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刘雪松的“度书三问”|文度记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评论人刘雪松的“度书三问”|文度记

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文度记”设计了一个文度问卷——“度书三问”,分别是:1、过去之书:就您的阅读史来看,最想分享(推荐)什么书?为什么?2、现在之书:您正在读什么书?3、未来之书:您目前最期待读什么书?我们邀请了上百位读书人参与,他们的日常身份可能是出版人、评论人、公益人、法律人、出家人,或是教授、学者,此刻,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书人。往来无闲事,谈笑书与文。

推荐人:刘雪松(评论人)

1、【过去之书】《中国人(全译本)》,旧译《吾土吾民》

书名:《中国人(全译本)》 林语堂 著 学林出版社 1994年

理由:那时候还在军营,闲来写点散文、发点小说。读完之后想,我该干点别的了。于是进了报社,做副刊编辑、文艺记者。再后来,在评论这条道上,走得磕磕碰碰,却也不失正道。书中自有万千道,真正影响人一辈子的,没几个人,没几本书。林语堂算一个,鲁迅算一个。

2、【现在之书】《地平线》

书名: 《地平线》 [法]莫迪亚诺 著 徐和瑾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06月

理由:知天命的年纪,却也忙碌。读书不择,也非饥不择食。人生买的第一部外国文学书籍,便是法国文学。读《地平线》,算是情结。这把年纪,读书再无功利。就像地平线,可以博览,也会消失。就像作家笔下通往书店的那条路,明明有,却也会无。

3、【未来之书】《史记》

书名:《史记》 司马迁 著 中华书局 2006年6月

理由:学生时代,目的性太强的阅读方式,给我留下了最放不下的遗憾。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未来闲下来,最想仔细通读的便是《史记》。曾经阅读时,刻下的画面,一定得找回来。因功利而错过的、缺失的,一定要补回来。也算是,无功利阅读中的功利一种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