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人的尺度,重新打量作为“时代表情”的骑手们丨文度记

2020-03-27 17:21:39凤凰网国学

文度记特约评论员 于平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发布抗疫群像,美团外卖骑手高治晓作为唯一华人面孔登上封面,让举世为之瞩目。而在此前,一位名叫李杰的快递小哥,作为嘉宾登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也一度引起热议。

这一份又一份至高的荣誉,不仅属于高治晓和李杰,也属于所有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们。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虽然普通而平凡,却早已是无数人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给人们带来莫大便利。此次疫情,他们更让自己的职业大放异彩,和一线医护人员一样,成为勇往直前的“逆行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平民英雄”。

当全民自我隔离,整个社会按下暂停键时,几百万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携带着一车车的物资,奔走于空旷的城市和乡村,连接起社会的纽带,支撑起亿万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所遭遇的艰辛,是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

交通阻断,处处封村封路,许多时候,不得不下车,夹着包裹和外卖一路狂奔。而且他们还处处受到刁难,原本快递进小区,可以减少人员出门和接触,然而,许多基层社区却固执地将快递员挡在门外。对此,他们唯有忍辱负重,默默承受。

长期暴露室外,可能带来感染风险,更是一个挑战。许多快递员,还直接保障着医疗机构的物资供给,从防护用品,到病毒样本无所不送。这使得他们如履薄冰,在武汉,一位快递员由于担心感染风险,甚至50多天没敢回家。

然而,尽管他们有着种种彷徨和担心,但谁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正如高治晓所说,“能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这才是我最开心的地方”。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许多快递和外卖员,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在疫情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最为典型的是在武汉,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不仅成为“城市摆渡人”,为一个个家庭送去了急缺的生活必需品,送去了防护用品和救命药。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站出来,自愿组成车队,专门服务医护人员,接送他们上下班。他们因此被誉为“城市的一束束暖光”,照亮了这个被疫情阴霾笼罩的城市。

不论在平日,还是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都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然而,不得不说,他们所得到的回报与付出常常并不匹配,他们的权利保障还有着种种缺憾。

去年12月,山东圆通快递员下跪事件,就曾让许多人为之辛酸。这个事件暴露出,快递业管理缺乏而人性的温度,忽视基层快递员权利,许多时候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迁就客户的挑刺,使得快递员不得不蒙受巨大的屈辱。

网络上还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视频:一外卖小哥因迟到5分钟,顾客给了差评,被公司罚了500元,下来后车子被保安锁了,结果外卖小哥情绪失控,踢翻车辆,猛踹外卖箱,哭着说这辈子不干外卖了……

这些事件无不提醒,快递和外卖员的职业压力,必须被正视。倾听他们的心声,保障他们的正当权利,树立他们的职业尊严,为他们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已是迫在眉睫。

一个好消息是,最近,人社部已将“网约配送员”纳入国家职业大典,未来将为骑手提供更好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这是官方语境首次定义这个群体,也意味着对快递和外卖行业的格外重视与关注。

在官方正名之外,我们整个社会,也要努力消除对快递和外卖的职业偏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疫情期间,许多外卖和快递员的工作,也获得了民众的高度认可。许多人会在电话里向他们道一声“辛苦”,说一句“保重身体”,有的人还会在订单中的“备注”中留言,提醒“注意安全”。这些都让他们每每感动不已,

但愿疫情之后,这样的相互体恤和理解,能够成为一种新的共识。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社会不能只一味追求效率和速度,以至于快递恨不得几个小时就到手,等外卖慢个3分钟会骂小哥。我们亟需回到人的尺度,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包容。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对于那些不平凡的普通人,心中永存一份敬重和善意,这当是一个社会应有的温度。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