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级家教模板:看汉高祖如何培养接班人

2019-04-18 10:59:23凤凰网国学 来自北京市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江苏)人汉高祖,西汉王朝的创立者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江苏)人汉高祖,西汉王朝的创立者

帝王家教是中国传统家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帝王家教主要是教子弟如何当好皇帝,如何治理国家,目的是使自身的最高统治地位能够长久持续下去。

刘邦年轻时正值秦朝焚书禁学,认为读书无用,并不爱学习。建立汉朝之后,身为汉高祖的刘邦仍然认为天下是他从马上所得的,也就是靠武力获得的,根本用不着学习《诗经》《尚书》这样的儒家经典,他甚至还干过在儒冠中撒尿、拒不接见儒生的事。

有一次,大臣陆贾在他面前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刘邦一听就非常恼火,对陆贾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我的天下是靠武力得到的,哪里要读什么那些没用的《诗经》《尚书》呢?!)

听到刘邦这么回答,陆贾并没有示弱,反而怒怼汉高祖刘邦,(《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084页)他说:

“居马上而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皇上认为您在马上取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也就是说,您靠武力能夺取了天下,难道还能一直用武力来治理天下吗?)

陆贾认为只有文武并用,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被陆贾这么一责问和劝导,刘邦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于是接受了陆贾的建议,开始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叔孙通等儒生们制定的朝仪,也让刘邦深切体会到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因此,他一改以往轻视读书人的作风,并放弃了读书无用的思想,认真阅读陆贾所进呈的《新语》,曰:“未尝不称善”(称赞这本书实在写得太好了)

刘邦在临终前,写了《手敕太子文》作为遗嘱,郑重地确定太子刘盈为皇位继承人,并且从德、智两方面对太子进行教育。

汉高祖刘邦的《手敕太子文》(严可均据《古文苑》所辑)一共有五则,而以前四则最有意义。 

《手敕太子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於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经验教训

在第一则中,刘邦说: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全汉文》卷1,刘邦《手敕太子》,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页)

这区区40个字,把刘邦这位汉朝的开国皇帝由认为读书无用,到深刻反省、深感失落的心理,因悔恨而醒悟的变化过程清楚地表现出来。

第三则与这一劝诫较为接近,只不过内容更加具体,刘邦说: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全汉文》卷1,刘邦《手敕太子》,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页)

如果前一则内是泛论学习的话,这一则内容则具体到了要求刘盈把字写好。除了直面自己书写的文字“不大工”之外,也就是写得不太好之外,他毫不留情面地指出了刘盈的字写得“犹不如吾”,也就是刘盈写的字还不如他这个从小就不喜欢读书的父亲的。

在此基础上,刘邦顺理成章地提出了“汝可勤学习”,也就是要更加勤奋读书了,并要求刘盈以后每次写奏章,都要亲自动手,不要使唤别人代写。

要求企盼

第二则的内容与前述两则不同,具体说明了刘邦为什么要立刘盈为太子的原因。

刘邦说:

“尧舜不以天子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全汉文》卷1,刘邦《手敕太子》,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页)

本来,刘盈是刘邦的长子,为吕后所生,但由于他为人比较软弱,刘邦曾经打算废了他,转而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们的劝谏,更因为吕后采纳了张良的计谋,请来“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以增加保住太子之位的筹码。

商山四皓

所谓的“商山四皓”是指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四位著名的黄老学者:

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

他们都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等到出山时都已经80多岁了,头发、眉毛都白了,因此被称为“商山四皓”。

刘邦早就听说他们四个人的大名,曾经试图请他们出山为官,但被他们拒绝了。

帝王级家教模板:看汉高祖如何培养接班人

有一天,刘邦在与太子一起吃饭饮酒的时候,他看到太子背后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问清楚之后才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看到这个情景,“商山四皓”特意走上前来,跪倒在刘邦面前,并且向刘邦说明自己现在来做太子谋士的原因,他们说:“我们听说太子是个仁义之士,又有孝心,能礼贤下士,我们就一齐来做太子的宾客,希望能辅佐太子。”

实际上,这里是借“商山四皓”的嘴,在刘邦面前赞美太子,目的是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刘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又看见有四位大贤人辅佐太子,也就打消了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这道敕令清楚地表明,刘邦已最终决定立刘盈为太子,作为皇帝的继承人。

尽管如此,刘邦也明确指出,只有“可任大事”的人,才可以被立为嗣君,也就是太子。他还用历史事例说明,尧舜之所以将天下传给别人,而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天下是珍贵的。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他们以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到皇帝的大位事关重大,只能交付给那些有能力,并能担负这一重任的人,而不能徇私情,交给自己“不中立”的儿子。

刘邦说:“一头好牛,一匹好马,人们尚且知道珍惜,何况是天下之重,帝位之贵呢?”

这也就说,刘邦从另一个方面告诫刘盈,你既然被立为太子,就要勤勉努力,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既然我认为你是一位可任大事的人,你就要不负所望,有所作为。

训诫教导

在另一则敕令中,刘邦说: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全汉文》卷1,刘邦《手敕太子》,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页)

这实际是教诫太子刘盈对待长辈的态度,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人都是与刘邦一同打天下的人,他们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应该说刘邦的皇帝大位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心血和艰辛。

所以刘邦告诫太子刘盈,不要以为你已经是皇位的继承人了,就可以小看这些功臣,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依然要叩拜,并要他告诉各位弟弟,他们都跟你一样,见到这些开国元勋都要跪拜的。

刘邦对太子的教诫,确实是语重心长,言辞恳切,既有自身痛彻的经验教训,又有对太子深切的要求和企盼;既有适合社会各阶层的诸如尊老敬贤、力学之类的内容,也有特定的家庭即帝王之家所特有的教诫,目的是防止太子刘盈因身居高位而傲慢自大,最终导致众叛亲离,王朝崩塌。

刘邦对太子的教育也蕴含着远见卓识,他真不愧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这些家教家风,几千年都不过时。

原标题:帝王家教模板——刘邦教太子|慕课·家教家风

来   源:微信公众号“岳麓书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