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以后的反思:博物馆要如何收藏中国摄影?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180年以后的反思:博物馆要如何收藏中国摄影?

1860年的11月20日,英籍摄影师比亚托在北京拍摄了一张恭亲王半身像,这是中国十九世纪人像摄影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爱新觉罗宗室成员第一张有明确纪念的人物摄影作品。

拍摄这张照片时,英法联军已经占领了北京,《北京条约》在拍摄之前的一周已经签署。签署条约时,咸丰皇帝派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恭亲王与英法的首领打交道。在美国迪美博物馆收藏的一套比亚托相册中,除了有恭亲王的照片之外,还有英国首领埃尔金伯爵像。他当时是作为英国的全权公使与恭亲王来谈判。通过照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埃尔金伯爵,上衣剪裁的非常合理,体现了他强壮的人格。而恭亲王穿的是中国传统宽松的传统服饰,埃尔金坐的笔直,露出双手,而恭亲王身体稍稍往前倾。在中英冲突的背景之下,可以很容易看到谁是强者,谁是弱者。

恭亲王与埃尔金伯爵对比像

《北京条约》签订现场素描

美国迪美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件当时英国随军的画师画的素描,记录了1860年10月24日签署条约当天的场景,作品中可以看到,恭亲王在条约签署之日,为了表示对英军的尊重,他把英军的将领放在了他的左边。也说明胜败的双方心里都有数,双方的地位在座位的安排、方向的安排上是有明显的体现。这是王伊悠博士在银川当代美术馆“摄影180年在中国”研讨会中为我们讲的一个故事,此次研讨会他的发言主题为《清代宫廷肖像摄影研究的新视角》,通过人物的坐姿、服饰等,让我们可以一窥当时皇宫生活及社会生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

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摄影收藏及研究该如何做?为什么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可以精确到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王伊悠曾任美国波士顿迪美博物馆中国与东亚艺术部 Robert N. Shapiro 主任策展人,现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她表示迪美美术馆有完整的收藏、展示和研究的体系,正是这些保证了可以追索摄影作品的时间,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去进行研究,那么反观我们的摄影收藏及研究,是否能够做到如此精确呢?公立机构以及私立机构的摄影收藏该如何进行?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收藏体系?又该如何对藏品进行保护呢?

博物馆或者机构如何建立摄影收藏体系?

迪美博物馆的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在谈到迪美东亚艺术收藏的流程时,王伊悠表示,策展人联系捐赠人、拍卖行、古董商或艺术家,确定希望入藏的作品,策展人研究作品、征求藏品管理部、文保部意见;确定是否有足够资金购买,策展人填写正式入藏计划书,递交主策展人、或馆长、董事会藏品委员会审校和批准与藏品管理部的登记员合作,顺利完成作品的付款、运输、入藏等各项工作。代表馆长向捐赠人发感谢信。建立与捐赠人的长期良好关系,争取再次合作。

“摄影180年在中国”北京国际研讨会现场嘉宾合影

【直播回放】“摄影 180 年在中国”北京国际研讨会

迪美东亚艺术收藏的途径则是,藏家捐赠或遗赠,购买或者委托艺术家创作。展览的标准是,在档期,展品媒材和文化方面充分照顾到丰富多样性和均衡性;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新的方式和视角吸引观众来参观;精美杰出的艺术品培养特定的观众,让他们对展览和博物馆进行资助;引起媒体的正面关注,增强迪美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合作的能力。

而艺术收藏的策略则是,强调特色收威:立足既有成品的优势,开拓新领域前瞻性;关注二十与二一世纪,强调与共他部门的关联和整合;注培养收藏家和赞助人。在制定东亚艺术收藏的目标和战略时,首先考虑的是,现有藏品的情况:强项和弱项,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与周边和国内国际博物馆相比:优势和弱势;未来收藏的重点(时代、门类、国家地区);主要的收藏渠道。

展览总协调人李欣

学术研讨会主持人 著名艺术史家巫鸿

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收藏需要考虑的要素有,物品自身的重要性,能否展示和出版?与博物馆的战路目标和东亚部门的收藏目标是否相符?是否需要博物馆出资?是否需要修复和特殊保存环境?来源是否符合法律和行业规范?

