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女子吕碧城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民国奇女子吕碧城

百年之前,在“五四”运动前后,受西方思潮中女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一些女子选择离家出走,到家庭以外的公共空间去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人生出路。

然而早在“五四”运动爆发以前,同样“出走”的吕碧城,却开辟了“堕落”和“回家”之外的第三条路:女性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作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女性,和新旧时代交替的人物,吕碧城既传统又现代。她用古诗文表达现代世界,因为卓越的诗词造诣被誉为“李清照后第一女词人”,更因为其作为天津《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参与创办近代第一所公立女子学堂,被誉为新女性的典范之一。她还凭借出色的经商技能,成为一代女富豪,走出国门,游历欧美,为当时很多女性之不能为,完成了自己充满传奇的一生。

资料图

资料图

01、《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

吕碧城1883年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吕凤岐曾在清光绪年间任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等职,思想较为开明,母亲严氏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女性文坛领袖之一沈善宝的亲外孙女,可谓家学深厚。吕碧城幼年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资,5岁时便以“秋雨打梧桐”对出吕父的“春风吹杨柳”,7岁就能画出巨幅山水,而且以“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闻名遐迩。

如果就此发展,吕家或许仍然富贵荣华,吕碧城也以“才媛”之名过完一生。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时间到了1908年,经历了“甲午战争”惨败,加上西方思潮的冲击,“保国强种”的口号响彻整个华夏大地,与此同时,废缠足、兴女学、倡女权的思想在各大报刊声声呐喊。这些声音自然涌进20岁的吕碧城心里。她想到天津女校“探访女学”,却遭到思想仍然守旧的舅父的斥责和阻止,本就要强的吕碧城一怒之下,分文不带,一人逃出严家。

资料图

资料图

后来吕碧城撰文回忆说:“然予之激成自主以迄今日者,皆为舅氏一骂之功也。”的确,正是这“一骂”,吕碧城迎来命运的转机,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才女成长为一位极具时代影响力的新女性。

刚刚抵达天津的吕碧城一文不名,她写信给已到《大公报》报馆借住的朋友,信函无意中被《大公报》的创办人英敛之发现,英敛之激赏吕碧城的进步思想以及才情四溢的文笔,聘请她做了报社的编辑,并介绍给京津文化名流。

吕碧城凭借斐然文采、切中时弊的思想,一时声名鹊起。她先后发表了《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持之志》等文章,抨击男权压迫、提倡兴办女学、鼓励妇女自强自立,引起巨大反响,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她的诗作更引来喝彩。吕碧城在《满江红》中一抒对时局的悲愤——“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愤怀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在《书怀》中她高唱报国之志——“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做新民。”吕碧城的诗作虽是古诗体,但往往紧扣时代主题,文辞丰富,又有勇武之气,有着当时普通女性鲜少具备的开阔视野和胸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令许多男性击节称赞。

吕碧城书法

吕碧城书法

她的诗一经发表,便引来众多文化名人纷纷唱和,“由是京津间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李鸿章之侄李经义、清廷外交部驻直交涉特派员徐芷生、直隶学务处行政员傅增湘等人经常与之酬唱往返,就连严复也为吕碧城的“高雅率真,明达可爱”折服,收其为女弟子,教授逻辑学。当时有人诗云:“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惟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基于《大公报》的宣传效应,吕碧城引起了著名女革命家秋瑾的注意,并引其为同道中人。1904年6月10日,二人在《大公报》报馆相见,秋瑾身着男装,长身玉立,目光迥然,给吕碧城留下深刻印象。互相钦佩的女子因为共同的追求,深觉相见恨晚,长谈三天,难舍难别,结下深厚友谊。秋瑾本想劝吕碧城一同投身革命,但吕碧城仍选择以文字为业。当时秋瑾还以“碧城”为号,为了不引起世人误会,表示将此号让与吕碧城专用。1907年,秋瑾在绍遇难,吕碧城用英文写就《革命女侠秋瑾传》一表哀悼之情。

1902年《大公报》

1902年《大公报》

02、北洋女子公学的女校长

虽然在《大公报》做得风生水起,吕碧城之志仍在教育。通过教育,吕碧城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1904年11月7日,北洋女子公学正式开学,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吕碧城任教习,同时兼管全校事务。经过两年发展,“北洋女子公学”改名“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担任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成为中国近代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

吕碧城在《北洋女子公学同学录序》中谈及学校的创办时说:“溯创设之始,艰苦缔造。将近一载,始克成立。”在当时的背景下,女校还并未纳入正规教育制度,得益于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对此事的坚持,北洋女子公学才得以诞生。正是因为吕碧城的才学受到不少男性精英的赏识,时任直隶学务处总办的严修,将她举荐给了袁世凯,她得以协助傅增湘筹办北洋女子公学。

北洋女子公学的成立阻力重重,最后的成功离不开英敛之等社会贤达的奔走和呼吁。从拟注册、邀董事,到觅校址、聘教习、求教社会朋友,英敛之均亲历亲为,无不尽心。在款项方面,又得到了时任天津海关道的唐绍仪的支持,女子学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此外,直隶学务处督办卢木斋、《日日新闻报》总理方药雨等来自政界、商界、报界和学界的人也纷纷热心公学创办。

