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天空时在谈些什么?盘点中国古代三大天文学派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古人谈天空时在谈些什么?盘点中国古代三大天文学派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仰而视之,见天苍苍然;俯而视之,见地茫茫然。人们看见昼夜变换、寒暑更替,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看见月有阴晴圆缺,看见漫天星辰,井然有序,排列有致。这些现象自古便引起了人们对天地的思考。论述天地结构的论天学派顺势而生,众多的论天家共同谱写了天地结构的认识史。

一、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结构

中国古代关于天地结构的神话传说,主要用来解释日月星辰和天地为什么不坠不落的问题。《山海经》记载:“有人名曰鹓,……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重、黎处于西极,以日月星辰之行次。 鹓、重和黎是传说中管理天的人,鹓在天的正东方,而重和黎在天的正西方,他们共同推动日月星辰的有序运动,使昼夜的长短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关于日月星辰为什么不坠不落,并且能够不断规律运动的神话解释。

共工战祝融

关于天地为什么不坠不落,神话中多以天柱为解释。《淮南子》记载当时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然后“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之后“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开始移动,“地不满东南”,所以水向东南流动。而《三皇本纪》记载在共工怒触不周山后,天柱、地维崩折后,“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最后地平天成。女娲在天柱折断后,用鳌足代替天柱来支撑天,使天地不坠不落。

女娲补天

但以天柱来支撑天,仅仅是神话传说,并且无法构成一套学说。真正的论天家主要有三派说法: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

二、盖天说

盖天学派是最重要的论天学派之一,梁代祖暅《天文志》中记载盖天说有三种:“一云天如车盖,游乎八极之中;一云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边下;一云天如欹车盖,南高北下。”这里依次说的是平天说、《周髀算经》盖天说和周髀家盖天说三个流派。

周髀家盖天说记载于唐代李淳风撰写的《晋书·天文志上》和《隋书·天文志上》中。但这一说法与东汉王充的《论衡》中的“儒者说曰”相互应证。这种说法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说的是天和地的总体形态和这二者的相对位置,天像一个半圆的球,盖在地上,地面方正平直像棋盘一样承载着天。

李淳风和袁天罡

关于天体运转的问题周髀家盖天说记载:“日行一度,天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度。天左行,日月右行,与天相迎。”更是将其用磨和蚂蚁来比喻,将天比作磨盘,又将天比作蚂蚁。磨盘向左转,而蚂蚁在磨盘上向右爬动。但磨盘向左转的快,蚂蚁在磨盘上向右爬动的慢,所以看起来蚂蚁还是向左运动了。放在天和日月的上就是说,天每天都自东向西运转一周,而日月在天上和天一同左行。然后日月又以不同的速度自西向东向右运转,只是向右运转的速度较慢,所以每天还是东升西落。

另外一种盖天说存在于《周髀算经》中。这种盖天说认为“天似盖笠,地法覆盘。”说的是天像一顶正放的斗笠,地像一个倒着放的盆子,是两个相互平行的曲面。之后又说:“极下者高人所居六万里”、“天之中心亦高四旁六万里”、“天离地八万里”,将天与地之间的结构以数学模型表示出来。《周髀算经》中又引入内衡和外衡的概念,在内衡和外衡之间,均匀插入五个圆周,代表十个日道,组成七衡六间的太阳运动轨道,这个系统的中心为北极。然后太阳在每两衡之间的运动,进而来解释太阳在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周髀算经》盖天说示意图

还有一种盖天说是由东汉王充提出的平天说。王充批评前面的两种盖天说,并认为“天平正与地无异”。王充认为“人望不过十里,天地合矣。远,非合也。”看起来天四边低垂与地相合,但王充认为那都是因为视觉上的错误,实际上天并不低垂,并不合。王充还认为“天之行也,施气自然也。”说的是天体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气的运动带动日月星辰的运转。

三、宣夜说

宣夜说是中国古代天地结构理论的又一个重要派别,其学说因唐代李淳风记载而为人知晓。宣夜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汉时期的郗萌。郗萌的宣夜说宣扬天是无形、无体、无质的,还高远无极。他认为之所以天是苍色的,是因为是人的错觉,说人“眼瞀精绝”人视力难以看到天。总之,郗萌认为天实际上是没有形体、没有质地的的虚空,天广阔无垠,高不可及。

庄子

同时郗萌认为:“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需气。”这说的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是自然生成的,他们漂浮在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然后虚空中的日月星辰的运动都是气作用的结果。郗萌还认为北极星是不动的,而日月星辰没有附在天体中,而是自然分布在虚空之中。郗萌描绘了一幅日月星辰在充满气的无限大空间中、按照各自的规律运动的天体图。

宣夜说主张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其主张的源头追溯可以到庄子的《逍遥游》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也?”这其中就有天是无边无际的源泉。到了宋代宣夜说又有新的发展,邵雍在其《渔樵问答》中说:“天之体,无物之气也。”认为天就是无边无际的气。二程又认为:“天无形,地有形。”这又发扬了宣夜说认为天无形的观点。宣夜说关于天无边无际的观点更接近我们今天对天的总体认识。

四、浑天说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关于天体结构学说最重要的学派,浑天说也是在诸多论天学说中起主导作用。浑天说的起源一般追溯到战国到西汉时期,而浑天说的总结大成者是东汉的张衡。首先张衡认为天是圆的,并且在运动,《浑天仪注》记载:“天体如弹丸。”、“天转如车毂之运,周旋无端。”其次张衡认为天有南北两极,天环绕在地的外面,天和地同时浮在水面上。天和地又因为其之间存在的气,和天外面的气维持着平衡,所以天和地不坠不落。“天地各乘其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浑天说示意图

关于天地的大小、位置关系,张衡说:“浑天如鸡子,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张衡用鸡蛋来比喻天地,将天与地的相对位置和鸡蛋壳与鸡蛋黄的相对位置来比喻,这也体现了张衡认为天地是在不断演化和生长的思想。

张衡

张衡浑天说的出现,标志着浑天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各论天学派中起主导影响。后世浑天说不断发展,经历葛洪等人的论证,朱熹等人的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天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史君说

天文学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自然科学之一,受到历朝历代官方的重视。天地的结构一直以来都是论天家们所探讨的问题。这是对观象授时的进一步思考,论天家们不只是观察并记录天文现象,而且还对天文现象发生的内在原因进行深入探究。论天家对天地位置、大小和形状的总体看法的分歧讨论,使中国古代的天文思想不断深入发展,并留下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在近代中国古代天文学受到西方天文学的冲击而式微,但古代天文学却留给我们无数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在了解古代天文学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并发扬优秀的文化思想。

参考文献:

1、陈美东:《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版

2、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96版

3、闻一军:《周髀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