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的主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孔子的形像也随着儒学的沉浮而内化为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从上层统治阶级到普通民众,广泛而深入的孔子及其儒学崇拜和学习使得大量艺术家、熟练画工和普通工匠参与到孔子图像的制作当中,使得孔子再也不是春秋时代那位不得志的教书先生,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一个无所不在的象征。顾领刚先生说:“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即在一个时代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孔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代孔子像是怎样演变的。
孔子夫妇楷木像高60厘米,孔子长袍大袖手捧朝笏,斤官夫大长裙垂地,二人形象生动。
楷木像的雕刻有两种说法,一为孔子之孙“述圣”子思雕刻,二说是孔子的弟子端木子贡(赐)所刻。关于子贡的雕刻传说感人至深: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悲痛不已,在孔子的坟前守墓三年,才依依不舍,挥泪惜别。但是,子贡却仍然不忍离去,于是在孔子墓前搭起茅屋,继续守了三年。这期间,子贡常常回忆老师生前的言行笑貌,于是砍来楷木,心思手摹,雕刻出孔子和斤官夫人的像。
2007年山东东平发现汉代壁画《孔子见老子》,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孔子像。
“孔子见老子”为汉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在为数不多的已出土汉代彩绘壁画墓中也有发现,表现的是“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段历史故事。
唐代画圣所绘《孔子行教像》。
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称孔庙的镇庙之宝,由复制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为山东省拓印最多的古迹拓本。《孔子行教像》整体画风完全符合吴道子的风格,画中孔子雍容大度,身体稍稍前倾,双手作揖,谦卑有礼。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透出圣人的智慧。作品用笔提按流转之间表现了画家娴熟的技法,深得“吴带当风”的精髓。画面上方题写:先师孔子行教像;右上方题写: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左下方落款:唐吴道子笔,并加盖一方印章。
南宋马思远所绘孔子像,现存最早的绢本孔子像。
孔子像并贊赞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石刻。石在浙江杭州。李龙绘,此为《宣圣及七十二圣贤像》之一。
明代《孔子燕居像》
明代嘉庆年间《宣圣遗像》1989年5月,济南市大明湖小学(原府学文庙所在地)在大成殿四周砌筑安全围墙工程中,发现卧埋于土中的“宣圣遗像”碑,即孔子画像碑。碑身已断为两截,经考古专家考证,孔子画像碑系济南文庙大成殿于明嘉靖年间重新大修以后,镌刻了这尊孔子画像碑,供奉于庙内的遗物。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为政以德”之态。
清代果亲王允礼所绘孔子像
孔子标准像,是在原吴道子版孔子像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的孔子像,比原来更加慈祥。2009年9月23日举行的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孔子像的主创人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胡希佳说:我们重点从形象定位和精神气质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体现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内涵,表现他的博大儒雅,孔子的这一标准像事件却引发了广泛争议。
西方人笔下的孔子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