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的疑惑,不论天气是热还是冷,中国人为啥都要喝热水?

2020-07-03 17:42:44凤凰网国学

现代的旅行者都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徜徉于世界各地最大的乐趣是吃遍所有美食。早期欧洲探索家们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们常年吃的只是当地当季的食物。所以,能够有机会品尝世界各地这些美味佳肴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约翰·莫奎特在 1696 年写的《非洲、亚洲、美洲及东西印度群岛旅行记航海札记》一书中这样描述摩洛哥的食物:

之前我曾提到过古斯古斯,也曾多次品尝,做法是将甜李子或者蜜饯加一些水,放入煎锅,多次揉合,然后将其置于泥制的底部带孔的容器(类似漏锅)中;放于火上,待其沸腾,汤沿着碗的边缘流下。这种营养丰富,类似珍珠状的小吃,非常可口,吃起来令人欲罢不能。

约翰·莫奎特在《在西印度群岛的短暂旅途中所见奇人异事》一书中,生动地描述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晚餐已经准备就绪,我们坐在这桌丰盛的饭菜前,虽然摆放的位置有些凌乱,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食欲,反而感觉亏欠了主人好多。在桌子中央是一口加了胡椒粉的锅,给人的感觉是一锅大杂烩,里面有一大块牛肉、某种叶子,我认为这可能是热带地区的一种蔬菜;还有黑胡椒、一种蔬菜、百里香、葱;最后把螃蟹、虾和小龙虾放进去,当放入面团和山药后,锅里面的汤显得稠了很多,经过一阵乱炖,刚开始的青虾变成了红色,面团和山药发白,在不同的辣椒的作用下,汤变得色彩鲜艳。一切就绪之后,正如我所描述的,确实色香味俱全。

威廉·比达尔夫在 1612 的《四位英商和一位传教士非洲、亚洲、特洛伊、卑斯尼亚、色雷斯及黑海之旅》一书中,讲述了他在土耳其所品尝的食物:

土耳其的食物并不是很丰盛,最常见的是手抓饭,将肉,大米,少量羊肉放在一起煮熟,有时候也加一些烤熟的脊骨(有时是一些碎肉或一小块肉)。土耳其最贵的食物是土耳其饺子和土耳其散蛋。土耳其饺子是面做的,像馅饼,其里面放入各种香料和肉类,不是切碎的,而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土耳其散蛋是由鸡蛋和香料制成的。

1613 年,约翰·萨里斯(John Saris,1580—1643)在《约翰·萨里斯在日本的旅行》(The Voyage of John Saris to Japan,1613)一书中,做了如下描述:

稻米在这个国家广为食用,颜色最白,质量最好,日本人吃米饭以替代面包。搭配新鲜的和腌制过的鱼类,泡菜、山楂、萝卜和其他盐腌的带根蔬菜;他们常在野鸭、野鹅、野鸡、鹧鸪等各种野味身上抹盐,进行腌制。他们也能很好地储藏野兔肉、山羊肉、牛肉、鹿肉等。日本的奶酪丰盛充足,但日本人不做奶油,也不吃任何奶制品,因为他们坚信喝奶太野蛮,犹如未驯服的野兽一样。

日本的家猪数量丰富。小麦和我们的相差无异,他们也用牛、马、母鹿耕地,平民百姓喝水,在吃饭时,他们喜欢喝热水。他们还认为蜂蜜是驱除蛔虫的灵丹妙药:其他饮料日本人不喝,但是喝用米蒸馏的酒,这种酒价钱便宜,几乎和我们的烈性酒一样,口感辛辣。

点击请购 超火爆素食火锅底料

中世纪的佛兰德传教士威廉·卢布鲁克在其《卢布鲁克东行记》(The Journey to the Eastern Parts of the World,1253—1255)中,详细描述了蒙古人的饮食情况:

关于蒙古食物,你必须清楚,蒙古人吃的不仅仅局限于活物。由于所养的牛羊数量太多,牲畜的死亡不可避免。但在夏天,除了马奶,蒙古人对其他食物毫不关心。如果有牛或马死了,蒙古人会把它们的肉切成细条,挂起来,风干。这样,即使未放盐,肉也没有腥味。马肠做成的香肠,味道比猪肉香肠的好。当然蒙古人也吃新鲜马肉。吃剩的马肉可以储存到冬天。对于公牛皮,蒙古人以他们传统的方式将其烟熏后制成兽皮袋;马皮则被做成了漂亮的鞋子。对于羊肉,通常一群人分吃;他们将羊肉切小,放入锅中,加盐和水煮,但不放其他调料,吃时他们使用自制的刀叉,像我们削梨或苹果的刀。羊肉熟后,根据客人的数量,每人分得一块或者两块。在蒙古人的主食中,马奶就是他们的全部。

