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吉服嘉礼祥乐天工——宫囍·龙凤呈祥”非遗传承与发展论坛在故宫举行。专家学者与非遗传承人对话古今,探讨非遗技艺。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包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清史专家阎崇年等专家学者,以及吴罗、潮绣、缂丝等非遗技艺传承大师和蒙古汗廷音乐演奏乐队。
据介绍,“宫囍·龙凤呈祥”是故宫三个主题性综合文创项目之一,此外还有“故宫中国节”与“金榜题名”项目。“宫囍·龙凤呈祥”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将以系列化IP文创产品展示故宫特色,联动非遗项目共同传播故宫文化。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之脉、文艺创作之源、文创设计之魂,保护非遗更要传承非遗,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活动现场
现场嘉宾也各自谈及自己近些年做的艺术尝试,以及如何在现代化的语境中激活传统文化。
吴洪亮在《在寻根中探求未来》的报告中,以“回”为关键词谈道:“自传统走向未来,不管走多远,我们都要回来”。用新的艺术语言去表达传统精神一直是吴洪亮的重要的艺术理念,如本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他设计的如立体长卷、充满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中国馆即是如此。“我差不多近十年的展览都干的是一件事,我觉得已经形成一种风格,在我看来很幽深,又很有诗意,然后又有对专业的尊重,当然也有危险的这种感觉。”
无论是“自牡丹亭”还是“自沧浪亭”,吴洪亮都希望以展览的方式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寻找能量,为当下的文化生态,乃至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某些启示与滋养。
“自牡丹亭”
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先生提出故宫文创开发经历了自发文物研发、自觉的文创研发和主题文创三个阶段。要走出“同质化”,必须进入主题研发阶段。要以公众需求为引导,与百姓生活相结合。“故宫中国节”、“宫囍·龙凤呈祥”、“金榜题名”项目即为主题研发阶段的探索。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表示故宫三个主题综合项目,如将文物、非遗综合到一起,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设计师黄薇为“宫囍·龙凤呈祥”项目设计制作了66套具有故宫元素的婚礼吉服,对应非遗技艺达40项;艺术家刘恒甫通过创作56个民族婚俗微雕,展现不同民族风俗风貌和精神文化厚度,为人们认识各民族婚俗特色开辟了新窗口。
现场展览的点翠工艺作品
现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也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空间表达与非遗保护的案例,他介绍,2018年10月,由清华大学主办的“文化之美·漆心可见”成果展在山西运城市的永乐宫内开展,该展览旨在宣扬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漆器髹饰技艺,各种漆器就在永乐宫内展出,作品背后就是精彩绝伦的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文化之美·漆心可见”现场
据故宫方面介绍,电商平台京东也参与到“宫囍·龙凤呈祥”项目中,为其系列非遗文创产品提供销售平台。
另外,此次论坛的举办正式拉开“宫囍·龙凤呈祥”主题性综合文创项目的序幕,该主题互动艺术展将于6月在故宫与观众见面,设计师黄海受邀为“宫囍·龙凤呈祥”大展设计海报。
现场,来自蒙古的汗廷音乐演奏家们也现场表演了蒙古汗廷乐声《凤凰吟》《四贤吟》《游子吟》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呼格吉勒图介绍,他们根据发现的汗廷音乐资料复原当时的演奏乐器和演奏方式,即我们现场所听到的就是几百年前在清廷所演奏过的。
蒙古族最后一代大汗——林丹汗的都城就是现在阿鲁科尔沁旗境内的查干浩特古城,这里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研究蒙古汗廷音乐的重要基地。根据史料记载及学术界专家学者的详细研究和充分论证,盛行于蒙元时期的《林丹汗宫廷音乐》,是目前所知的较为完整的蒙古族汗廷音乐资料。
蒙古汗廷乐队始建于太祖元年,盛行于元代,是专门在蒙古金帐殿前表演的乐队,供可汗继位、诸王或外国来朝、册封皇后、皇太子、众臣封尊号,以及郊庙礼成、众臣朝贺、大飨宗亲等场面演出。蒙古汗廷音乐的乐声雄伟宏大,乐曲有可汗颂、朝廷赞、宗教礼仪、民间谚语和哲理训谕等内容。由乐声、乐曲和舞蹈三部分组成,有80多个曲目,共需要胡笳、胡琴、三弦、蒙古筝、火不思等18件乐器。
在呼格吉勒图的努力下,2010年11月26日,汗廷音乐抢救复原汇报演出暨论证会在呼和浩特举行,2014年12月,《蒙古汗廷音乐》被列入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