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王琳的“度书三问”|文度记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法律人王琳的“度书三问”|文度记

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文度记”设计了一个文度问卷——“度书三问”,分别是:1、过去之书:就您的阅读史来看,最想分享(推荐)什么书?为什么?2、现在之书:您正在读什么书?3、未来之书:您目前最期待读什么书?我们邀请了上百位读书人参与,他们的日常身份可能是出版人、评论人、公益人、法律人、出家人,或是教授、学者,此刻,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书人。往来无闲事,谈笑书与文。

推荐人:王琳(法律人)

1、【过去之书】《苏东坡传》(林语堂)

书名:《苏东坡传》林语堂 著 博集天卷 出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年06月

理由:少时不懂词中意,只是爱背“一蓑烟雨任平生”,自以为潇洒又特别。长大了才知道,年纪轻轻一帆风顺,在父母的荫庇下哪里见过什么“烟雨”?只是“少年爱说愁滋味”罢了。

东坡先生早已仙逝,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有那些才华横溢的词作,更有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和他那万古不朽的乐观主义。每当心情低落时,翻翻《苏东坡传》,疗效远胜心灵鸡汤。

2、【现在之书】《专家之死》( [美] 汤姆·尼科尔斯)

书名:《专家之死》[美] 汤姆·尼古拉斯 著 舒琦 译 中信出版社 2019年03月

理由:网络舆论场上反智主义盛行,中外概莫如此。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专家变“砖家”的机率似乎越来越多。

知识精英们看到的“专家之死”,不仅在抵制现有的智识体系,更是在抵制科学与客观理性。

我倒觉得,能坚守科学与客观理性的,从来都是少数人。“专家之死”的背后,最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多数人获得了话语权。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放大了不科学与不理性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很多时候,在具体的传播语境中,更易获得认同。这的确是个危险的时代。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专家之死”的B面,并不是专业的消亡。相反,世界更加依赖医生、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等各行各业的专家,专业的交融和专业的再细分是同时进行的,人类已离不开专家了。

举个很浅显的例子:一个反智主义者可以在网上大放厥词批评一位飞行员的飞行技能,但要他去开飞机,他一定会怼回去“我又不专业!”

3、【未来之书】网络文学代表作

理由:这些年,一直被互联网教育,也在这种被教育中获得观念的更新。但我一直不理解,是什么人喜欢看直播?(我五秒都坚持不了)是什么人喜欢看网络文学?(试着在各大文学网站挑排行前列的刷刷屏基本上翻不到第二页)

我可能不是直播、网文等消费对象,但我对大众消费和大众舆论颇感兴趣。去年零星看了电视剧《庆余年》,它讲了一个拥有现代民主思想的女子穿越回古代,且希望把爱、平等、人权、公义等观念也带回古代的故事。这位穿越者最终被皇权的捍卫者所杀。网络文学通过一个穿越的故事来讲思想和理念的碰撞,感觉与我翻阅过的大多数热门小说不大一样。希望未来还能找几本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学,坚持看下去,从中去寻找这个时代的印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