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书中对女眷的服饰描写并不算多,但从下面几位女子的家常服饰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女子都是上衣下裙的款式。这个描写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贾府是一个汉族王侯的府第;二、袄裙是明朝女性的代表性着装。
如薛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王熙凤: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袭人: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一时将正装卸去,头上只随便挽着纂儿,身上皆是长裙短袄。
香菱:香菱便说:……把我的新裙子也脏了……宝玉方低头一瞧,便嗳呀了一声,说:怎么就拖在泥里了?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你快休动,只站着方好,不然连小衣儿膝裤鞋面都要拖脏……
鸳鸯:宝玉坐在床沿上,褪了鞋等靴子穿的工夫,回头见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
《红楼梦》一书目前通行的说法是成书为清代康乾年间。我们就从清代早期的服饰说起。
自满清入关,多尔衮即颁发了灾难性的“剃发易服”制度,但主要针对汉族男性。女性、出家人、伶人、亡人不在其列,所以女子的装扮仍保留了前朝的形制。汉族妇女沿用明制,以上衣下裳(裙)为主,所谓“两截穿衣”,外边爱套一件或长或短的背心,或叫坎肩,明代另有比甲之称。满族妇女则着长袍,是不分上衣下裙的。这是满汉女子着装区别一个特别重要的点。
一、贾府女眷家常服饰
薛宝钗和袭人挽的纂儿是很简单的一种盘发,类似现在把头发盘成一个大圈儿的简单盘发。
满族妇女则梳一字头,又叫两把头,或者头顶后左右横梳成二平髻,其形状像一如意横在顶后,所以也叫做如意头;因其二髻间插以双架成双角,所以又叫做架子头;望之如一字,又称之为一字头。
王熙凤带的勒子即抹额,明中后期到清代都盛行。昭君套是头上套的毛皮套子。87版红楼梦复原得比较好,可以一窥原貌。勒子和昭君套都兼具保暖和装饰作用。
膝裤又叫无底袜,是穿在鞋子上面的,开始的作用是保护脚踝,但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装饰物。明代女性裙子下面都会穿着膝裤,《金瓶梅》书中的女性穿着多有描写。
鸳鸯戴的花领子即云肩,是妇女戴在肩上的一种装饰物,也为了避免头油弄脏衣领。
王夫人赏给袭人的桃红百子缂丝银鼠袄子,因为使用的是桃红色而非大红色,曾有人推测王夫人并非正妻。(百子衣目前出土的实物为明朝孝靖皇后王氏的两件上袄,皆是朱红色。)
《大明衣冠》图中“士庶妻冠服”即为桃红色,又《金瓶梅》书中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都不是正妻,而且还都是二婚,进西门庆家的时候也都是穿的大红色衣服。
明朝中晚期,服饰风奢靡,且流行风尚易变,等级制度界限也比较模糊。而且大婚有专门的礼服,百子衣只是一件常服而已,并不能由此推断王夫人非正妻或是再婚。
况且书中袭人穿着这件衣服时并未嫁与宝玉做妾,不过是作者暗指王夫人因为喜欢袭人有指望她为贾家开枝散叶的期许。王熙凤也穿着桃红色上袄,说明大红、桃红都是当时女子常用的服色。
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着装比较正式,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金丝八宝攒珠髻:用金丝穿绕珍珠和镶嵌玛瑙,碧玉之类珠花的发髻,《牡丹亭》里杜丽娘即戴有“艳晶晶花簪八宝钿”,是流行于明代的汉族女子的发饰装扮。五凤挂珠钗,即凤钗,璎珞圈是挂于脖子上的一种装饰品,宫绦与玫瑰佩是压在裙子上的装饰品,起到“禁步”的作用。
王熙凤大红色上袄,配搭绿色的裙子,是明代袄裙常见的配色。
二、芦雪庵赏雪时着装
一语未了,只见李纨的丫头走来请黛玉。宝玉便邀着黛玉同往稻香村来。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二人一齐踏雪行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
