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庄:中国书画最高境界是返华于朴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陈子庄:中国书画最高境界是返华于朴

陈子庄

有一些人生来便注定要过一种与众不同的传奇生活,甚至在他们过世之后,还不断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乃至弥久弥新,新旧印象叠加起来,远远望去更加神情飘然,别具独特的吸引力,至于真相如何,大家是不甚注意的。

这时候,被公众按自己的意愿所改造过的名人们已经成为一种公众需要的存在,早已不是他们自己,他们一生的奋斗、追求、苦难、欣幸此时已变得毫无意义。想起当年他们曾那么认真地跟生活较劲,面对如此结果,真令人有说不出的悲哀。

陈子庄先生过世不久,因了各种原因,几乎一夜之间名满天下,不但他的艺术创造得到极高的赞誉,其生平行事也因好事者们的口耳相传,一时间成了中国画坛内外的热门话题。其实,陈子庄是一个认真的人,不但生活上认真,艺术上甚至认真到了考究的地步。

——陈滞冬

石壶论画语要(摘选)

真善美,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绘画艺术必须具备这三点。真,是指以科学观念看待问题与事物。善,是指人性,又指道德、风格、观念,即伦理性。美,是指要以艺术眼光审视我们所见的一切事物和景物,以艺术的观点理解我们所见的一切事物和景物。

我们从事绘画并不是为画画而画画,最终成个画匠,这在艺术上是没有前途的。必须要以民族、国家的前途和民族文化的长存不衰为前提,从事绘画艺术才有意义。这一点很重要。要以保护、继承和创造、发扬民族文化为最终目的,要时刻想着民族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境况,这样的画家在艺术上才有前途。

我们作画,其社会的作用是牵引民族思想。只有在这种意义上,艺术家方可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不可好名贪利,把后人教坏了。

摄取事物精神之法在于抽象。人类的文学、艺术,从发展眼光看,都是抽象的好。抽象一分就高一分。如果在艺术中没有抽象,光搞实象,那还了得!演戏要砍头就真去砍一个头还行?

绘画一道有两个要素,一是性灵,二是学问。无性灵不能驾驭笔墨,有学问才能表达思想。如画芍药,仅仅是芍药则无意思。不能为画画而画画。个人的艺术风格是上述两个条件相结合而后形成的。有了意思,要考虑表现形式,于是出现了风格。否则,只在画得像不像上徘徊作难,便什么都谈不上了。

必须于性灵中发挥笔墨,于学问中培养意境,两者是一内一外的修养功夫,笔墨技法是次要的东西,绘画光讲技法就空了。有人光讲意境,无学问来培养,则是句空话。然而如沈石田、文征明,学问虽好,但缺乏性灵,笔墨也会落空。八大、石涛有学问有性灵,可称双绝。性灵是根蒂。治学当治本,不应治末。

思想境界还未达到与天地万物一体的阶段,就谈不上艺术家。能够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道德就高尚了。古人云:“始乎为士,终平为圣人。”我们还谈不到圣人,但要以圣人为进德修业的目标。书、画都是自己道德的体现。

如论国画的优良传统,最可贵的,是画家的毅力与独特见解。一说“传统”,世人仅知有笔墨、颜色,不知有毅力。为何不讨论有成就的作者之独特风格从何而来?法则固然需要了解,不了解传统法则的研究者是盲目的研究者。但是,传统不在法则内、艺术中法则一旦形成,便只是新的艺术的枷锁。

画的结构、景物、形象的尺度都应围绕着一个“和”字。和者,活也。是充满生命力。因此,和不是一团和气,画面还要讲刚柔。

主观思想与客观景物密合无间,则情景交融,则和,则有艺术语言。

绘画作品的效果如发生“亢”,即高昂,是独阳、使人看着讨厌。这是艺术的毁灭。“卑”也不好。卑者,贱也,自处低贱也是自毁。亢也,卑也,皆是伪。不高不低,本色如此。才是“和”。

创作一幅画,第一件事是态度要端正。如果有主题思想要表达,就考虑用什么来表达。诗歌借语言,绘画靠形象。形象是靠平素多观察、积累并经过消化、加工、组织。经过如此严肃考虑而作出的画方算一幅创作。还有一种没有主题,只画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界的感受的,这种更难,很容易流入无病呻吟。有感受才有意境。

好的书画,面貌不矜不伐,观者须慢慢看,自觉有味。

凡书画,返华于朴乃是最高境界。此须从多读书而来。如《诗经》其美蕴于内而少华词,《古诗十九首》以下则不逮矣。

来源:陈子庄口述、陈滞冬记录整理的《石壶论画语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