“我觉得中国的机构和美术馆、博物馆有一个相当大的优势。”王伊悠讲到。她表示中国的机构和美术馆在进行收藏的时候,可以从头开始进行很好的规划,决定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收藏什么样的主题和作品。比如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进行体系的建立,日本在进行摄影收藏之初,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和规划,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建立起自己的收藏体系的话,有一个计划非常重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样从博物馆收藏的困境讲起,涉及到个人收藏和机构收藏之间的关系。

“个人收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非常的高,个人收藏者们的收藏过程通常是有计划和主题的。比如他们可能专门收藏与北京有关的作品,或者与交通有关的作品。这样一来他们的收藏系列是有结构的。机构的收藏,虽然大部分的收藏都很成功,但很多时候他们比较被动,并且会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以至于在购买一些特殊照片时,动作缓慢,这样就会错失机会。”策展人泰瑞·贝内特讲到。

策展人泰瑞·贝内特Terry Bennett

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也谈到,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在收藏摄影作品时,个人收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关于十九世纪摄影作品的收藏非常丰富,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个人捐赠,正是这些捐赠才使得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拥有了如此丰富的收藏。

“我觉得相对于公共博物馆和艺术馆而言,个人的收藏家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首先资金十分充裕,并且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怎样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什么样的收藏,比如,我在为纽约的一位收藏家提供建议和咨询,这位收藏家在德国有自己的博物馆,过去的五十年中,专注于收藏当代中国和非洲两个地区的摄影。”克里斯多夫·菲利普讲到。

而在公共机构,没有任何一位策展人或者收藏负责人可以说服董事会进行这样的收藏,相对公共机构,策展人往往很重要,因为他们的决心决定了收藏的结果。在菲利普看来,未来中国的艺术届将会充满机会,尤其是私人收藏家,如果有足够的决心和资金支持,未来的十年中,将会有高质量的收藏家收藏到让他们引以为豪的作品。

主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

而建立一个以摄影为主的机构或者博物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就像泰瑞·贝内特讲到的那样,是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主的收藏体系还是一个以世界为主的收藏体系,国际与国内如何平衡?各种概念和主题如何定义?最为重要的是资金问题如何解决?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他们走的是国际路线,收藏了非常多优秀的国际摄影作品,但本国的摄影收藏并没有做好,以至于现在成为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国要做摄影博物馆的话,要提前想好怎么做和做什么。

馆藏作品如何修复和保存?

建立起馆藏体系之后,不能是只收藏不展示和保护,尤其是保护,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摄影就是照片,对于照片我们没有什么概念,很难与文物联系在一起,一提到文物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宝贝”或者“无价之宝”。而照片很难让人们与“宝物”联系到一起,这也造成了人们的误解,其实,摄影也是文物。

这也是让伊斯曼国际摄影和电影博物馆董事局董事宋琦明比较心痛的地方,他表示文物的定义为:过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成为文物,摄影同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与重大历史事件与著名人物有关、是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实物。历经各个时代分别呈现和代表了“属于那些时代的珍贵的艺术思考和制作工艺,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反映了这些时代的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所以我们在保护上应该将其提升到文物的层次。

美国乔治·伊斯曼博物馆董事局董事 影像文物保护专家宋琦明

在谈到具体的保护时,宋琦明表示,首先要确保环境评估和控制,影像藏品的理想存放条件是相对湿度在25%-50%之间,菲林基底影像材料要求的相对湿度要更低一些,在20%-30%范围内。大部分彩色照片和菲林基底材料的长期存放则要求低温或冷冻存放(即温度在华氏40度或摄氏4.5度以下)气态污染物的水平也应该小心监控和通过空气过滤或通风系统进行控制。

在藏品的持拿、使用和展览上面,要有清晰地步骤,定期给相关人员做培训,时刻保持警觉,同时要登记、编目、管理。在展览中的光敏、紫外线保护、监控性保护,以及从打包到展览环境,要有清晰的全过程标准。

