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是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笔墨层次丰富,气韵生动,线条变化流动,意境卓绝。他曾说:画云水,用笔要流畅飞动,和山石在笔墨上形成尖锐的对比,使动者益动,静者益静。独特的云水法、留白法, 多变的章法取势, 将诗、书、画放于并重的地位, 并能很好地将其融合在一起。他在深入师法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写生与体验生活, 在自然的观察学习中敢于创立新法, 给传统山水画带来新的笔墨语言, 但并非拘泥于某一家某一派, 也并没有传统文人画家那种崇南抑北的思想, 继而确立了其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面目, 形成了极具个性的“陆家山水”。
他的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在于笔墨形式多样, 用笔丰富,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善于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表现云和水的动感最为精彩,不仅笔墨淋漓顿拙,而且气韵生动、神采飞动。可以说,陆俨少是自古以来擅画云和水的第一高手。二是构图独特。众所周知,一般画家构图总是从大到小,陆俨少的构图恰恰相反,别具一格。三是陆俨少无论大画还是小画,依仗着一支笔,点点滴滴、条条块块、黑黑白白、干干湿湿、浓浓淡淡,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陆氏云水”。同时他的一支笔画到底,在画界堪称一绝。
他早年的山水注重于点线条理结构,有明洁、空灵、秀逸的韵致,所作多以细密且较干的点线交织以表现疏落的秋景,从中可见传统浅绛法的影子。中年时期陆俨少的山水注重于写生,汲取造化的浑然之气和光影感觉。郁茂的丛点表现在其山水画中起了主导性作用,团块结构成为画面的重点,且以虚灵笔墨和留白作为穿插映带,这使得他的山水画由早年的结构条理明晰,向着中年的峻厚浑然发展。后来他画山水着意于笔墨的铺陈性,注重于连续成片的运笔,这使其运笔速度因而略略加快,笔端很自然地流露出笔姿风情,其中亦略有粗服乱头的荒率。运笔速度的略略加快,既出于面对写生的情绪感染,还因为画中多用浓重郁密的湿墨,而笔头蘸上饱和的水墨下笔须快,慢则墨水会渗开,不见点画。当然这由运笔速度略略加快而引发的笔姿风情,是由陆俨少深厚的工写功底所引发,是一种天机自然流露的潇洒,而绝非草率。由于更为强调大黑大白的阴阳关系,与干湿浓淡轻重的对比,这使陆俨少的山水画更见苍厚灵动,生机勃显。笔迹铺陈茂密,笔姿潇洒而灵动,笔墨层层映带,且又兼有留空之穿插呼应,这些特点,构成了陆俨少中年时期山水画精品的特有风韵。
从中年时期的创作可见,陆俨少状物写象的兴趣相当广泛,不但山水、人物、花鸟皆有涉猎,梯田、公路、水车、汽车、轮船乃至飞机,竟在他的山水画中都有所表现。陆俨少早年欣赏“士气作家俱备”的项圣谟,其实他自己的绘画天性亦是“士气作家俱备”。陆俨少早期偏于写意的纯粹笔性修练,中年时期则致力于画意的丰富拓展,兼顾笔性与墨法的发挥。写意的士气,决定一位国画家精神修练的深度;而画意的作家气,则是一位画家面对形象的敏感反应,这亦是画家不断拓展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在创作中,他非常善于借助山、云、水之间的曲线穿插来突出动势,将笔下的山脉以斜势置于画面中,一座座高山有如在水面上扬帆而行,云水连接成带状曲绕山峦间,形成云随水动,水随云流的效果,整个画面如旋如舞,是表现画面动势的最佳写照。对于山、云、水的造型处理,他偏向于通过笔迹的虚实变化来作近于抽象性的表现,而这种对于笔迹的掌控更利于突出画面的起伏节奏。他说:“重实处一般用焦墨浓墨,用笔必须坚实沉着,繁重密致,使得有厚的感觉。”因此他的画可以说是通过笔与笔之间产生的合力,共同构筑画面的动感。