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曾国藩: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名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心存敬畏,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为官从政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坚韧不服输的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曾国藩认为,做人做事必须懂得敬畏。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的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原则不动、底线不松,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境中过活,最终大业辉煌,成就了自我。他曾在《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在顺利之时,更不要忘乎所以,很多人身败名裂就是不知道顾忌。”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和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我们面对自己内心,要像曾国藩那样,心里装着“敬畏”。只有心怀敬畏,才会牢记“慎独”二字,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