因为黛玉穿了一双靴子,曾有人就说她是满人,其实这是一种错解。穿靴子并不是少数民族独有,崇祯的宠妃田秀英爱蹴鞠,善骑射,史书上就有她穿靴子的记载。
鹤氅,源于道士的服装,现在在道观里还能看到道士们穿的这种服装的形制,像一个大的披肩,袖子处缝合,前面系带(道士的服装一直沿袭明朝的形制未变),生活中的鹤氅有别于道士专用的鹤氅法衣,但也其型宽大,面料,服色更为生活化,鹤氅又叫氅衣。
斗篷是一片式,没有袖子。另外斗篷是不连帽子的,头上会另外戴上雪帽或者风帽。文中还能看到众姐妹斗篷都一色大红。
洪武三年,明太祖曾下诏“考历代服色所尚”,最后“取法周汉唐宋以为治,服色所尚於赤为宜”,明朝尚红,从上到下,吉服大量的使用红色。这也是《红楼梦》书为何处处以“红”为主题、为基调的主要原因。
三、史湘云的独特着装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湘云笑道:你们瞧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风领是御寒用的围脖。大褂与昭君套前面有介绍过。
这一段写的很有深意,史湘云一贯是大气豪爽,这次赏雪,她做了一身男装打扮,被黛玉嘲笑为小骚达子,达子即鞑靼,鞑虏,是汉人对北方金人的称呼,当时的满清即后金。
湘云脱了外套,里面穿着褶子,褶子是明朝流行的一种类似于道袍或者直裾的长衫,现在的戏曲表演里,褶 [xué]子是小生的一种标准行头。戏曲服饰是源于明朝衣冠,满清入主后,颁发的剃发易服令,十从九不从,戏剧服饰不从,所以还保留着明代的特点,而明代的戏剧服饰来自于生活。
但是这里令人非常惊诧的是,她穿了一件盘金五色绣龙短袄,在清廷,龙的使用非常严格,仅限于皇帝一人使用,而在明代,龙的图案除了皇帝可以使用,太子、皇后、亲王也可以使用。作者这样描写是另有他意的,史湘云身份之特别,会另开文章讨论,此处不做展开。
但留一处质疑,如果以世传《红楼梦》为曹寅家事说,小小江宁织造府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穿龙袍?而且是明代的龙袍!
四、鞋与脚的描写
第五十四回,婆子嫌小丫头懒不肯走去倒水,说了一句“哪里就走大了脚”
第六十九回写到:“贾母细瞧了一遍,又命琥珀:“拿出手来我瞧瞧。”鸳鸯又揭起(尤二姐)裙子来。贾母瞧毕,摘下眼镜来,笑说道:“更是个齐全孩子”。
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
袭人因笑说:你快出去解救,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温都里那膈肢呢。宝玉听了,忙披上灰鼠袄子出来一瞧,只见他三人被褥尚未叠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
说到小脚这个事情,大家脑子里定会浮起来一双被长长的白布裹得畸形的惨不忍睹的脚的画面,这种裹脚致残其实是清代以后的裹脚法,清代以前的裹脚和这种裹法还真不一样。
裹脚的起因一说源于隋朝的吴月娘,因为鞋底刻了莲花的缘故,因而步步生莲,另一说源于五代的窅娘,缠得颇类“芭蕾舞”式的足型来跳舞。总体来说,都是为了把足裹得纤细,但也能从中看出古来时尚所崇尚的还是纤纤小脚为美,所以也有了路走多了会把脚走大了的说法。
但是禁止裹小脚非清廷独有,明宫廷也是禁止裹脚的,因为裹脚会致使走路不便。试想田贵妃能蹴鞠又爱骑射,一双小脚是万万不能的。
贾母在细看了尤二姐的手脚后夸她齐全,并非是因为尤二姐裹了小脚,而恰恰应该是尤二姐没裹小脚,但她的脚必然也不会太大,尤三姐是一副金莲,被贾母夸齐全的二姐应该是纤秾适中,修短合度的。
姑娘们穿着小衣或者抹胸打底,在明人的人物画作中多见。晴雯被王夫人看不惯,也因与其打扮上的“轻狂样”像“妖精”有关。尤三姐更是因为外表风流标致,而被柳湘莲怀疑其本质的“不干净”。这些鲜艳妩媚的女孩子组成了一轴活色生香的美人卷。
晴雯穿着红色的小睡鞋,曾有人说晴雯必定是裹小脚的,其实不然,睡鞋又叫卧履,是古人就寝时候所用,唐冯贽《南部烟花记·尘香》:“陈宫人卧履,皆以薄玉花为饰,内散以龙脑诸香屑,谓之尘香。”由此倒是可见古人日常生活每一处之讲究。
作者:轻飏,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