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辣讲真话 微博时代正缺这样的历史学家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爱吃辣讲真话 微博时代正缺这样的历史学家

陈旭麓先生的《浮想录》再版,这书名气略小,影响不大。

书里只是微博式的浮想,并没有形成一套摄人心魄的理论,也没有开创范式的雄心,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看起来就是一个老头儿在絮絮叨叨,讲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评论一些学术内外的八卦。

跟出版社编辑聊时,编辑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做陈先生这本书,没抱着赚钱盈利的想法,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心愿。”

这个时代还有人谈情怀?编辑愿意,我们也愿意。

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更愿意推荐陈旭麓这个人。

01 永远的副教授

2011年的时候,《南方人物周刊》有一篇纪念陈旭麓的文章,标题是“永远的副教授陈旭麓”。

湖南湘乡人,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

弟子茅海建教授也指出,“陈先生是当年全国独有的三级副教授”。中国近代史领域能够奉为传世之作的有多少?人人心里有杆秤。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必然会在榜单的前几位,这书有一些穿越时代的见解,即使今时今日读来也颇让人有所启发。

可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学教授的职位成百上千,却偏偏匀不出来一个位置给陈旭麓,耐人寻味。

还好,一个历史学家的价值最终是看他的学术影响力,他的研究著作,而不是看他的职位职称和帽子。学者又不是武侠小说、漫画、网文创作者,不以著作数量论英雄。只要读过陈旭麓的著作大概都能体会到他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以及他坚持独立思考的人格。

02 学术江湖多浅滩 ……

不给陈旭麓评上教授其实很好找理由,他只有本科学历,还不是985、211名校。放在今天,别说评教授了,招聘入职都过不了行政那一关。

看看他的求学履历,长沙孔道国专-无锡国专-大夏大学,绝对不算民国时期的一流名校。民国的双一流大学是哪些?清华、北大、燕京、浙大、南开、中央大学等,我们所熟悉的民国学术大佬,多是在这些学校辗转腾挪。

陈旭麓的大夏大学是哪家?很多人根本没听过。 这出身,混学术圈,难!

本来,他一个小本科要行走学术江湖还可以报考下陈寅恪、顾颉刚、傅斯年、胡适这些学术大佬的研究生,提高一下身位,可陈旭麓研究兴趣不在古代史,按湖南人耿直的性格,也似乎不太屑于做这些事,自己非要闯出一片名堂。

于是,他连研究生都没去考,就揣着一个大夏大学本科生的名头开始勇闯学术界。

今天的本科生能留校任教?做梦。民国时期也好不到那里去。陈旭麓只得先到中学里教书,积累经验,费尽周折才以行政人员的身份重回大夏大学,再从行政职务兼做学问,最终拿到了大夏大学历史系的教职。这路比常人崎岖波折。

有意思的是,陈旭麓1947年后被聘为大夏大学的讲师,讲授中国通史,后被聘为副教授。1949年2月,他竟然被上海的圣约翰大学聘为教授。要知道,当时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地位绝不输于今日的复旦,有 东方哈佛 之称,是与燕京大学齐名的教会学校。

我们所熟悉的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张爱玲、邹韬奋、林语堂、贝聿铭、吴宓等等名人都是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而陈旭麓竟然以本科学位拿到圣约翰的教授聘书,足见他的实力雄厚。

一边在二流学校大夏大学当副教授,一边在一流大学圣约翰兼任教授,这种倒挂的诡异现象,陈旭麓自己却又不好多说什么。大夏大学是他的母校,而他是个十分重情义的人。

03 爱吃辣,讲真话

湖南人爱吃辣,讲真话。

遇到难事,别人往往会绕着走,湖南人就偏偏硬着头皮走,头破血流也不惜。

有时候,这种蛮劲儿会让很多“聪明人”觉得可笑,但仔细想想,能干成大事儿往往需要这股子蛮劲儿。多少见风转舵的人,兜兜转转不过原地打转;多少遇事绕行,绕着绕着,就把自己饶晕了,反倒是一往无前坚定前行的人,能够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这么说,你想到了哪些湖南好汉?

陈旭麓就是一个,他入党后以笔为枪炮,轰击国民党的文章可以找来读读。这里只想说他1977年以后,《浮想录》中记载的一些微博式思考片段,不仅有一些学术性的思考,哲学式思辨,很多话或明或暗针砭时弊,读起来让人汗流浃背:

1、作者把思想变为语言,读者把语言变为思想,似是而非的语言容易揭穿,要破除人们习非成是的思想却要困难得多。(1977年7月)

2、 历史学看来是探索过去,实际上应该是为了现在与未来 ,那些食古不化的人,永远只知道历史就是历史。

3、中华民族有过自大,也有过自卑。 自大看不见世界 ,以为自己就是世界; 自卑则不敢看世界 ,以为外国都是高插云霄的珠穆朗玛峰。今天,也只有在今天才可以去研究和认识世界了。

4、政治家看到的是地平线上的东西,哲学家看到了地平线以外的东西, 历史学家记下了地平线上的东西,但要把视野从地平线引向地平线以外 。

5、宗教在激起热情,科学却是冷静分析。政治运动需要激情,所以常常和宗教接近。(1978-22)

6、革命以暴力行之,当之者靡;改革靠政令推行,政令之行否在官,而官常常是改革的主力,所以 改革比革命难 。(1979-46)

7、在政治上要变反对力量为拥护力量,在学术上要排除一切动摇和反对力量的干涉,才能有所成就。(1979-65)

8、近代中国人物的新陈代谢快,事物的新陈代谢却很慢,譬如铁路就争论了20年;小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喊要禁止,可是20世纪20年代的乡下还在给童女缠足。(1979-63)

9、史学家总结过去,政论家着眼现在,哲学家展望未来,但三者中的每一个又都要有其他两者的心思。(1980- 88)

10、民族壁垒可以阻挡侵略,也会封锁自己。学术、科学、文化的交流和研究,可以超越这个壁垒。(1980- 91)

11、没有批判,没有争鸣,学术就不能前进。但是,有时批判者比被批判者更荒谬,争鸣也常会是渣滓的泛起。(1980- 100)

12、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是研究历史和一切事物的方法。(1982-127)

13、左宗棠镇压西北回民是罪恶,收复新疆是功绩,而他的罪恶却是通向功绩之路,因为他不平定陕甘,他的大军是很难飞渡玉门关的。 幸福之门有时是通过罪恶打开的 。(1982-156)

14、传统思想,在其开始大都是合理的,一旦成为传统,它的惰性就越来越多。革命与改革在于对惰性的鞭打,鞭打得过了头,抛弃了其中的合理内容,传统又会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起来。(1983-182)

15、“ 事实是最有权威的发言人 ”,历史的权威就在此。(1984-229)

16、只顾写历史的逻辑,不问逻辑是否合乎历史,所以历史书多公式化。(1985-299)

17、儒学在近代中国的命运有两个:当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时它就交好运,传统是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的武器;当举起革新的旗帜时它就交厄运,传统是被批判的对象。

……

这类话太多,放在今天的微博上,绝对是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无论何种时代,陈旭麓这样具有独立思考人格和敏锐学术洞察力的学者,都值得人尊敬。

爱吃辣,讲真话,陈旭麓是个硬气历史学家。

原标题:爱吃辣、讲真话,微博时代正缺这样的历史学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