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明:文明与非文明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建筑|文度书话

2020-06-05 18:10:25凤凰网国学

文/《世界建筑艺术简史》作者 郭学明

埃及和中美洲都有金字塔,都表达死亡主题。

埃及金字塔是法老陵墓,也是祭祀性建筑,是法老期望死后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延续的意识表达,也是后人向法老向神灵祭祀的场所,金字塔下建有祭祀神庙。

中美洲印第安人的金字塔,包括特奥蒂瓦坎帝国、玛雅城邦国家和阿兹特克帝国的金字塔,是高台基神庙,塔顶是房屋,是祭祀神求神保护的地方。印第安人祭祀用活人作牺牲品献祭。牺牲品的来源是战俘。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战争,最大的动机是俘虏祭祀用的牺牲品。中美洲历史上一共建了10万座金字塔,杀了多少人呀!

同是堆砌而成的方尖锥型构筑物,埃及和中美洲的金字塔,表达了不同文明的死亡观。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在我看来,建筑不是凝固的,而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活生生的片段,是流淌的历史活生生的印记。围绕着建筑所发生的故事是活生生的,甚至可能是血淋淋的。

《世界建筑艺术简史》

郭学明/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我常常在一座建筑特别是古代建筑前沉思,脑海里会浮现出鲜活的历史画面。在埃及金字塔前,会浮现几万人艰辛劳作的场景,几万人20多年艰辛劳作只为一个人建造陵墓。在特奥蒂瓦坎金字塔前的死亡大道,会浮现被押送的可怜的牺牲品走过大道登上金字塔顶被祭司刽子手掏心、剥皮献祭给神,金字塔下万众欢呼,靠近金字塔的人可以抢到一块从牺牲品身上割下来的肉狼吞虎咽的残酷场景。在迈锡尼城墙前,会浮现出《荷马史诗》描述的激烈战争场面。在雅典的阿勾拉(广场),会浮现出公民辩论、表决的场景。

我去过60多个国家考察建筑,看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看建筑艺术和结构构造,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与故事,思考由建筑所表达的文明特质。

建筑是文明的构成与证据。

这里所说的文明不是伦理意义的文明,与“讲文明”、“精神文明”、“文明社区”中的文明不是一个概念。

当我们说到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印第安文明等原创文明时,文明特指人类在农业革命后形成的规模较大的社会共同体创造的成果。

原创文明的特征有各种说法。著名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列出了10项,《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归纳了7项,著名社会学家迈克尔·曼总结了3项。将他们的特征清单筛选归纳,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4项:

(1)城邦或人口密集

(2)仪式性建筑

(3)国家权力

(4)文字

原创文明的基本特征中,两项与建筑直接有关——城邦和仪式性建筑。一项与建筑间接有关——国家权力。因为权力总是被王宫、王陵等建筑体现和证实的。还有一项——文字——事实上也与建筑有关。早期文字常常刻在建筑物墙壁、浮雕和附属构筑物上。

文明出现之前,人类有许多创造,如房屋、工具、语言、服饰、陶器、绘画、雕塑、装饰品、宗教、习俗等。但这些创造不是文明,而被定义为文化。如欧洲克鲁马努人的壁画艺术被称作克鲁马努文化,杰里科遗址、加泰土丘和仰韶遗址分别被叫做杰里科文化、加泰文化和仰韶文化。

文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组织方式与紧密程度变化的结果。文明的本质是更有效地组织起来的社会及其能量的释放。有艺术属性的仪式性建筑是其重要证据。文明与非文明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建筑方面。

农业革命前,人类是游动的采集-狩猎者,没有固定耐久的建筑。人类是在农业革命发生后定居下来后才出现了固定的耐久建筑。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对气候高度依赖,也由于抢夺或保护粮食与土地的战争日益频繁,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神灵——越来越依赖,开始建造祭祀神灵的仪式性建筑。

随着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社会共同体越来越大,血缘社会被地缘社会也就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所取代,宗教祭祀建筑成为凝聚社会最重要的象征符号和仪式场所。同时,权力登场。权力的象征——帝王宫殿和陵墓也随之出现。

当我们说到希腊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这些非原创文明时,文明意味着特定意识形态或历史阶段的创造,建筑是这些创造的重要构成与证据,如希腊神庙、基督教堂、伊斯兰清真寺、工业厂房、火车站、博物馆、摩天大厦等。

透过建筑,可以了解各种文明和文明演进的轨迹。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