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要制定详细的紧急情况处理计划和程序,这其中包括水灾或浸泡后的处置,定期练习系统性拯救,宋琦明讲到,自己的手机在博物馆中有特定的编码,如果博物馆遇到什么问题,他可以几秒钟之内将指令传到相关的人那里;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对于硝酸菲林和醋酸菲林的识别,尤其要注意对个人健康的保护。其中硝酸菲林的燃点很低,很容易自然造成火灾,而它又是摄影收藏不可或缺的材料,所以要尤为注意,制定特别的持拿指引和存放标准。

还有,要制定把纸基底影像藏品存放在系统安排的多层防护环境中,从存放容器到盒子到柜子的基本标准。标准化尺寸、根据藏品来评估材料。评估影像藏品需要修复处理和稳定化处理的紧急程度。

比如霉菌劣化的种类有褐色、平面变形、橘斑、脆化、凹痕、虫蛀、褐斑、霉菌霉斑、磨损、昆虫排泄物、锈斑、黄化、褶皱痕(边缘、内部)、乳剂层剥离、脏污、裂痕、胶带/、泛银、龟裂、水渍、表面光泽不均匀、破洞(边缘、内部)、油渍等等,哪些是需要优先处理的,要非常清楚。

“当人们不了解,他们就不会觉得有价值;当人们不觉得有价值,他们就不会去保护;当他们不懂得保护,他们将会失去。——Charles Jordan”这是宋琦明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所以在进行摄影收藏的时候,信息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完整的信息会赋予照片价值。

那么完整的照片信息有哪些呢?那就是:这张照片是什時候制作的?用什么工艺制作的?

谁拍摄的?拍摄地点在哪里?记录了什么事件?照片的图像内容?是否有劣化?劣化程度?是否能被修复或长久保留?

人类从1839年发明摄影到现在,照片的种类有150多种,所以摄影不仅仅是“照片”,很多工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张,在讲中国摄影史的时候,除了讲我们有什么之外,一定要谈到我们没有什么,我们谈摄影史的目的不是标榜我们有什么,而是如何去补缺这个短板,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收藏也是如此,并不是要标榜我们有什么,同时,收藏不仅仅是收的问题,还有藏的问题,还有一个保护的问题,中国在这方面还没有相关专业,我们要在这方面做努力,去补足中国摄影史上缺乏的东西。

摄影艺术的数字化建设该如何进行?

“在雅昌工作,我觉得非常幸福。 ”雅昌文化集团摄影艺术服务中心艺术总监金俊讲到。

为什么幸福呢?金俊表示,因为自己在第一线,雅昌的很多产品和应用都与摄影有关,在雅昌的这些年中,他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发现摄影界存在很多误区,尤其是影像的收藏保管方面,比如数字采集和数字资源管理以及内容发布的问题。

既然摄影是文物,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好,要高品质的保护,这里有很多方面,比如电分,很多照片在扫描的时候,几万块钱的仪器扫描完就觉着可以了,其实这种理念是不对的,尤其是对于博物馆级别的藏品来说,所以博物馆在做收藏数字影像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步做好基础;还有我们会遇到的情况是,有摄影师拿像素很小的照片过来,希望给扫描放大,其实是做不到的,多大的尺寸有多大的要求,这一点雅昌制定了专门的标准,所以为什么雅昌的印刷可以做得好,就是因为基础做得好。

此外,就是团队的培养,我们的团队是经过20多年的实践培养出来的,并且是最优秀的艺术家们培养的,并不是买一个好的设备,就可以做这件事情。

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影像艺术总监金俊

那么在摄影数字化建设方面,有哪些是可以做的,又有哪些是我们未来需要做的呢?

雅昌正在做的有数据采集,分为艺术品平面数据采集、艺术品立体数据采集、立体空间数据采集、艺术品DNA采集、VR/AR多媒体展示技术等。

其中,数据采集,完成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核心:数据,通过平面、立体和空间场景的数字化采集,三维采集,为馆内业务工作和观众服务提供数据基础。数码摄影、电分扫描、Metis扫描、CRUSE扫描、3D采集(器物/空间)、全景扫描、音视频制作数据采集服务可以满足博物馆对于馆藏文物、档案、遗址、建筑的数字化采集需求,为馆内典藏部、文保部、研究部、宣教部、展览部等各业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Metis估计扫描,雅昌为博物馆提供针对估计、珍贵图书的扫描。使用意大利Metis古籍专业扫描仪可进行无接触式扫描,并可对源文件进行图片拆分、OCR文字识别和结构化数据处理。CRUSE高清扫描,雅昌为博物馆提供书画、油画、版画、古籍、壁画等艺术品的高精度扫描服务。4.3亿像素德国CRUSE扫描仪,可原大1:1扫描专用LED光源并配备红外线和紫外线过滤装置,避免原作损伤作品细节纹理、立体笔触、质感清晰可见真实再现油画类作品颜料涂布立体感真实还原书法、国画类作品的笔触。

