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绝岳麓的张栻 居然不是千年学府的山长?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横绝岳麓的张栻 居然不是千年学府的山长?

按:岳麓书院在南宋能够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首先与张栻主持岳麓书院的教学并使之成为理学基地是分不开的。其实,张栻并不是以“山长”身份主教岳麓的。尽管史书上说张栻主岳麓书院教事,但从不曾称张栻为岳麓书院山长。本文将就此一探究竟。

张栻(1133-1180年),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洲锦竹人。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被称为“东南三贤”。

张栻(1133-1180年),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汉洲锦竹人。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被称为“东南三贤”。

我们先一览张栻之生平:

横绝岳麓的张栻 居然不是千年学府的山长?

张栻之父张浚为抗金名将,于宋高宗、孝宗两朝供职,官至丞相。张栻自幼随父乔居外地。

绍兴十一年(1141年)张浚乞祠寓居长沙,张栻侍居。

绍兴十六年,又随父寓居连州。

是年宋高宗尝问张浚:“卿儿想甚长成?”浚答道:“臣子栻年十四,脱然可与圣人之道。”

绍兴十七年(1147年)15岁时,王大宝知连州,张栻从之问学。

绍兴二十年(1150年)随侍父亲至永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春,诏张浚湖南路任,张栻遂与其父归长沙。是年,张栻禀父命,从学胡宏,得河南二程之学。

次年,张栻随父在都督府任参佐,他“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

隆兴二年(1164年)八月张浚去世,归葬潭州,张栻护父灵回长沙。

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刘珙修复岳麓书院,次年成,请张栻作记并主教其中。

乾道五年(1169年)经刘珙推荐,除知抚州,未及上任改知严州(今属浙江)。

乾道六年召为吏部侍郎,兼起居侍郎官、兼侍讲。

第二年六月知袁州(今属江西),是年底罢归长沙。

淳熙元年(1174年)诏知静江(今属广西),经略安抚广南西路。

淳熙五年(1178年)改知江陵(今属湖北)。

淳熙七年(1180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同年八月病逝,年仅48岁。

宋宁宗嘉定年间赐谥宣,史称张宣公,宋理宗淳祐年间诏以孔庙。

圣门有人,吾道幸矣

由生平观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栻从学胡宏于碧泉书院。张栻于衡山求学胡宏并不顺利,最初胡宏不愿收他,据他本人所记:

仆自惟念妄意于斯道有年矣。始时闻五峰胡先生之名,见其话言而心服之,时时以书质疑求益。辛巳之岁(绍兴三十一年)方获拜之于文定公书堂。先生顾其愚而诲之,所以长善救失,盖有在言语之外者。

“钦夫涕泣求见,遂得湖湘之传”。经过一番反复,他终于获得湖湘之传,成为湖湘学派的一代宗师。胡宏看中了这个学生的学识和才华,十分高兴地说:“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张栻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上承二程的余绪,又得胡宏的传授,终于成为一代理学宗师,把湖湘之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胡宏没有想到,张栻还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复兴岳麓书院、以它为理学基地的愿望。

横绝岳麓的张栻 居然不是千年学府的山长?

碧泉书院

碧泉书院

其实,张栻虽受家学影响,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书院教育。在碧泉书院受学的这一段时期,他除了获得“伊洛之业”的“真传”“圣门论仁亲切之旨”外,书院的办学形式也对他有很大的启发。他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看到了书院教育的特殊优势,所以,在“乾淳之盛”的诸位理学家中,他最早自觉地利用书院作为研究、传播理学的基地。

城南讲学,主教岳麓

张栻在碧泉书院从学胡宏,学成后归长沙,即在长沙城南妙高峰下创建城南书院讲学。

《城南书院志·城南书院说略》载:“南轩先生为宋名儒,父紫岩于绍兴三十一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潭州,先生随侍,遂家焉。乃即妙高峰之阳,筑城南书院,以待来学者。”

由张浚亲书“城南书院”题额。城南虽以书院命名,但在制度化、正规化方面与书堂、书社、精舍较为接近,所以张栻本人甚至称它为“私塾”。其《孟子说序》称:“岁在戊子(指乾道四年),栻与二三学者讲诵于长沙之私塾。”此处所说“私塾”即指城南书院。张栻使得湖湘学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在他主教岳麓书院之后。

城南书院

城南书院

乾道元年(1165年),刘珙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在任期间,他“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根据湖湘士子们的请求,他下令全面修复岳麓书院。未及一年,书院建成,由张栻主持教学。

张栻主持岳麓书院的讲坛,大讲理学家津津乐道的“公私义利之辨”,影响很大,致使“闻者风动”。

先师所不得为者

张栻主教岳麓,“闻者风动”,但他却不是山长。其原因有二:

第一,乾道初年,张栻正为父亲居丧而住在长沙,他曾辞退了朝廷要求复职的命令。在这种“困于忧患”的居丧期间,是不适合担任山长职务的。

第二,岳麓书院山长之职,是其先师胡宏“所不得为者”,作为弟子的张栻亦感到不宜为山长。

在山长位置虚而不置的情况下,曾考虑聘请胡宏的另一位学生吴翌任岳麓山长,但吴以“先师所不得为者”为由而拒绝了。吴翌(1129-1177年),福建建阳人,早年游学衡山,师事胡宏,得湖湘之学,筑室衡山之下,榜曰:“澄斋”。

在岳麓书院山长虚设的情况下,张栻成了书院的实际主持人。

张栻像

张栻像

就教学方面,张栻在岳麓传播理学,培养了一大批“传道济民”的有学之士,朱熹与乾道三年(1167年)到岳麓书院会讲时说:“岳麓学者渐多。其间亦有气质醇粹、志趣确实者,只是未知方向,往往聘空言而远实理。告语之责,敬夫不可辞也。”从朱熹的书信中即可肯定,张栻是岳麓书院教学事务的主持人。

就行政方面来说也是如此,乾道五年,张栻至严州而离开长沙,曾“令彪先生德美常掌书院事”。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张栻实际上主持了岳麓书院行政事务,因岳麓山长往往是由地方官吏出面聘请,张栻当时并非潭州地方官,他可以令彪居正掌教岳麓,可见在此之前他一直是岳麓书院的真正主持者。

张栻主教后,岳麓书院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南宋乾道年间有“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谚语,反应当时岳麓书院办学之盛、从学之众。

*本文整理自朱汉民、邓洪波《岳麓书院史》,文章略有删改。

《岳麓书院史》,朱汉民/邓洪波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7-01

《岳麓书院史》,朱汉民/邓洪波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7-01

原标题:什么?横绝岳麓的他,居然不是山长?

来源:微信公众号“岳麓书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