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颜真卿楷书都藏在哪些高校博物馆?(图)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甲骨、颜真卿楷书都藏在哪些高校博物馆?(图)

那些深藏于高校中的博物馆仿佛一位大隐隐于市的“隐者”,它们抛去了社会上的繁华喧嚣,保留着所在高校的特点与个性。高校博物馆,作为一校历史的见证者,是校史教育的最佳基地,它们凭借自身特有的地理位置与优势学科,又使得高校博物馆具有了不同于社会上博物馆的学术优势。今天,我们为大家盘点一些中国高校博物馆的重要馆藏,这其中,是否有你母校的身影呢?

复旦大学博物馆

1992年开馆

复旦大学博物馆有藏品两千多件,分别为河南省博物馆、洛阳文物工作队、上海博物馆等单位的捐赠品,以及复旦大学校图书馆、文博学院、生物系旧藏。从种类来看,涉及陶瓷器、青铜器等各类古代艺术珍品,其中历代古钱币收藏较为系统,三百余件殷商甲骨文片也弥足珍贵,还藏有一批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和美国抽象艺术画作。

甲骨6面拍摄示意

其中,对于甲骨的收藏是复旦大学馆藏的特色。复旦大学博物馆所藏的珍贵甲骨战后由原系教授胡厚宣先生收集,先经复旦大学图书馆,后转到历史系资料室,最后转到博物馆。胡厚宣在1947至1956年之间,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兼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甲骨学家与史学家。

甲骨文显微照片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1993年开馆

为何名为“赛克勒”?因为此座博物馆是由美国著名艺术品收藏家、慈善家亚瑟·姆·赛克勒先生赞助,才得以修建而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已走过26年的发展历程,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但通过馆内的藏品,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渊源——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当时,北大国学门内设编辑室、考古学研究室、歌谣研究室以及明清档案整理会等部门,同时又特别设立陈列室,陈列收藏的古器物及金石、甲骨拓本等文物。如今馆藏的许多精品便是当年师生们的旧藏。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的部分藏品并入北大,同时北大也有不少藏品并入其他学校和机构。之后,北大考古专业的师生在各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时带回的教学标本,亦成为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其中,北京大学藏秦简也属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重要馆藏之一。

北京大学藏秦简是继2009年获赠西汉竹书后,2010年初北大获赠的又一批秦代简牍。这批秦简是由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出资,抢救并捐赠与北京大学的一批流失海外的秦代简牍。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2008年开馆

中国人民大学建馆之初,筹备投入近100万元进行文物征集工作,先后四次赴内蒙古、新疆、河南、山东等地广泛征集、调拨文物。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地方兄弟单位的支持下,馆藏文物得到了丰富,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藏品年代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其中不乏精品文物。

辽代的银丝网格围棋盘

棋盘的整体是一个正方形小矮桌的形状,材质为珍贵的楠木,棋盘表面由银丝镶嵌成纵横各19道,四角用镂空花纹银片包裹,端庄古雅,展现出当时契丹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棋盘中的棋子为瓷质,其中白釉棋子51枚,酱黑釉的棋子45枚,共96枚。棋子直径2厘米,厚0.6厘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黑白棋子表面雕刻出人脸图案,格外生动精致,由此可以猜测,拥有此件棋盘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契丹贵族。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常设展览中, “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也独具特色。目前馆内藏有家书五万余封,从明末到21世纪,时间跨度长达400年。这些信件既从个人视角反映了大历史的风云变迁,也是撰写家庭及个人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衡维屏致平甫胞兄家书

梁启超致胡适信札

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陈独秀致胡适信札

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2002年开馆

1934年,美国传教士福开森向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捐赠了上千件珍贵文物,并以此筹建金陵大学古物陈列馆,从此揭开了南大文物收藏的序幕。由于对中国古代文物有着浓厚兴趣,福开森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数量相当可观的文物珍品,其中包括商周青铜器、殷墟甲骨、古书画和古陶瓷等。

除了福开森之外,许多南大的前辈们也都曾为南大文物收藏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的文学院和史学系即开始收藏殷墟甲骨,中央大学图书馆亦收藏有金石拓本和名人书法等文物。此后,商承祚、胡小石、李小缘、刘铭恕、徐益棠等人为收集各类文物,哪怕是处在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年代,抑或是经济困难的时期,都竭心尽力地抢救文物。如今,这9000余件珍贵文物,就静静地躺在南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内。

小克鼎

小克鼎是福开森捐赠品中最为珍贵的一件西周青铜器。克鼎原为一套,有大鼎1件、小鼎7件,是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孝王的礼器,因规格差别,分为大克鼎和小克鼎。大克鼎与其中一件小克鼎现藏上海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其余五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艺术博物馆、日本书道博物馆、日本滕井有邻馆、日本黑川文化研究所),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件小克鼎,带有铭文70余字,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南大博物馆中最具分量的西周青铜器。

