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胞物与”与“横渠四句”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民胞物与”与“横渠四句”

编者按:在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放射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轨迹。凤凰网国学特此推出专题《穿越两千五百年,寻找儒家14位圣贤》,呈现中南大学刘立夫教授“立夫讲国学”儒学篇系列课程,带您追寻儒家贤达们的身影。

“民胞物与”与“横渠四句”是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提出来的,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个著名思想主张。

自动播放

张载还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叫做“民胞物与”。什么叫“民胞物与”?就是要“大其心”,扩展自己的心量,把天地万物所有的东西都看做与自己生命相连的一部分。这个思想出自张载的《西铭》。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微小)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翻译过来是这样:天是我的父亲,地是我的母亲,我不过是天地间一个微小的存在。我的身体虽然微不足道,但精神可以引领天地的变化。天底下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兄弟,而万物皆与我同类。

这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万物一体!但是,张载毕竟是儒家的士大夫,他生活在一个等级社会,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看成一个样,否则岂不成了佛教的“众生平等”了吗?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句: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皇帝是天地的嫡长子,而大臣是嫡长子的管家。那个时代是等级社会,有皇帝,有官员,你得承认。我们今天讲民主平等,大家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能否认社会分工,政治身份有高低,有党员干部,也有平民百姓。张载接着说,尊敬长辈,慈爱弱小,要将天底下所有的人,无论是衰老残疾之人,还是孤苦无依之人,抑或是鳏夫寡妇,都视为我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这些话我们现在也同意。张载还说,我们要顺应天意,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要学习那些古往今来的道德模范。他最后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生也。贫贱忧戚,庸(用)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富贵福禄,是天地父母的恩赐,让我生活过得丰厚;贫贱忧愁,是天地父母的考验磨砺,让我走向成功。无论富贵贫贱,我都欣然接受,泰然处之。活一天就尽一天的义务,直到问心无愧地死去。

《西铭》很短,250来字,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还有佛教的《心经》,字数几乎一样。这个很有意思。文章不怕长,就怕短,用最少的文字写出最深刻、最有价值的思想,那才叫精品。《西铭》是张载自己的座右铭。后来很多人都觉得他写得太好了,可以作为所有读书人的座右铭。

大家都喜欢这几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它听起来特别响亮,也特别励志。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也引用过这段话。但是,我敢肯定,很多人只觉得他好听,励志,至于到底是什么意思就不管那么多了。

我们先来看它的出处。张载的原话和我们今天引用的话稍微有些不同,在《张载集》中有两个版本:

“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比较一下,后面两句的“往圣”、“去圣”意思一样,特指孔孟圣人。但是前面两句的措辞不同。一个是立志,一个是立心,一个是立道。经过朱熹等人的整理,才确定为今天我们常用的这四句话,冯友兰称之为“横渠四句”,读起来平仄抑扬,朗朗上口。怎么解释呢?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它只生养万物,没有任何私心。如果有心,也是廓然大公,正直无私,仁爱一切。所以,人才是“万物的尺度”,天地的“心”靠人去立。如果是“为天地立志”,这个志可以理解为“志向”、“志愿”,是一种愿力。张载是儒者,他要将仁爱无私的道德理想泽及天地万物。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立命就是让人过得好一点,别死于非命。说得通俗点,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张载写的都是“为生民立道”,字面意思是偏重于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估计是后人觉得“立命”比“立道”好,不能全搞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很重要。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这句话是有背景的,从韩愈、李翱那个时候就提出,孔子、孟子以后的1000多年,儒家已经不纯粹了,受佛老的影响很深,要重振儒家。二程、张载都有强烈使命感,要承接中断千年的儒家道统,自觉抵制佛道二教的诱惑。有人错误地以为,我只要多读点书,就是为往圣继绝学,实际上是为自己找门路,与孔孟的精神传统没有半点关系。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好像有点吹牛,其实不是。注意这里用的是“开太平”,古人解释这个“开”是希望的意思,立志继承圣人的理想和事业,希望天下永久太平。这是人生理想。如果是“致太平”,那意思就不同,做到万世太平,谁也没这个本事。

张载提出了很多富有原创性的思想,在宋明理学家中独树一帜。他博学通达,才能、学问、见识都很超拔,而且人格高尚,有圣贤气象。二程就说,自从孟子以后,读书人都没有张载那样的见识。这是极高的评价。但是,人无完人,二程却不赞同张载的太虚即气,二程说,形而下的东西叫做“气”,形而上的东西才是“理”,理比气高。这个意见到了朱熹那里,就有了复杂的“理气之辨”。

好了。张载就说到这里。宋明理学已经讲了四个代表人物,周敦颐、二程、张载,后来朱熹对他们进行了综合创新,集其大成,将理学推向一座全新的高峰。下次我们讲朱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