3D采集,雅昌为博物馆 提供三维数字图像和三维数字模型,用于艺术品全方位展示与3D输出打印。专业,安全的文物3D扫描仪;点云数据:可用于文物测量修复三角面数据:可3D打印;模型数据:在线展示。

通过VR/AR内容与设备为观众提供虚拟体验服务。VR眼镜/头盔:通过VR设备。观众可沉浸式欣赏博物馆虚拟展览;360展览全景VR:欣赏360全景展览及展品;3D展厅互动VR:虚拟实际参观博物馆的体验,并可与展品进行互动;AR: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参与AR互动,获得更多艺术教育和欣赏体验。

泰康空间研究员胡昊

最为重要的是,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博物馆数据初步系统化管理,管理本馆信息库内资源,为用户提供浏览、检索、下载和管理功能,为展览管理和藏品实物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支持。

信息管理:对数字资源的基本信息、附件信息、内容信息和关联信息进行管理;价值管理:对文博数字资源和价值进行管理,挖掘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创新价值;安全管理:对系统内的数据、用户、权限、流程等进行管理。

此外还有雅昌云图与高清大图展示技术,云图:通过手机扫描识别文物图片,将图像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全景、三维模型等内容连接在一起,形成获取文物知识和咨询的窗口。画屏:真实展示书画色彩,观众可欣赏作品细节,进行书画临摹与学术研究。

“就是说这些东西珍贵的文物保护一定要用最好的处理打好这个基础,同时也要把更好的科技结合起来,扫描是为了什么?扫描是为了应用。”金俊讲到。

金俊还倡议联网大数据运用,希望全国的文博系统影像统一标准采集、管理连网查询、展示、发布。大数据综合运用内容策划、生产、传播、智能化全方位应用影像财富,属示人类文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兼学术部主任高高

这也正是王伊悠想要看到的:“我希望有一个摄影师国际化平台,我们不仅把中国19世纪摄影研究定为国际视野,应该向日本学习,我研究版画,日本有非常详细的数字目录,版画像摄影一样,也是有版本的,他们把每个博物馆能收集的资料都综合在一个平台上面,一对照就很清楚的知道是什么时代的,什么版本的,哪位艺术家的。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雅昌可以做这件事情。”

其实这也是雅昌的使命,正如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讲到的那样:“雅昌成立的26周年里一直在为艺术行业服务,影像一直是雅昌服务的重点。这26年中雅昌一直以通过‘为人民艺术服务’达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理念。34年前我刚从北京印刷学院毕业开始,就一直在为中国的影像艺术家服务。到今天,雅昌已经为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顶级影像艺术家服务,并且现在也在与全世界各种艺术机构合作,试图从技术、科技、器材、内容,包括网站平台等各个方面,更好的为全世界的艺术家服务。同时,雅昌也通过各种高科技的手段把艺术家的作品从数字的资产到制作,把最新的科技和最古老的技术相结合,比如最近邀请了国内最优秀的铂金制作专家在雅昌成立了铂金影像工作室,为世界顶级的艺术家来制作画册。”

他表示,在过去100多年前,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企业家没有机会为世界文化做贡献的,直至今日,摄影传入中国180年之际,中国的企业才有了为世界的文化做出新的贡献的机会,雅昌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希望艺术家们能够多光临雅昌,提出新的需求,在今后,雅昌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的公司将会一直为大家服务。

摄影180年在中国,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场视觉的盛宴,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想,让中国的摄影收藏变的不在迷茫,期待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收藏家能够进入到这一领域,是中国的摄影艺术及摄影收藏越来越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