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讯隔绝31年后 钱穆先生致三子钱逊书中说了些什么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音讯隔绝31年后 钱穆先生致三子钱逊书中说了些什么

钱穆先生

钱逊先生

钱穆先生信函,其时双目已近失明

按:

钱逊先生,生于1933年,钱穆先生之子。此信作于一九八〇年四月十七日,原载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纪念专刊《钱穆先生书信集——为学、做人、亲情与师生情怀》。

关于这部分信件的价值,钱逊先生在“书信集”中有一段按语,现抄录如下:

父亲给我的十件亲笔家书,写在一九八〇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六日间,是父子音讯隔绝三十一年,恢复联系后最早的一批信件。

父亲年八十后(一九七四年)患眼疾,视力减退,然尚能执笔书写,从信件笔迹,可见其眼疾状况之一斑。此后因眼疾发展,不再亲笔写信。这些信件也成为他最后的一批亲笔信。编辑《全集》时,这批信件未能检出收入;除其中两件曾公开刊布,大部分此次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信件文字不长,内容丰富。有对背井离乡三十年客居港台心境的自述,有对老友的怀念,更多的则是对子孙辈的关爱、教导,件件句句都饱含真情。今天检出重读,更感亲切珍贵。许多教导,当时未能体会其深意,因而等闲视之,未能谨慎遵行,今日读来竟如初读,不觉深感羞愧、悔恨。

今藉新亚书院征集父亲书信之机,得以重温父亲教导,当谨记谨行,以求不负先父之期望。当时两岸尚未通邮,父子间来往信件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转寄,故信封上所写寄信人为香港新亚书院。

逊儿:

顷得来书,乃知父子相念,虽各处各方,而此心则同,甚感欣慰。我本与拙儿时通消息,大陆“文化大革命”骤起,恐与汝辈有累,音讯遂断。最近连得拙儿与汝两函,藉悉汝兄弟姐妹均称平安,我慰何极!

我今年已八十六岁,自七岁始识字读书,到今恰八十年。自念惟有苦学二字,而因此对爱国家、爱民族,积有一番信心。我对此八十年来之所学所信,亦不啻即是我之生命,我对此不得不倍加護惜。所以在三十一年前离家去国,只身避香港,此诚一不得已。否则自认我此所学、所信全错了,我实对不起我一生之苦学,亦对不起国家、民族;良心受罪,我何能堪?到港后,生活上之艰辛困苦,亦非笔墨能详。但此三十一年来,苦学如常,我之所学、所信亦日增。随时写作,其分量较离大陆前亦倍增。我今所能告汝兄弟姐妹者,亦惟此而已!我一时不能回国与汝辈一见,亦恨我所写作,汝辈亦无缘见到。然我亦惟此可以上报父母,下告诸儿;而我之爱国家、爱民族之心,亦惟此可以广告后代。回念我此一生中,所见吾国人之受苦受难者,真复何限,则我父子今日之遭遇未为过酷于他人。汝辈今日虽求与我一面,亦我此三十一年来之愿望。若天佑我国家、我民族,或最近将来能达此望,则何幸如之!或汝辈急欲与我一面,能否在港一晤,较近可能。幸汝辈再有以告我。

我此两年多来双目已近失明㈢,不能阅报,不能读书,惟尚能握笔亲自写字,此书即我之亲笔;并亦仍有写作。此皆汝辈后母㈣长日侍奉乃能有此,我一人则常日闭门。倘能在港见面,当勉可如意;如长途跋涉,进了大陆,即不愿亦不能再离,此则恐非今日之所能望耳。此函盼遍示汝兄弟姐妹均能一读,亦盼他们能人人有信来,纵不能立时相见,亦可释积念之万一也。不能立时见面,不得已而思其次,乃望时见来信。想在汝辈或亦易为之。专此不别。

逊儿:

你第二信已读到。你想读我书,我讲历史第一部重要的乃对日抗战时在云南宜良所写的《国史大纲》。此书在大陆定可找到,盼你能细细诵读三、四遍,必有可得。又我在无锡第三师范任课时写有《论语要略》一书,收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中。此书在大陆亦定可找到。盼你能细细玩诵此两书,当值你终身受用。我今托香港新亚金院长寄上《中国历史精神》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两本。此两书在香港投考大学必先诵读,故先寄上。

我在此去香港须在八月杪、九月初。你们来,火车票须能经由广州直达九龙,千万不得在广州停留等车。此事务盼注意。易儿最好能同来,明年我再去香港事不易。彼补习英文需要何等书,盼开书名来。在台多此等书,或易购买。你在清华任何课目,盼便告知。余续详。此询近好。

