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说法|马叔礼:做老师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

一种说法|马叔礼:做老师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

编者按:我们的民族性里面,为什么温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见了?在没有读书之前,一个人应该做到什么?你对生命状态与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受不同的困惑与迷茫,面对生命里或宏大或细碎的命题,儒学可以成为我们赖以汲取力量与信念的重要源泉吗?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在现代社会寒耕暑耘,反刍古代中国的传统经典与思想,又能否在绵长的时间里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态度和正见思维呢?

凤凰网国学联合台湾大爱电视台,特约推出《一种说法》系列短视频专栏。薛仁明、马叔礼、黄俊杰三位知名台湾学者将课堂讲台搬出象牙塔,在平凡百姓的食衣住行中、在台湾清丽的人文风景间开讲,用睿智的言语、平实的记录,从庶民生活里开启一种解读儒学的新视角。

自动播放

《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今天要跟各位谈的是,做老师应该有的本领。"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句话对做老师的人来讲,是非常的重要。

做老师的人,第一个要会看人,固然孔子是有教无类,可是如果你今天是一个老师,你究竟是喜欢教好的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呢?你是喜欢教用功的学生,还是不用功的学生呢?你是喜欢教资质好的,还是不好的呢?凭良心说,做老师的人,都希望教到好的学生,因此孔子在这一章里面,是讲一个做老师的本领。

做老师的本领是什么?"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如果这个学生值得教,你却不把握时间教他,错过了时机,那你就丢掉一个人才,所以"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就会丢掉一个人才。"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呢?"失言"!这个人明明不值得教,你却费了一大堆的力气教他,那你就浪费了很多的气力。请问这两个过错,哪一个比较重呢?当然是失人的过错比较重。

我们中国的古代呢,做君王的人,第一等的君王是用老师,第二等的是用朋友,最差的是用奴才;所以君王也有层次,也要看你会不会用人。举个例子来说,刘邦跟项羽打天下,刘邦跟项羽刚开始是为了推翻秦朝,可是秦朝被推翻以后,刘邦跟项羽又打了很多年,最后是项羽输了,刘邦赢了。可是项羽是一个武功高得不得了常胜将军,从来不打败仗,可是他可以打秦国,把秦国打败,但是为什么却打败打不败一个刘邦?刘邦说,我告诉你,我能够赢过项羽,是因为我有三个人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指挥百万大军,每战必胜"我不如韩信。打仗,后方要补给,缺粮有粮,缺人有人,兵援可以源源不断,粮食可以源源不断,能够帮助我的是萧何。这三个人我都比不上,但这三个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这就是我赢过对方的原因。

这表示什么意思?就表示打天下的人,用的是老师级的,他就会赢!项羽这个人,跟刘邦这个人,有没有缺点?一大堆的缺点!刘邦也一大堆缺点,但是刘邦会看人!那做老师的人,也要会看学生。如果孔子没有得到颜回,那孔子的学问要传下来也很困难;因此孔子得了颜回。可惜颜回早死,这个对孔子的伤害是非常非常的大。

《论语˙阳货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接下来我们要跟各位谈的,也是孔子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教学方法。他说,"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我们先来解释这里面的几个字。这个"瑟"是什么?它是一种乐器,我们有一个成语叫"琴瑟和鸣",所以琴跟瑟常常放在一起。有一个字叫做"琵琶",这四个字,琴跟瑟、琵跟琶,上面都有两个"玉",这个不念王、念玉。并不是说乐器用玉做的,而是乐器弹的声音,有一点像玉跟玉碰撞的声音。那琴跟瑟这两个字呢,底下是一个今天的"今",一个必然的"必"。今是什么呢?就是此刻的意思,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个一个音,一个拨出去,琴弦一拨出去呢,马上就没有了,要拨第二根弦,所以它是时间的艺术,用个"今"来代表。

"瑟"这个字底下,是一个必然的"必"!"必"是什么意思?就是意志。所以这个好的琴声、瑟声弹出去的这个音,可以穿透这个空间,走得很远就叫"瑟"。

这章说"孺悲欲见孔子",孺悲是什么人呢?孔子周游列国回来以后,他是五十五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那么十四年之后,他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孔子年轻时候的君王叫做鲁昭公,孔子后来做了大司寇的时候,是鲁定公;那么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呢,是鲁哀公。孔子周游列国回来以后,名满天下,他是这个名满天下的学者,可是当时的鲁国,因为战乱的关系,所以很多的周礼,很多的礼都已经丧失了,所以这个鲁哀公就请了一个叫孺悲的人,来见孔子。

可是孔子却"辞以疾",孔子让弟子说,老师今天生病了不见他,"辞以疾"。那"疾"这个字呢,跟"病"我们分清楚,生病呢,快的病叫"疾",慢慢形成的病,叫"病"。疾这个字是一个"病"字边,里面一个"矢",矢就是箭,箭射出去很快,那所以来的很猛、很快叫"疾"。古人"疾"跟"病"是有分的,我们现在都是相通了。

那孔子辞了这个孺悲,不见孺悲,究竟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可是呢,"将命者出户",他传话给他的弟子,说你去跟孺悲讲,说老师今天生病了,不见他。那么这个"将命者出户","命者"就是传命的人,就是传话的人。

"取瑟而歌,使之闻之",下面就很有意思。孔子在传了话以后,说今天生病,老师不见他,可是孔子没有生病,那他在楼上干嘛呢?取瑟,就把瑟拿出来,取瑟而歌,不仅弹瑟,因为如果孔子只弹瑟而没有唱歌,未必见得就是孔子,也可能是他弟子弹瑟。可是既弹瑟又唱歌,就表示那是孔子!那孔子不见他,却告诉他,我在上面,这就是孔子的一种教学的活泼跟方法!有一点像禅宗,有时候是用一个动作,来讲一个课。

那么孔子呢,不见他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有些书上写说,是因为他没有经过人引荐,就来拜访孔子,按道理讲,他是奉鲁哀公之命来拜见孔子,请教礼学,应该不需要受这个约束。孟子曾经讲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我不屑教之"亦是一种教!也就是说我不屑于教他,也是一种教他。

比如说,如果用我自己的经验,我教易经课呢,来听课的学生,通常一上课就要上很多年。我的学生来上课,我从来不问,第一不问你年龄,年纪小、年纪老都可以来。第二不问男女,第三也不问你的社会地位高低,第四也不问你过去的背景。但是有一种人,这种人我要问,如果他在外面讲易经,是用卜卦算命,

他已经在外面教卜卦算命,那这种学生我就不教。意思就是说,你现在拿易经来卜卦算命,是在羞辱这门学问!因此呢,有些时候,一个老师不教,也是一种教,我想这个是一个很高明的教学方法。

主讲人简介:

马叔礼,台湾知名作家、文化学者,主张诠释经典以纯净之心,格物之法,直接面对,静观自然,感悟哲理。

注: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视《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