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暑良方有哪些?古代画家笔下的《消夏图》有答案

古人避暑良方有哪些?古代画家笔下的《消夏图》有答案

酷夏来了,去哪里避暑消夏?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古代,古人有古人避暑休闲的方式,他们或坦胸露乳摇扇生风;或躲避乡间暂做山野村夫;或泛舟湖上采莲弄荷;或悬帆出海寻觅清凉,或只身出大漠看长河落日……

总之,他们给现代人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且活得清凉滋润。不妨学学他们?

天气热,不想动弹,

那就躺着啊!

最好是找个树荫,

大树底下好乘凉嘛!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在盛夏的绿槐浓阴下,一高士坦胸赤足而卧,闭目养神,怡然自得,榻侧置雪景寒林图屏风,条案上罗列香炉、蜡台及书卷什物。此图人物、床榻、条案、文房清玩刻画入微,极富艺术表现力。

约三两好友,

在林间茅屋中席地而坐,

喝茶消暑,再惬意不过!

宋 佚名 《草堂消夏图》

杨柳树下,赏荷谈天,

微风拂来,好生凉爽!

宋 苏汉臣 《荷塘消夏图》

该画作画风工丽,笔墨柔润,两位仕女凭栏相望,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表现出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傍晚,泛舟湖上,采莲赏荷,

清凉的湖水岂能不降暑三分?

佚名 《采莲消夏图》

寻一片幽静的竹林,

听风吹过竹叶刷刷的声音,

霎时间,凉爽由表及里,

从心而发!

《竹梧消夏图》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树下,一碗酒,一手卷,

大口喝酒,快意赏玩,妙哉!

佚名《柳荫高士图》

南宋《柳荫高士图》,画中树下一翁,席以豹皮,前置一手卷,一盏酒,老翁袒胸赤足,头戴葛巾,身着裲裆(古代的一种背心),双目凝神下视,实已醺醺然微醉矣。从画中服饰及坐具、酒具上看,显然是画晋人,后人据此推测为陶渊明。

大户人家,庭院中植物甚多,

遮阳清心,又有侍女侍奉在侧,

烹茶摇扇,主人乐得清凉自在!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消夏图》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园,其左边横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卧于榻上纳凉。榻之侧有一方桌,桌子与榻相接处斜置一乐器。榻的后边有一大屏风,屏风中画一老者坐于榻上,一小童侍立于侧,另有两人在对面的桌旁似在煮茶。屏风之中又画一山水屏风。这种画中有画的“重屏”样式,是五代以来画家喜欢采用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该画的右方有两名女子持长柄扇、携包裹款款而来,仪态娴静文雅。

倪瓒的画如同他的人一样有“洁癖”,

画面淡寂舒朗,天边大雁飞过,

近处树下凉亭内,

两人许是把酒言欢,

或是谈天说地,惬意!

元 倪瓒 《凉亭消夏图》

女子消暑,

半卧于榻上,一柄扇在手,

赏窗外莲叶何田田,

鱼鸭戏水间!

明 尤求 《荷亭消夏图》 

这两幅图场景倒极其相似,

只不过第二幅更见画中风感,

想必地是极凉爽的所在。

明 宋旭《美人消夏图》

仇英的青绿山水,

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凉爽,

青绿又是冷色调,

作为消夏图来讲,再合适不过了。

明 仇英《凉亭消夏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文征明的《纳凉图》

颇有高士隐逸山间的味道。

明 文徵明 《纳凉图》

做一山野隐士,

闲时趟趟河水,

就地而作,望山川树木,

听泉间流水,心静自然凉。

清 石涛 《江村消夏图》

此幅《江村消夏图》画面前部有杂树数株,间出以山石,一隐士高人坐卧其上,仰眺瞻望,似为作者本人高怀之写照。山后又有渔村茅屋数间,淡墨勾勒,隐约山水之间。这一切正如作品上的石涛题诗:“水郭江村首夏凉,绿荫深处旧茅堂,新茶嫩笋消闲日,更爱荼靡落雪香。”

骊山的地势成就了它的阴凉,

画中山势而直耸云霄的亭台楼宇,

想必人都在里面避暑了。

清 袁江 《骊山避暑图》

秋亭建造精巧,工艺脱俗,

周围树木环抱,

绿荫婆娑,环境幽雅,

是盛夏乘凉的好地方。

清 王云 《秋亭纳凉图》

既是浓阴,树木葱郁,

避免阳光直射,自然凉快,

画中不见人,

想必都在屋中避暑去了。

清 龚贤 《浓荫消夏图》

画中山溪逶迤,涟漪阵起。

两岸桐竹,

青绿相间,烟横雾断,

不能不令人心旷神怡。

清 王翚 《桐荫消夏图》


这幅《桐荫消夏图》是王翚传世品中最为精彩的力作之一。画中的山石主要以墨笔画成。点画离披,郁茂沉古,笔法松秀,墨色滋润,乾净明洁。画面的远山,布置得非常贴妥自然,设色亦极其见功力。他把青绿重色设得浑厚而典雅,是王翚山水中的一幅成功之作。

寥寥几笔,

清凉之感跃于纸上。

清 高其佩 《溪山消夏图》

就莲塘而坐,

赏荷品莲子,

妾女在旁,人生乐事。

清 金廷标《莲塘纳凉图》


《莲塘纳凉图》写唐杜甫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原诗句有“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相结合。此画笔墨工细,人物动态幽闲自在,衣褶用浓墨勾勒,略似折芦描法,起伏转折,回肠荡气,笔势流畅。其布景简洁,设色雅淡,山石似用小斧劈皴,锋棱多姿,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

芭蕉叶大,最宜乘凉,

树下摆上长案,

捡两本爱读之书,

膝下承欢,天伦之乐。

 清 邓文举《焦荫纳凉图》

美人消夏,

天虽热,但也需注意仪表,

衣襟半露不露,更有韵味。

清 郎世宁《香妃消夏图》

院中树荫下,华装香妃依靠在太湖石上乘凉,边上有一篮水果。整幅画面细致精到,人物眉宇间十分传神,郎世宁结合中西绘画之长处,运用自如。画面上有吴昌硕、陆恢、寂园叟、仇继恒、潘飞声、郑孝胥等著名画家、鉴藏家的长跋,密集精致数百字,有诗有词,还有历史情节,多是发自肺腑的咏叹!

来源:国际艺术大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