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敦煌精神?众学者齐聚“汲古论坛”深入研讨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何为敦煌精神?众学者齐聚“汲古论坛”深入研讨

2019年12月2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的“汲古论坛”第六场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敦煌历史文化与敦煌古代工匠”。敦煌文献研究所前所长马德主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李海波、山东大学文学院张鹏、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景天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玉平等四位学者对谈。论坛由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喻静主持,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崔红芬评议。

“汲古论坛”会议现场

敦煌石窟、敦煌遗书和保存在敦煌大地上的历史遗迹遗物,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古代工匠是敦煌石窟的营造者与敦煌艺术的创造者,是敦煌历史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甚至生命,留给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艺术财富。关于敦煌历代工匠的研究展示出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人类历史,敦煌精神首先是一种奉献、创造与包容的精神。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敦煌、敦煌历史文化和敦煌工匠精神,正承载着全人类的命运,从历史走向未来。

敦煌文献研究所前所长马德主谈

主谈人马德老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式展示并介绍了敦煌的历史、文化乃至文化遗存,特别是动情地介绍了一度受到忽视的“敦煌工匠”,他们既包括古代工匠也包括为了修复和维护敦煌文化遗存而倾其一生的当代学者。

四位对谈嘉宾(分别是: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李海波、山东大学文学院张鹏、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景天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玉平)

四位对谈嘉宾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围绕着敦煌工匠精神及其存在价值,从宗教服务和市场指向的视角下重新解读宗教文献的可能,像敦煌工匠一样在丝绸之路上默默进行精神传承的高僧群体,由敦煌研究延展到的西夏研究,以及人文学科的存在价值等问题展开交流。论坛在充满激情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主持: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喻静,评议: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崔红芬

“汲古论坛”依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取意赵朴初先生“汲古得修绠,开源引万流”题词。旨在研讨古代文史哲艺相关问题,关心跨学科、跨语际与跨文化议题,了解前沿新知,兼顾冷僻旧学,注重研究方法的更新和反思,促进人文学者的互动与沟通。自2019年3月以来,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场文化学术研讨,受到广泛好评。(文|霍明宇 图|胡子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