逊儿又鉴:

你们此次申请来港,有事首当注(意)。务须将出国手续与申请入港手续同时办妥,俾可于抵达广州后即换乘火车来港,最多于广州停宿一宵或两宵。否则若于抵达广州后再办申请入港手续,则必以较长时期在广州守候,此事万万不妥。千期勿到广州后进退两难。此事务希注意。我夫妇在此办理出境手续后,即继续申请入港手续。预期于八月中旬必可办妥,当于八月杪或九月初抵港。万一你们手续有困难,则只可盼在寒假时见面。此层盼告你大哥为要。

逊儿:

你两次来信均(收)到,贺麟先生之弟已访到,其夫妇并亲来我家。此后贺先生最好能另觅一中间人,或在港,或在美,托其转遞信件。至于我处已有你们兄妹五人来信,再为别人转信,亦不方便也。

伟长闻于明年春或可再到香港届时我夫妇或去港与彼一面。易儿能偕其同来最好。我与易已三十二年不见面。你们继母亦很盼能和其见一面。倘彼去美国后欲从美来台与我们见面,此事无把握,恐不易。能在其去美前先见一面最佳。倘其去美后能来台再见固甚佳,则此后再商可也。盼告易能明春与伟长同来港则最佳。并盼决定早告,使我们在此有准备。

汝继母寄来我著书一大包,可十数种,不知收到否?为念。此次汝继母又寄去她写的《中国教育史》及《楼廊闲话》两种,盼能收到。彼之《楼廊闲话》,按月写一篇,刻已写出四十余篇。大概明年或可续印第二册。其中有好几篇转载于在美国发行之《中国时报》中,甚受人注意也。

我最近曾在此故宫博物院讲“中国人生哲学”,连续四讲。由继母从录音机中写出,再逐句读我听,由我改定再录正稿,须再读我听,再一次改定。全稿约近三万字。以此连日极忙。我自双目失明后,每稿都如此,非彼在旁则无可完稿。故彼忙尤胜过我几倍。若要用一书记,则非经济能力所及,亦无可奈何也。

汝能改换工作,暂不任课、专力读书最佳。否则亦需另换一课,一面教一面准备自己学,俾他日能对自己学问上立一根基。此事最要,千万谋得此机会,勿忽勿忽。

郦家驹、洪廷彦两人,我盼你常能接近他们。你该以长一辈礼事之,常向他们请教。你只说我来信教你如此,他们必会亲近你,教你在中国史学上如何进修,该看什么书,该注意哪些问题,对你此下做学问必有益处。倘你继母寄来的书。你收到可由他们拿去读。他们会教你先读何书、细读何书。你须依他们话,遇有问题问他们,亦可来书问我。此外我想不起他人。他们或许教你接近何人,俾你可和年事稍长的学术界接近。

你寄来的氈垫已接到。此下不必再寄。如易来港,或伟长来,可再带几双来;但千万勿再寄。

带给大阿姨的电垫,老六来信说她用来坐,容易坏。可在腰背手等酸痛时用。

关于《史学期刊》等书可不寄来。只遇伟长与易来时选带几本来即可。总之,勿寄东西。因港方转来不便。你的来信,我已能约略看得见。我从港返后,又好几次去新竹,似乎眼睛有进步。或许到明年能见易,我的眼睛能更好些。

我的《国史大纲》,清华应该有。盼你细读,并可两遍三遍读,匆匆读一遍决无用。好了,下次再写。遥想你全家好。

逊儿:

你来信已收到。你后母寄你各书知亦收到,其中有《湖上闲思录》一种,乃我在江南大学时所写,其时郦、洪两位,亦同时从我在江南大学,故特先寄两册分赠他们两人。其他各书,你收到后须逐书一一细读,万勿粗心求速,随便翻阅,将一无所得;而成了习惯,将永无进步可期。此层务盼注意。寄去各书目,可转告郦、洪两位。他们倘需看,可暂先借与阅看。如他们遇某书爱读,你可来信,可再络续邮寄给他们。拙、易两人之两子升入大学者,亦可在此各书中分别由他们试读。寄去各书内,或在教人如何修养做人,或在指示学问从入之门径。你已年过四十,倘读此数书觉有兴会,一可循此好好做人,一可走上自己研究之门径。盼能从此努力,再过三十年,自可从此走上一道路。惟盼勿心急心粗则为主要。我又前信所嘱,盼早求转换任务。此乃你最先当注意之事。勿忽勿忽。此次所寄各书,亦盼钞一名单,便中转告拙、行、辉三人。如他们想看何书,嘱他们直接来信,我可在此付邮,不必再从你处转去。

