要选择有助于培养人真善美品质的部分和适应当代社会要求的部分。从形式上讲,就不能停留在或复原到穿长衫、行跪拜礼、摇头晃脑等古代形式化的东西当中。凡事一切复古,凡事一切认为古代的东西都是好的,这样的理念和做法都不是我们欢迎的国学教育。比如,有的国学班一味强调背诵经典,有的国学班开设“女德”课程,这些都是复古而有害的。

第二,国学教育不能“另起炉灶”,而是要和现代教育体系相辅相成。现在一些人办国学机构和国学班,完全抛弃学校的现代课程体系,用传统文化的内容重新搭建一套课程模式,让学生来学习。这就是典型的“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在当代社会开展国学教育,必须和现代课程体系相配合,使其相互补充或相互融合,比如可以将国学教育的内容恰当地融入语文、数学、历史、科学等课程当中,每位学科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教学生学习国学。如果大部分抛弃甚至完全抛弃现代学科课程,那样的国学教育是误入歧途的。

第三,国学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行为养成教育和人格教育。著名学者楼宇烈说,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和自我觉悟。可见,国学教育在根本上主要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比如,看到天地日月,就能联想到父母的恩情。《礼记·孔子闲居》中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看到水在自然界的现象,就能体会出很多人的品性和德行。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也是“遇水必观”。如果说传统的国学教育对现代教育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么最值得借鉴的可能就是关于人的行为养成和人格的教育,特别是师生、生生之间长期相处所产生的人格砥砺效应。

以上三条是现代视野中国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违背其中任何一条都不是好的国学教育或者说是伪国学教育。

至于孩子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应该联动起来,特别是教师要提高心理咨询、指导能力,能及时对心理、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预防和教导。同时,作为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谈和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孩子一起成长。所以,国学教育不是“挽救”某些不良孩子的灵丹妙药,也不是某些人眼中的祸害现代教育的“毒瘤”。国学教育只是现代教育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文/云栖君)

【点击参与调查:孩子上哪种“国学班”才安全?你能辨别好坏吗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