说到马奶,卢布鲁克描述了它是如何制作的:

取马奶需要技巧和智慧。蒙古人用一根长绳紧紧绑在两个桩子上,再将一群小马拴在桩子上,一群母马站在小马旁,让它们安静地吃奶。如果其中一只小马太狂野,那么这只小马只能吃一点点奶就被带走,而此时,挤奶人已经占据小马的位置,开始挤奶,然后将大量新鲜马奶倒入木桶,使用特制的棍子反复搅动,马奶在剧烈的动荡撞击中,温度不断升高,味道发酸或发甜,继续搅拌直到全部奶油发酵。这种马奶酒口感略为辛辣,甚至难以下咽。但喝完后,口中留有杏仁味,使人飘飘欲仙,意识迷糊,尿意频频。

《弗雷·塞巴斯蒂安·曼里克的旅行》(Travels of Fray Sebastien Manrique,1629—1643)一书中记载了 17 世纪孟加拉国的饮食:

孟加拉国人们的日常饮食是大米,实在没有配料的时候,只放盐,不过他们也会感到满足。他们还食用一种称为 xaga 的草药(印地语,某种蔬菜或菠菜)。那些生活较为富裕的人喝牛奶,吃酥油和其他乳制品;他们几乎不吃鱼,特别是那些内陆的居民。他们人也吃羊肉,包括山羊、山羊仔,以及被阉割过的山羊。除了野猪,他们也会吃野鸽、家鸽、鹌鹑和其他类似的动物。但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会食用家猪、母鸡、鸡蛋或其他家禽,特别是不吃牛肉。

除了那些不信教者或异教徒,还有一些非常虔信恪守的人,他们不仅拒绝食用任何动物,而且对红色蔬菜碰都不碰,因为他们认为吃任何红色食物是“罪恶深重”的。他们通常吃一种在米饭里加扁豆的混合餐,有时也把米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加扁豆,另一部分加一种小小的深绿色蔬菜,这种食物易于消化,对体弱多病者有益。在这些食物中,孟加拉国人还会添加大量的酥油以补充体力。

弗朗索瓦·瓦伦汀对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的食物描述如下(1724):

米饭替代面包成为他们的主食,如果里面再加点盐,加了胡椒的炖菜、柠檬汁,那就更好了。对锡兰人来说,吃牛肉是犯罪。当地也没有太多的肉类或鱼类可供食用,即使有,他们宁愿卖给外国人赚点钱,也不愿意自己吃,但对于有钱人,他们的餐桌上摆放了各种各样蒸了很长时间的带有咖喱味的鱼或肉。在穷人看来,节俭是一件光荣的事,人们称赞那些过简朴生活的人。

约翰·弗朗西斯·吉梅利·卡内里博士在《环球航海》一书中记载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他对此感到困惑:

中国人一般喝热水,吃冷食,与欧洲人相反;他们从不喝冷水,不论天气是热还是冷,在旅行中就算口渴,他们会耐心烧水,即使热水会烫伤他们的嘴唇。

在餐桌上,对于贵族,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鲍鱼海参。有价格不菲的燕窝,值 300 个西班牙古银币,也有鹿茸等名贵中草药。这些贵族吃饭前絮絮叨叨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这些美味佳肴都凉了。

原题:与世界各地的美食邂逅

*本文节选自英国作家克莱尔·科克-斯塔基的《企鹅、凤梨与穿山甲》,本书从大英图书馆的百宝箱中搜集了自中世纪以来,尤其是地理大发现时期以来,人类探寻新大陆、开辟新航线的途中,各旅行家、探险家第一次见到某种动物、植物、风俗人情时的见闻与观察。

《企鹅、凤梨与穿山甲》

著者:[英]克莱尔·科克-斯塔基

出版: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外国人的疑惑,不论天气是热还是冷,中国人为啥都要喝热水?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