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清华会讲”落幕:中外学者嘉宾聚焦“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首届“清华会讲”落幕:中外学者嘉宾聚焦“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尼古拉斯·德克斯(Nicholas Dirks)教授与清华大学汪晖教授会讲

“会讲”是一种我国古老的学术探讨方式,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开始,我国学者便通过这样的方式汇集天下贤士,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并于他人进行探讨,从而实现“百家争鸣”。到了南宋时期,朱熹闻张栻得胡宏之学,专程自福建去长沙拜访,探讨学术“三日夜而不能合”,留下一段“朱张会讲”的学术交流佳话。

2018年12月15日,会讲这种古老的方式又重新回到了清华,首届“清华会讲”在清华大学主楼开讲,在为期一天半的时间里,来自中外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学生近200人齐聚一堂,静静聆听、坦诚交流,碰撞智慧,共同探讨“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 ,并希望以此推动亚洲乃至全球对于亚洲价值的关注与思考,继承与弘扬,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与世界形势下,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的繁荣兴盛作出贡献。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致辞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出席了会讲活动,并在开幕致辞中表达了对“清华会讲”成功召开的祝贺,以及对各位专家学者出席的感谢。他强调亚洲在历史上孕育了众多的文明,尽管各具特色,但在基本价值上往往是相同、相通和相近的,他深情引用了首位诺贝尔文学奖亚洲获得者泰戈尔1924年访问清华时的演讲,指出正是因为共同的情感与价值基础,才让今天的会讲成为可能。“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是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从而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此,清华大学将积极发挥更大的作用,2016年,清华大学参与成立的包括首尔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在内的亚洲大学联盟,即旨在加强亚洲大学之间的合作,增进与世界其他地区大学的交流,提升亚洲影响力。

SK集团首席副会长崔再源先生致辞

SK集团首席副会长崔再源先生对会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一次高层次的学术与思想对话,能够与来自亚洲各国的智者、学术大家进行学习交流,令他深感荣幸。在他看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有利有弊,而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将有助于改善现状,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向好发展。亚洲曾经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居功至伟,相信未来也一定能够继续发挥与其面积与人口相匹配的重要作用。“清华会讲”无疑是发挥此作用的绝佳平台,在这里学者们分享智慧、碰撞思想,追求真理,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

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院士致辞

清华会讲理事会主席顾秉林院士在致辞中认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学术大师,治国栋梁和兴业人才,还应该为国家和世界造就一批思想家。他指出各位来宾怀着对亚洲未来的关切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相会于清华园,共同论讲亚洲价值,本身就是对会讲传统的继承,更是对亚洲价值的弘扬。

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主持会讲开幕式

首届“清华会讲”开幕式主持人胡显章教授回顾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会讲传统,隆重介绍了尼古拉斯·德克斯与汪晖两位学者,并邀请他们开启“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主旨会讲。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原校长尼古拉斯·德克斯(Nicholas Dirks)教授发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尼古拉斯·德克斯(Nicholas Dirks)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人类学、历史学学者,从分析印度18、19世纪在反殖民斗争中逐步确立自身价值的历史进程出发,以尼赫鲁、甘地、泰戈尔等人的真实案例,叙述了印度在面对全球化冲击时建构自身现代性的种种努力,并指出这些努力超越地方性的全球性价值。他特别肯定了大学在推进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进而由衷祝愿“清华会讲”能够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教授发言

清华人文社科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教授为大家梳理了“亚洲”概念在不同区域和历史阶段解释的复杂性、延伸性、甚至是矛盾性。通过“跨体系的社会”这一概念所暗示的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构,来理解中国的“多元一体”,进而讨论一般性的超越不同族群,语言,宗教的社会何以形成。他将这种思考扩展到“跨社会的体系”,即怎样合理有效地弥合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的错位。最后,通过引用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对中外学者齐聚“清华会讲”推动亚洲价值的再发现表达了期待。

在主旨演讲后,两位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现场与会嘉宾也通过评论和提问的方式加入他们的对话,共同把首届“清华会讲”的思想性引向新的深度,学术性推向新的高度。

此次会讲还针对不同领域分别设置了多个会讲环节,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术领域和学术背景的学者们济济一堂,从不同角度对亚洲价值进行了阐述。

“清华会讲一”主题是“文化、教育与新技术发展”,由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李正风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教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冯俊教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杨学义教授,延边大学原校长金柄珉教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岗教授,韩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志祥先生七位嘉宾出席。会讲围绕新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几位嘉宾既共同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出了介绍,探讨如何发挥人类智能,使人工智能走向善治和善智,也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出科技向社会的渗透,对传统价值观可能带来的各种改变是极其重大的理论实践问题。

“清华会讲二”主题是“亚洲价值观与共同发展”,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主持,日本东北福祉大学校长大谷哲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前副校长吉见俊哉教授,美国加州杰普曼大学贾文山教授五位嘉宾出席。亚洲经历了苦难和屈辱的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目前亚洲对世界经济的增长率超过50%,这使得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国际霸权势力依然不肯放弃亚洲的重要资源,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亚洲仍然面临紧迫的政治、经济、文化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运用智慧,以一种新的方式发现价值,跨越地缘政治,为全球找到通向未来的道路。

“清华会讲三”主题是“亚洲文化与西方文明”,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关凯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研究员,首尔大学荣誉教授,韩国科学院院士李之舜先生,北京大学吴飞教授四位嘉宾出席,进行了内容丰富的会讲。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轴心时代涌现的几大文明,也对欧洲的希腊-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文明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对于当今亚洲和世界的发展都是宝贵的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亚洲价值一定是复数的,不仅包括东亚,还有南亚,西亚等等。而东、西方文明的互补、互融与互彰,为对治人类文明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弊病的提供了解决的可能。

“清华会讲四”主题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洲共同发展”,由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琪教授主持,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张秋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翟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黄仁伟教授,韩国首尔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宋丙洛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贾文山先生六位嘉宾共同会讲。嘉宾们一致认为中国所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时的对症良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可以期待“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

会讲现场

在与会嘉宾意犹未尽的激烈讨论中,首届“清华会讲”于2018年12月16日中午圆满闭幕。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教授担任闭幕式主持人。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创始总长,现SK集团顾问金在烈先生致辞,他认为首届“清华会讲”的举办取得了三个成功:首先是为亚洲价值的重新发现创造了珍贵契机和良好开端。其次是打造了让全球顶尖学者共同会讲的平台。最后,是与众多朋友相逢,讨论我们共同的困境与未来,实为人生极大的乐事。他以记录了韩国学者金正喜与中国学者翁方纲、阮元等人友谊的《岁寒图》为喻,认为君子对情操的持守,对理想的追求,无论空间上相隔千山,还是时间上相距百代,都能够建立同情心与同理心。他深切祝愿“清华会讲”能够跨越时空,将这种情怀一直传承下去。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创始总长金在烈先生致辞

“清华会讲”学术委员会主席胡显章教授作闭幕致辞,历数了各位学者的关键发言,全面归纳了本次会讲的核心内容。他指出,亚洲是众多文明、民族会聚之地,应该以对话的方式,推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本次“清华会讲”涉及的不仅是亚洲内部多元的对话,也亚洲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推动不同文明平等对话是各国朝着和平发展目标前进,建设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清华会讲”的价值正在于此。据悉,“清华会讲”第二届将于明年继续召开,还将择期举行不同主题的小规模会讲,并建设网站。期待着以“清华会讲”为平台,营造出众流洄环的学问渊薮,群峰峙雄的思想高原,为亚洲的共同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持续的贡献。

(撰稿:余霄、林杨,摄影:何淑敏、鲍栋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