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 妹喜 玉藻前有什么关系?谈谈中日两国狐文化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狐狸 妹喜 玉藻前有什么关系?谈谈中日两国狐文化

关于狐狸传说的详细记载,文史君推荐两本书作为我们的参考。在中国,宋初李昉等编成的《太平广记》中有九卷的篇幅;而东邻日本的《今昔物语》也分三部分讲述了狐狸传说。

一、《太平广记》的狐

《太平广记》开篇第一卷第一篇《说狐》中,唐代狐具有变人之术,多为女子,且常为蛊魅的狐妖形象。文史君归纳出《太平广记》中狐的特征:

第一种是以狐喻妓。在《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中,唐河东薛迥在东都与娼妇玩乐,有一日午夜,娼请数次请求离开,薛迥交代看门人不开锁,娼妇便变成变成野狐,从储水窖中逃了出去。李建国在《中国狐文化》中认为“这是第一例狐妓故事,标志着狐妓原型——宋以后曾不断出现于小说之中——的建立。”认为这是“开创了以狐喻妓的先河,给娼妓文化注入新的观念。”

妲己,可能是最经典的“淫狐”形象之一了

后来,在淫狐的妖媚形象中,从性诱惑到正常婚恋,甚至成为了贤妻良母的角色。《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四中女狐一改之前蛊惑男子与其交接吸取精气的形象,李氏为计真育七子二女,随着丈夫东奔西走而毫无怨言。同样的还有卷四百五十一“贺兰进明”条。这些故事中的女狐已不再是风流的妖狐形象,而更多地表现出善的一面。

此外,还有狐男士人的形象。卷四百四十九中李元恭条中所载故事中,儒雅风流,江郎才俊,超凡脱俗,富有学识,具有非常明显的儒生文人特征。与其唐代士人和科举制度推行的背景相联系。故事中狐男通过抢占民女而达到与高位联姻的目的,反映了士人其时对门第的一种渴望。而狐男最终被道士所杀,反映了士人身份低微,希望落空的结局。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是一种其时代的映射。

现实世界的狐狸

二、《今昔物语》中的狐

《今昔物语》共分为天竺、震旦、本朝三部分,分别讲述印度、中国、日本的志怪故事,其中有关狐的故事,同样也可粗略地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被佛法救赎或者惩罚驱逐的狐。其中卷十四第五篇《为就死野干写法华人的故事》讲述了一名男子通过超度《法华经》使得死狐超度的故事。文章实际上是宣扬“佛法无边”。“狐”作为超度对象死而复生,而男子诵读《法华经》使狐狸复生,梦中醒来深受感动越发的坚定信仰,实际上故事更多地具有教化信众的功利意义。这也符合《今昔物语集》作为佛教故事集的特点。

伏见稻荷神社,位于日本京都

第二类是“狐变”,也就是所谓的狐妖作祟。卷二十七第三十九篇《狐变人妻形来家的故事》所载故事中狐的变化之术上升至与真人面孔丝毫不差的程度。

神社狐狸雕像

第三类主要讲狐狸善恶具有两面性。卷二十三第十七篇《尾张国女降伏美浓狐的故事》中狐为“娶狐为妻之人的第四代孙”,便是指上文中“狐直”传说中的夫妇。此篇中的狐并不是仅仅作恶,美浓狐懂得报恩,信守承诺,这是狐意象的一种“人性化”。狐并不再是单纯产生妖祟的兽性产物,而是拥有了人性。

葛饰北斋关于狐妖的图画

三、两作品中狐形象的异同表现

两书中狐形象的设定类似,以狐女为主;狐妖作祟的形式相近,都是变幻人形,诱惑男子,欺骗财物等。并且两书中的狐妖形象都体现了人性化色彩,狐形象具有善与恶的两面性。

狐狸面具

两书的差异也很明显。《今昔物语集》中更多体现了佛法教化的作用,例如一些狐通过佛法得到了救赎,一些狐被僧人做法惩罚驱逐,狐的结局与《太平广记》不同,关于狐作祟被暴露的结局,多是遁走,而非《太平广记》中的擒杀。

四、两作品狐形象存在异同的原因

(一)同:中国古典文化源流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在古代时期吸收学习了中国文化,中国古典文化源流对日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作品狐意象的蓝图上,日本狐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如今我们熟知的日本狐形象。中日狐形象的共同之处,说明了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的九尾狐

如上文所说,中国的九尾狐形象,在日本演变成最知名的“玉藻前”形象,并在传说的叙述中有着从中国逃往日本的时间逻辑联系。中国的狐形象蕴含的五行学说等理念影响了日本稻荷神的民间信仰。日本的稻荷信仰依照狐狸是土德的代表将稻荷神作为土地神祭拜,乞求五谷丰登,相生相克的理念无疑受到了中国的狐妖形象,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对中国早期瑞狐形象的继承。而中日两国的古典文化作品对于狐均有着两面性的评价。以日本为例,日本一方面有着狐幻化为人,欺骗人类的狡诈形象,一方面又有着稻荷神的祥瑞形象。同样中国也有着祥瑞和不祥的双重意象。

游戏中的“玉藻前”

虽然在《今昔物语集》中,狐的形象较为本土化和单一化,但在书中狐文化形象的内核仍与中国狐文化有相通之处。换言之,日本狐文化是一种脱胎于中国狐文化,加以本土化发展再创造的文学文化。

(二)异:日本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日本狐文化虽然与中国狐文化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差异。这是由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所造成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首先是双方在狐故事差异中体现出的自然观差异。中国在儒学影响下形成了人定胜天,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认为人处于自然界的最高地位,可以支配世间万物。体现在狐文化上便在于大多数狐均有着毙命的下场。而处于自然环境恶劣而对自然充满敬畏的日本人的自然观中,万物有灵,人是自然中的一员,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故事集《今昔物语集》中由于附加了佛教思想,日本人的自然观体现得更为明显,狐多是被惩罚而自行遁走,不存在狐被轻易杀死的情况。

《今昔物语集》书影

其次是对狐的感情色彩不同。汉唐之后中国志怪小说中对狐的态度多为排斥和贬低,仅有少数体现其“善”的一面。这是中国对于“物老成精”的一种对异类的排斥。而日本对于稻荷神社的崇拜,将对于瑞狐的崇拜上升为一种民间信仰。

文史君说:

中日文化虽然存在着国别差异,但在具体关照下又有着许多相似。日本狐文化源于中国,受当地价值观、宗教等因素影响和作用下,日本狐形象从中国狐形象中脱胎并不断本土化,形成了如今日本文学作品中极具有特色的日本狐形象和日本狐文化,反应在衍生的文学动漫影视作品中。

参考文献:

1.金伟译:《今昔物语集》,万卷出版社2006年版

2.(宋)李昉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

3.李建国:《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徐丽丽:《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作者:浩然文史·郑大嵩阳国学会)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