小克鼎铭文拓片

《大观帖》卷六 翁方刚宋拓

福开森当年费尽心力,不惜一掷千金才收得这一传世孤本。《大观帖》是当年宋徽宗利用内府珍藏的前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命人摩勒上石之后的一个宋拓本。原本共十卷,南大收藏的是第六卷的大部分,计有22页之多。其他残存的几卷则分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南唐 王齐翰 勘书图(挑耳图),纵28.4cm,横65.7cm

南唐王齐翰的《勘书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国内唯一可以确认的五代画作。画面上钤有南唐国主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留有宋徽宗赵佶的两处"瘦金书"题字、卷后还有宋代著名文人苏东坡、苏子由兄弟和王晋卿的题跋,以及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等人的题跋,所以极为珍贵。据苏东坡于北宋元佑六年《跋南唐挑耳图》记载,此图先为著名画家王诜(晋卿)所有。王诜之后,此图转入朝奉大夫王定国手中。此期该图名曰《挑耳图》,后经宋徽宗赵佶御题命为《勘书图》,并题上了称赞之词"王齐翰妙笔"。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16年开馆

清华大学的艺术博物馆,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早在1926年, 在梁启超、王国维、李济等人的推动下成立了清华大学考古学陈列室,那时的考古学陈列室已具备教学博物馆的雏形。1947年,有感于普林斯顿大学作为国际一流大学在艺术品收藏上的责任与成就,吴泽霖、梁思成、陈梦家联名给当时的梅贻琦校长写信,建议创办大学博物馆。一年后,清华大学成立文物陈列室,并举办公开展览。到1950年,文物馆正式成立,两年后,清华文物馆馆藏品可达到13000余件。1999年,随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博物馆项目再次提上日程。2012年,在三位校友的支持下,博物馆开土动工,历时4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正式开馆。

《筮法》

根据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的研究,清华简中的《筮法》记载了民间的算卦者为民排忧解难的掛例。

《系年》(局部),简长44.6- 45厘米,共138支

简中文字为用毛笔书写的楚文字,所记史事内容上起西周之初,下到战国前期。

《耆夜》

2008年入藏清华的两千余片"清华简"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清华简”属于战国中期楚墓出土文物,数量一共约有 2500 枚(包括少数残断简),总字数近 6 万字,以经、史类经典为主。因为它未受到“焚书坑儒”的冲击,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先秦古籍的原貌。对于了解中华文明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研究简牍形制和古文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除此之外,书法界也逐渐渗入到对简牍的研究和学习之中。先秦的简牍对于了解书法的早期用笔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2019年开馆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创建缘起于“让中国艺术史回家”。方闻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艺术史学科在海外的创建与发展。由于他与其同事的卓越努力,中国艺术史目前已成为美国高校制度化的学科体系。2000年退休之后,方闻教授有感于艺术史学科在我国发展的滞后,立愿“把中国艺术史(学科)带回家”。2008年春天,方闻先生来到浙江大学,出席了“艺术史与考古学科建设讨论会”,为博物馆建设选址、规划,2009年,这一倡议在学校获得通过,2011年5月22日博物馆奠基,并于次年11月5日开工建设。为铭记方闻先生对中国艺术史研究和浙大艺博馆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博物馆中的图书馆命名为“方闻图书馆”。

谈到浙大艺博馆的“镇馆之宝”,当属林霄、陈钦夫妇及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捐赠的《唐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这块颜碑,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颜真卿宦游湖州时期的存世碑刻,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唐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左侧残高112厘米,右侧残高133厘米,宽约95.5厘米,厚约40厘米

此碑石质为石灰岩,据复原推测,全碑原高为270厘米。全碑四面环刻楷书,尚可清晰辨认266字,碑阴上部浅刻有篆字“柳文畅西亭记”。

碑文中的“西亭”,位于湖州苕溪之上。西亭原为南朝梁代太守柳恽建造,一时成为文人燕集之地;两百多年后,乌城县令李清,请颜真卿修缮西亭。大历十二年,西亭修缮完成,颜真卿亲自为此事撰书碑文《西亭记》。

碑文书法属于颜真卿成熟时期的楷书,用笔圆劲,横向笔画之间俯仰向背自然,从拓片可清晰看到横画足具弹性。“此外,作为文字世家,颜真卿对古体的偏爱,贯穿于他学书的始终,也体现于各个时期的碑板之中。”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薛龙春教授在即将发表的论文《颜真卿〈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读记》一文中谈到。

御愿经《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卷下》,纵27cm,横1056cm,日本奈良时期(768年)

整幅经卷点画精致,用笔灵动,结体工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东渡重要依据。此卷与收藏在日本正仓院的上卷被誉为“奈良时代写经双璧”。

吴泽霖、梁思成、陈梦家有感于普林斯顿大学作为国际一流大学在艺术品收藏上所肩负的责任与取得的成就,联名梅贻琦校长写信,建议创办大学博物馆。商承祚、胡小石、李小缘、刘铭恕、徐益棠等人为收集和抢救各类文物,即使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从未退缩。直至今日,高校博物馆从筹备到开馆也会经历几番波折,但这些都不会是他们放弃的理由,因为他们知道,服务于一所大学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让更多的人爱上博物馆,爱上文物是他们的使命。

(图片来源于各大高校官网及官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