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环保人士汪永晨的“度书三问”|文度记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知名环保人士汪永晨的“度书三问”|文度记

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文度记”设计了一个文度问卷——“度书三问”,分别是:1、过去之书:就您的阅读史来看,最想分享(推荐)什么书?为什么?2、现在之书:您正在读什么书?3、未来之书:您目前最期待读什么书?我们邀请了上百位读书人参与,他们的日常身份可能是出版人、评论人、公益人、法律人、出家人,或是教授、学者,此刻,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书人。往来无闲事,谈笑书与文。

推荐人:汪永晨(环保人士)

1、【过去之书】《李鸿章》

书名:《李鸿章传》(图文典藏版)梁启超 著 博集天卷 出品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8年02月

理由:这是最新出版的一本介绍李鸿章出访欧洲和美国的书。读这本书是因为想看看,在争议颇多的人物李鸿章出访的时候,他是怎么样和外国人打交道的。

不同文化的碰撞,在这本书里是通过李鸿章出访时,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以及李鸿章对外国文化的尊重和自身的文化修养一起展示的。这期间,既有激烈的对峙,也有明争暗斗的较量,更有求同存异的磨合。很有意思的触摸与描绘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时的精彩博弈与融合过程。

在今天我们的外交处于一种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候,重看这本当年国之重臣出访,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交锋,直是感慨万分。

岁月沧桑,我们从这位当年的外交家身上可以看到,学到很多对今天依然有用的外交手段和情感交流。

读这样的书非常现实的意义就是用昨天的思想影响今天的行动。

2、【现在之书】《荒野与美国思想》

书名:《荒野与美国思想》[美] 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 著 侯文蕙 侯钧 译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理由:最近正在看《荒野与美国思想》,这本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书很详细的介绍了欧洲人刚到美国时,对荒野的恐惧及诅咒。但是随着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自然,文人们就开始对荒野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荒野是美国文化的一项基本构成,利用物质荒野的原材料,美国人建立了一种文明。上世纪90年代,国家公园的成立。总统罗斯福签署了将优胜美地列为国家名胜的法案。由此,对荒野的认知奠定了美国人关爱自然,及对自然的保护。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重读这本书是希望能够从自己到影响更多的人摆正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让我们对大自然重新认识有了可能。

正像这两天比尔盖茨所说的,这次新冠病毒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纠错的机会。

3、【未来之书】《寻根长江源》

书名:《寻根长江源》文扎 著 西安地图出版社 1990年01月

理由:因为最初宅家的日子,我正在写我们绿家园发起的“黄河十年行”的第3本书,《黄河纪事》。去年7月份我们最后一次走“黄河十年行”的时候,在黄河源曲玛莱县,采访了藏族学者文扎,他送给我了这本书。

这本书深深感动我的是藏族文化的传承,为什么能够延续至今。文扎认为,长江的水是有神性的,能够去除身上的病痛,高原人因此对长江有着很强烈的保护意识。比如他们从不捕捞长江中的鱼,他们甚至认为,捕捞长江中的鱼,罪孽就会报应到自己身上,所以高原人自古都会自觉地保护长江。文扎说:“你不能肤浅地把这种文化现象当成是一种迷信”,我认为这是高原人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的一种看法,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是高原人在生产生活中自然产生的一种观点,是人长期与大自然相处时形成的一种文化。

文扎一直致力于源文化的研究。他认为从哲学层面来说,源就是开始。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源就是精神和思想的源头,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它是河流的源头。

文扎认为,整个青藏高原,就是人类文明的源,这种地理精神的确认早已超出了地理发现意义上的确认,文化大于知识,文明大于文化,精神大于文明,正是这样的阐述让《寻根长江源》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

从根本上说,长江源文化就是一种游牧文化,长江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大自然的规律,并创造出了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