北洋女师范学堂开学仪式时合影

北洋女师范学堂开学仪式时合影

女校成立之后,由吕碧城主导和奠定学校精神,成为后续公立女校建设的范本,影响深远,延及至今。

在女子学校中,吕碧城将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结合起来;将女学、女权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铿锵有力地抨击古代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本人也被誉为“北洋女界之哥伦布”。

经过探索和实践,吕碧城写出了兴办女学的真知灼见,提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

创办学堂,历时八年,吕碧城几乎独掌大局,教学行政事事躬亲,而且做出了实际的成绩,这在兴办女学并未被广泛接受的年代,实属不易。虽然北洋女子公学第一届毕业生只有十余人,但其在女子教育领域的实践和开拓方面功不可没,培养了不少优秀女性,如后来为大家所熟知的邓颖超,又如许广平、周道如、刘清扬等在近现代史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女性。

资料图

资料图

1924年,广东岭南大学的大学女生。“五四”运动后,由于提倡妇女解放,女生多穿宽袖短衫、短裙,留短发,显示出活泼与朝气。

在吕碧城的影响下,她家姐妹皆从事女子教育,同样成绩斐然。大姐吕惠如担任南京两江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二姐吕美荪担任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妹妹吕坤秀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员,亦成为著名诗人和教育家。

吕碧城不仅在教育领域有一番作为,也曾投身政界。1911年10月10日,因辛亥革命的影响,北洋女子公学一度停办,后改名为天津女子师范学校。1912年,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吕碧城因为袁克文的推荐,担任总统府秘书。1915年,袁世凯谋求称帝,吕碧城心灰意冷,毅然辞官离京,定居上海。

吕碧城与《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夫人合影

吕碧城与《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夫人合影

03、动物保护主义者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英文和美术,她还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用古诗文写下所见所闻,将广阔的外面的世界介绍给中国人。1926年,吕碧城再度出国。在漫游期间,她描绘了西方大量的风土人情,巴黎铁塔、意大利罗马古城、伦敦堡、冰淇淋、自来水钢笔等等尽纳其笔端。吕碧城不仅为国人打开了眼界,还开拓了传统古典诗词的表现内容,所写内容最后成册,出版有《欧美漫游录》《信芳集》等著作。

吕碧城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留影

吕碧城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留影

在欧美的漫游还促成了她后来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

1926年冬天,在瑞士日内瓦的吕碧城受到“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的启发,拟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宣布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她的举动受到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高度认可。1925年5月,国际保护动物会在奥地利首府维也纳召开,吕碧城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人参会演讲。她“戴珠抹额,着拼金孔雀妆大衣”,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完成了精彩的演讲,提倡素食,“护生戒杀”,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让世人领略了中国女性的风采。

维也纳的《泰格报》评论称,“会中最有兴味、耸人视听之事,为中国吕女士之现身讲台,其所着之中国绣服鹬皇矜丽,尤为群众目光集注之点。”英国杂志刊文称其为“一个著名的中国诗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典型的素食者。”名声大噪,使得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代表,竞相邀请吕碧城前去演讲。

吕碧城旅行欧美的游记作品

吕碧城旅行欧美的游记作品

04选择独身

成为动物保护主义者,也与吕碧城皈依佛门有关。在1929年前后,吕碧城旅居英国伦敦,友人偶然在街头捡到印光法师的传单和一佛学小册,吕碧城读到后十分欣赏,此为学佛之始。信佛后的吕碧城,守五戒,茹素,不再食肉,同时开始大力宣传动物保护。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吕碧城才华卓绝,穿着时尚,20多岁就已名满天下,有名家称其是“旷世佳人,蕙语兰心”,作家苏雪林曾将吕碧城的肖像挂在屋内,视为偶像,并且撰文写道:“着黑色薄纱之舞衫,胸前及腰下绣孔雀翎,头上插翠羽数枝,美艳有如仙子。”

穿着时髦大胆的吕碧城

穿着时髦大胆的吕碧城

与吕碧城交往的社会名士不少,虽有情感悸动,但均未走入婚姻。

吕碧城曾说:“我的目的不在钱的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东不成、西不就,有失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了。”

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正值自由恋爱兴起之际。虽然作为新式女性的代表,在被严复问及婚姻时,吕碧城却一反平常勇于打破传统的姿态,表示自己认同的是“父母主婚”,这既是她在婚恋观中保守的一面,也是因为看到了一些自由恋爱失败的后果,感到当时的社会对自由恋爱者,尤其是女性自由恋爱者的不宽容。

吕碧城对爱情自然也有向往,但由于种种因素,最终选择了独身,这在那个时代,要承受的压力并不比自由恋爱来得低,其中也需要承受独自一人的寂寞,吕碧城把这些情感全都寄寓在她的诗词里。

1929年在奥京维也纳万国保护动物大会演说时之服装

1929年在奥京维也纳万国保护动物大会演说时之服装

从女报人到女校长,从女商人再到动物保护主义者,从被众人称羡再到选择独身,从吕碧城的一生经历来看,她都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识,她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敢于挣脱封建束缚的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丰富多彩的一生,给那个风雨激荡的时代抹上了女性独有的印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