同时他的画面中墨色多变,其浓淡干湿的对比既增加了画面的韵味,又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在山水画中以笔墨构成本身的虚实对比来突出画面主题,他要显示笔触本身的形迹,因此,留白几乎是散步于整个画面各种笔迹的间隙——因为倘若笔迹的周遭全无留白,笔迹没有底下的留白来映衬,笔墨本身的形迹也就难以明显地存在。因此,陆俨少的山水画,似可说是以白为体,以黑为用。这白指纸,黑指有笔墨处。黑既承载于白之体,而以黑来调动白。如他发现画面气太散,就用笔墨来将气团紧,如发现气太紧,又用笔墨来疏导之,这就是以黑来调动白。
“自由”及“多变”是以表现技法与表现程式的多样性、丰富性为基础的。他山水画的特点还在于形态体制的多样性,内容的极度丰富性。他于各种传统技法兼收并用,无所不擅,不为一派一家所拘,故作起画来,连贯一气,驰骋有余。他是文人画家,师法董源、巨然、“元四家”及董其昌等。如他画水就广泛研习古代画水方法,加以变通,得以随心所欲地画出水的千姿百态。他画树初从“四王”入手,后学习元人,最后以北宋诸大家为宗。画山石从董源、巨然、“元四家”及董其昌入手,以披麻皴为主,又喜王蒙细牛毛皴,求笔墨意趣。他不鄙北派山水画,大胆借用李唐等刚劲利索、大刀阔斧的皴法于画中。他使用的皴法极多,并能将各家各派技法巧妙结合。他在回归笔墨根本的同时他又克服了山水画发展到明清时期积存的诸多弊病, 解决了山峦结构脉络及空间层次表现等许多问题, 然后再把笔墨内涵的开掘作为重心, 创造出许多全新的表现手法。他的艺术语汇勾、染、皴法, 对于云水的独特勾勒表现方法, 对于山石的皴法, 都是自出机杼, 独成一家, 这样笔墨就具有扎实的形体依附, 形体又具有生动的笔墨充实, 使山水的形体结实、章法稳健, 却又无处不飞动, 毫无板滞之感, 从而脱略了传统松、散、浮、乱等俗气, 走出了有笔墨而无形体的水墨游戏怪圈。所有这些语汇都会聚生成为一种全新的境界, 陆俨少的山水画的特色首先是对于动态美的表现, 烟云流动、波澜壮阔, 无处不无动感, 他笔下的山水形象使人感觉到天地大自然皆在律动之中, 呈现出全新的风格面貌。
陆俨少用笔精湛,但他的用墨同他的用笔交映生辉,毫不显弱。特别是晚年,用墨愈见新奇大胆,在风格图式创新及意境开拓上起到了比用笔更大的效应与作用。继以大墨块留空隙为云后,他又以大墨块施于山石树木间,使之愈见整体明快,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云与水交合互动,再与墨块交错互融,浑然一气。他的创作自由达到了无可复加的境地,而其山水画也随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独特崭新而强烈的表现形式和超越前人的山水画意境,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云水变幻无穷、姿态万千,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陆俨少作品欣赏
陇上黄云稻熟天 135cm x 66cm 1964年
稻花香里说丰年 25cm x 23cm 约20世纪60年代
富春新貌图 69.5cm x 38.5cm 1973年
辛弃疾词意图 71.5cm x 45cm 约20世纪70年代
雁荡泉瀑 71cm x 34cm 约20世纪70年代
辛弃疾词意图 76cm x 42cm 1975年
重岩积雪图 57.5cm x 29.5cm 约20世纪70年代
硃砂冲哨口 140cm x 68.5cm 约20世纪70年代
运木图 130cm x 68cm 1977年
井冈春色 67cm x 45cm 1978年
满峡开帆图 96cm x 58cm 1978年
雁荡泉瀑 97cm x 60cm 1978年
急流归棹 137cm x 69cm 1979年
归云残雨图 87cm x 46cm 1980年
新松直上干云霄 180cm x 97cm 1984年
重楼听瀑图 96cm x 59cm 1983年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