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巫山云雨中的爱神瑶姬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朱大可:巫山云雨中的爱神瑶姬

null

现在,我们要来谈论爱神家族的另一位成员。由于句芒的农神化转型,中国神谱中从此缺少了一位爱神。针对爱神的缺席,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别样的策略。从战国开始,陆续诞生了一批民间的情爱女神,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巫山神女。相传,她是炎帝的女儿,原名叫做瑶姬,可惜未及出嫁的芳龄即已夭折,被安葬在湖北巫山的南坡。《山海经·中山经》说,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女尸”。这个“尸”,应该不是指她死亡的肉身,而是一种职业名称,即把自己作为牺牲向神献祭的女祭司。在炎帝举行的祭祀仪式中,她以炎帝之女的身份,成为人类向神灵献祭的祭品,年纪轻轻就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让祭司自我献祭的仪式呢?我推测,这是由于发生了某种非常亟迫的危机,比如严重的水灾、旱灾、瘟疫,或者是恐怖的部落战争,使整个族群都面临灭绝的命运。这个时候,就需要祭司本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少女祭司,去充当人类的祭品,以此取悦神灵,祈求祂们的庇护。

瑶姬自我牺牲之后,她的灵魂化作一株叫做“瑶草”的神奇植物。《山海经》说,这种植物有着嫩黄的颜色,叶片成对生长,结出的果实形似菟丝子。请注意,《山海经》所说的形似菟丝子,应该不是一种随意的类比,略有中医药常识的人知道,菟丝子正是一味专用于滋阴壮阳的药材。

《太平御览》收录的一部文献认为,这种瑶草其实就是山间的灵芝草,女人如果食用它的果实,就能增加妩媚指数,变成惹人喜爱的尤物。我推测,它可能是一种具有催情作用的药草。也有人认为,“瑶”字通“淫”字,“瑶姬”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淫姬”的委婉说法,翻成现代汉语,也就是“放纵的女人”。

null

另一种说法则与此相反,说是女祭司所化成的瑶草,为了获得重生的机会,一直在山中刻苦修炼,白昼吸取太阳的精华,夜晚汲纳月亮的甘露,过了许多年,居然修成一位美丽的女神,被世人称为瑶姬。无论如何,在一个以生殖力为标志的母系氏族社会,放纵就是最高的美德。我们注意到,瑶姬是女祭司、催情草及其媚术的三位一体,她的使命,就是用药草和仪式来制造情色的氛围,有效地管理部落男女的交媾、生殖和繁衍。

瑶姬在中国历史上暴得大名,得益于一个著名的文学八卦:当年,楚怀王在御用诗人宋玉的陪同下,到巫山一带行猎,中途突然感到困倦,就在帐篷里睡着了,梦见一位美人前来相会,自称“巫山之女”,在此间流连,情愿为国王铺好枕头和茵席。这番话引得楚怀王龙心大悦,于是就和她热烈地云雨了一番。临别之际,楚怀王追问她的来历,她意味深长地答道:“我住在巫山的南面,高山的险峻之处,清晨变成云雾,黄昏化为雨水。”恋恋不舍的楚怀王,在巫山上修筑了一座朝云观,以纪念这场像一个谜语般消逝的“一霄情”。

后来,怀王之子顷襄王,在宋玉的陪同下前往同一地点游玩,并且做了一个类似的美梦,但这一回,顷襄王的求爱遭到了瑶姬的拒绝,她的神态圣穆高远,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模样。这是为什么呢?具体原因自然无人知晓,宋玉也没有留下任何解释,我们只知道,神女瑶姬似乎对这个楚国的新一代国王没有什么性趣。顷襄王为此感到非常沮丧,哭泣着从梦里醒来,无限失落地讲述了梦中的奇遇,并命令宋玉写作《高唐赋》和《神女赋》,来描述这两场令人惆怅的神交。

null

《高唐赋》用巫山云雨的象征,描述了国王和女神的爱恋,由此制造出一个文化后果,那就是“巫山云雨”这个成语,从那时起,就变成了男女交合的浪漫隐喻,而瑶姬也从植物神摇身一变,成为情爱女神,跟男性爱神句芒一起,鼓舞着所有那些热恋中的痴男怨女。晚唐诗人李商隐用这个色彩凄迷的神话作为背景,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此表达对可望不可即的恋人的无限眷慕。

有趣的是,上古时代的女神,几乎都出身名门望族,这是华夏神谱的一个重大特征。巫山神女似乎也不例外。《高唐赋》注解说,她是炎帝的女儿,名叫瑶姬,但《太平广记》却指出,她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当然,无论是哪位大神的后裔,她的血统显然都不同凡响。

南宋文人陆游无法抑制他对巫山神女的好奇心,曾专程前往重庆奉节凭吊。在旅行随笔《入蜀记》中,陆游如是写道:巫山十二峰中最纤奇峭丽的一座,被民间称为“神女峰”。从前,每逢八月十五月圆之际,就有音乐声在山顶盘旋,四周的猿猴也发出呼应的啸声,直至翌日清晨才逐渐平息。在他登临巫山的那天,碧空如洗,唯有几片白云,徐徐漂浮在神女峰巅,仿佛翩然起舞的鸾鹤。陆游对这个景象感到十分讶异,以为那是一种奇迹,但他并没有意识到,在所有这些地理奇观的背后,都镌刻着远古巫风的不朽生命。

*本文为喜马拉雅录音整理而成,图片皆来自网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