专此不别,余待续及。

逊儿:

十二月十八日来信及贺年卡收到。惟尚有前信内附照片几张,则至今未到,不知因何遗失。此下来信,务盼写明前一信何时寄出,倘有遗失俾可得知并加检查。

数日前晤金院长,知请伟长赴港讲学当在明年三、四月间,届时极盼易能偕之同行。倘失此机会,此后易赴美后恐见面更不易。夜长梦多,不知到何年何月再得一面耳。我夫妇若赴港,为期当仍以一星期为限。倘伟长须留港稍久,想易一人先返亦无大困难也。

日前继母寄你与易一书,内附我与贺麟先生㈡一纸及《师友杂忆》两篇,不知收到否?已转去否?

你是否能读我书,爱读何书及讨论何方面者,盼来函详告,俾略知你性情所近,续有指导。余续及。

逊儿:

你连来了三次信,均已收到。我们因事忙,还未修复。今日是阴历新年的十一日,始得闲暇,乃修此函。你来信说及读我《中国历史精神》及《中国学术通义》两书,所述感想两端,均有见解,并甚扼要。惟盼你读我书,勿心急贪多。须仔细缓看,得一点是一点。遇有能欣赏体悟处,须反覆重读。一书看两遍尽不妨。寄来书太多,万弗欲速,匆匆看过,将全无益处。如《朱子新学案》等太涉专门,可勿轻易涉猎。遇读一书有心得,可继续在来信中提及。俾我略知你性及学问基础,庶可有所指示。你信上提及为我写年谱,此事万非你所能,幸勿存此相(想)。其他书籍,方便当络续再寄。

伟长当于阴历新年中返平。不知彼对再次来港事能有决定否?极盼易能与偕来,盼随时函告。你读我书外,盼多选读些古书。

《论语新解》最盼细读,俾可养成诵读古书之习惯。你对古书能有通体读过而觉有兴趣的,盼你告诉几部书名。你所性近,亦能自知否?盼试述之。你年事已不轻,并在学术界做事,幸加努力,不以无知无识,虚度此生,则我所望也。能懂得一些是一些,万勿轻发大理论大意见,误己误人。切戒切戒。

有朱光潜先生不知其人尚健在否?倘有机缘,可寻往一访,告我相念之意。除学问进修事外,外面事最好勿参加,安分守己,是为第一要务。

专此不别。

逊儿:

四月来信,提出几问题,知你读书用心,颇有欣慰。

首先是知命与求仁的问题。求仁由己,说可由我自己做主,但仁道不行,则我一人不能做主。我以外尚有别人;别人不如此,大群不如此,只有归之于命。所以人贵能学,又贵能教,知命与求仁间,并无矛盾冲突之存在。

孟子言反身而诚,一切学问行为全贵反求诸己。要使此心诚如此,始谓好学,使为有行。若其心不诚,则全无学问行为可言。

《中庸》言天命之谓性,性是天赋的。能全此性,遵此命,始是真实人生。中国俗言性命,即指人之生命言。此中实涵甚深哲理。再读《中国通俗思想讲话》此一讲可知。宋儒言理字即指性命言。此处较复杂,学有进步自知,莫急切求之。

至问此下读何书,此须看你自己兴趣与你的程度。只我所著各书,先读你喜欢的、感兴趣的,通读一书自能再读他书;古书也如此,并无一定次序。但重要的必该读,不重要的可不读。 在我著书中已举出了数十种,不望你全读,但愿你能挑此数十种先读,且勿滥读他书。

以下有问题盼时时来问,得我答后仍捡原书细读自知。

附来张先生一纸所论甚细,但此等只属材料问题,不关思想义理,不再致复。倘见面只告其我甚赞许即可。美澄来,得闻你们生活,甚慰。并盼你注意日常生活,能日臻健康为念。

逊儿:

顷有人自北平返港,告于北大方面为汤锡予先生汇印纪念论文集,嘱抉一序。已仓促写成,兹特随函附寄,盼收到后即赴北大询问,汤一介君乃锡予先生之子,当亦在北大哲学系任教。可即将原稿面交。不知尚及付印否?为念,余详,汝母函中不赘及。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云南士恒国学公益”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