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的优雅 你真的想象不到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明朝人的优雅 你真的想象不到

明·仇英《人物故事册》(局部)

明·仇英《人物故事册》(局部)

明中叶,商品经济突起,社会奢华之风盛行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一梦,十里春风,多少人想在此温柔乡一掷千金。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将钱放在腰间,是怎么放的?

查遍了网上的信息,不是不靠谱,就是没说清。史书里也没写,该怎样把钱往腰间揣,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明代《西游记》里写了一个腰间缠钱的办法,可以一试。第89 回:“二十两银子,着一条搭包儿打在腰间裙带上。”呵呵,不过是将银子装在条形包中,系到腰间。上厕所都不用解下来,外面衣裳一盖,安全啊!

不过,这种带银子的方式,在明代《金瓶梅》中的西门庆老板看来:土包子一个,最多也就算是个现金会计。“腰缠十万贯”显然是平民想出来的豪奢梦,从带钱的方式上就露了马脚。

(一)

那么,明代人付款时,从哪儿拿钱?难道是钱包吗?

告诉你,与今天一样,还真是“钱包”。只不过,这个“钱包”在大明朝,不叫钱包,而是叫茄袋、顺袋、银包儿。茄袋是钱袋的形状,像茄子一样下大上小;顺袋,也是方便的别称。茄袋如同荷包一样是用带子系在腰间,位于长袍子的里面,从外面是看不见的,一般是有身份的人才戴的。

2011版电视剧《水浒传》 西门庆(杜淳饰)

2011版电视剧《水浒传》 西门庆(杜淳饰)

《金瓶梅》第3 回:“西门庆道:‘小人也见不到这里。有银子在此。’便向茄袋里取出来,约有一两一块,递与王婆,交备办酒食。”第19 回:西门庆“在马上搂起衣底,顺袋中还有四五两碎银子”。从“搂起衣底”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顺袋显然是放在外衣的里面。西门庆的钱包里从来不带零钱,而且,他的钱包有时叫作茄袋、顺袋,有时也叫“银包儿”。第23 回,宋蕙莲向西门庆要钱买首饰。

西门庆道:“我茄袋内还有一二两,你拿去。”第15 回:“西门庆起来,分付收了他瓜子儿,打开银包儿,捏一两一块银子,掠在地下。于春儿接了。”

万历时,一钱银子是一个人一天的工资。看西门庆这嘚瑟劲儿,给下人赏钱都是用扔的。但别以为钱包只有男人才戴,女人也一样,至少西门庆家的女眷都是戴着这样的钱包。

《金瓶梅》第23 回:“妇人(宋蕙莲)便向腰间葫芦儿顺代里,取出三四分银子来,递与玳安道:‘累你替我拿大碗烫两个合汁来我吃……’”注意,宋蕙莲的钱包不是茄袋,而是葫芦形状的女包,也系在腰间。后面第78 回,写吴月娘的钱包是“紫遍地金八条穗子的荷包”。这个宋蕙莲虽说是仆人,可搭上西门庆后,穿着打扮,基本向老板通房大丫鬟标准看齐。她拿腔作调花钱大方的浪劲儿,最让潘金莲忌恨。

天启通宝钱以铸量多,流通广

天启通宝钱

成为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至今仍多有发现

《金瓶梅》第23 回,(宋蕙莲)叫傅大郎:“我拜你拜,替我门首看着买粉的。”那傅伙计老成,便精心儿替她门首看着,等买胭粉的过来,妇人买了两对鬓花大翠、两方紫绫闪色销金汗巾儿,共七钱五分银子。“妇人向腰里摸出半侧银子儿来,央及贲四替他凿,称七钱五分与他……别的还塞在腰里。”

许多时候,写古人将钱塞在腰里,只是种简略的说法,给咱后人留下多少困惑……

小结:

明代钱包的叫法:顺袋、茄袋、荷包、银包儿。

佩戴位置:悬系于腰间、裙侧。

形状:直形、茄形、葫芦形等。

女式钱包:花色更多,带着穗子装饰。

(二)

那么,在大明朝用来装银子、拿银子,最高级的是啥?

拜匣——捧着拿来,恭敬至极、顶礼至极。

清红木拜匣,明代的应比这更高些

清红木拜匣

《金瓶梅》第1 回:“只见一个才留头(15 岁)的小厮,手里拿着个描金退光拜匣,走将进来,向西门庆磕了一个头儿,立起来站在旁边说道:‘俺是花家,俺爹多拜上西门爹。……特使小的先送这些分资来。’”西门庆拿起封袋一看,签上写着“分资一两”。

有钱人的排场就是气场,一两银子让下人这么捧着拜匣拿过来,要的就是这个谱儿。

当然,西门庆也一样。

从拜匣里拿出的银子,让人感觉都变重了。第57 回:“西门庆听罢了薛姑子的话头,不觉心上打动了一片善念,就叫玳安取出拜匣,把汗巾上的小匙铜儿开了,取出一封银子,准准三十两足色松纹,便交付薛姑子与那王姑子:‘即便同去随分那里经坊,与我印下五千卷经。’”

在明代,拜匣本来是装拜帖的名片盒。可大明晚期的腐败严重,使拜匣成为上层社会送礼的钱盒子。第55 回,西门庆“叫玳安封下许多赏封,做一拜匣盛了,跟随着四个小厮,复乘轿望太师府来”。

这个拜匣里封的银子不是给太师送礼的,而是赏太师府仆人的,至于西门庆远赴东京送的大礼用的是牛皮匣。

明·商喜《明宣宗行乐图轴》

明·商喜《明宣宗行乐图轴》

明宣德皇帝出行游猎的场面,人物众多,描绘细致

牛皮匣是明朝官员用于盛放文件银子等物的一种拱顶鼓腹的朱漆便携式官用皮匣。西门庆最讲究器物与场合搭配。谒太师府,这样的官用皮匣最合适。

《金瓶梅》第56 回:“西门庆便叫书童:‘去对你大娘说,皮匣内一包碎银取了出来。’书童应诺去了。不一时,取了一包银子出来,递与西门庆。西门庆说:‘这一包碎银,是那日东京太师府赏封剩下的十二两。’”

这种皮匣是用生牛皮蒙在木模上用皮条线缝制,牛皮干硬后取出模型多次髹漆而成,轻便防雨易携带。明代长途运军饷,用的就是这种皮具。两个搭在牲口背上,绝对不会造成硌伤。当然,能放银子的东西多了,只要你能想到。比如,食盒,李瓶儿的三千两银子就是用食盒抬到西门家的。

明代黑漆嵌骨三屉食盒

明代黑漆嵌骨三屉食盒

钱包是一个时代的时尚,每种时尚都有各自的传承和变化。但归根结底,钱这东西放哪儿,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