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画家“夏半边”夏圭山水画解析

宋代画家“夏半边”夏圭山水画解析

宋 夏圭 山庄暮雪图

一、“夏半边”式留白及形成因素

夏圭的山水画看似简单却饱含意境,“夏半边”的陈设方式在表现山水韵味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文人画意味,这种画面的大胆裁剪体现出了中国画“计白当黑”的美学标准,是画面“置陈布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 夏圭 雪溪放牧图页

“布势”中的“势”是独立于构图之外的存在,其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为气韵和气势。夏圭山水画中的大片留白使画面的黑白对比更为明显,视觉效果也更为强烈,运用对比来营造艺术效果是使画面含有生动之美的重要步骤。这种画面的空白与饱满、虚与实不仅是画面稳定的需要,也是展现画面气韵的必要存在。对比均衡才会有画面美的发展,“夏半边”式留白是夏圭对于保持画面均衡的运用与创新,同样是对中国山水画气韵表达的继承和创意性应用。

宋 夏圭 松溪泛月图

夏圭的《松溪泛月图》采用边角构图,这幅作品的空白面积较大,却巧妙地运用一轮圆月区分了天空与湖面,从而使画面变得完善。这种“夏半边”式留白,在画面布局中表现出了整幅作品的骨架气势,留白处的空无一物结合整幅画面却是点睛之笔,既表现出了湖面的广阔又为观赏者提供想象空间从而达到完整的视觉印象。

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

《雪堂客话图》是夏圭代表作之一,画面构图类似现代的对角线构图法,用山脉使画面分隔出两块空间,一块留白表现天空,一块留白代表湖面。图中对于画面留白面积安排的恰到好处,天空和湖水各占一半空白,这使画面产生均衡美的同时利于进一步的画面创作。

“夏半边”式构图的形成很大原因是夏圭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南宋时期国家领土不完整,宋朝只剩半壁江山,夏圭借助这种半边式构图传达个人对祖国残山剩水的悲愤之情。另一个因素是南宋之前山水画全景式构图发展成熟,如想在画面构图上更进一步,需要创新,从而出现“夏半边”式简洁构图。“夏半边”式构图多描绘江南山水之景,这与夏圭生活在南方的地理环境有关,其画面留白处多为水面、天空或者江南云雾,韵味十足。

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

二、夏圭山水画的透视分析

夏圭山水画中的物象主次分明,且多为近景和远景的描绘,没有中景的过渡,其空间透视的处理方式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焦点透视特点,并不完全类同于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中国传统山水画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与使用的绘画材料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绢素和宣纸不同于西方的画布在材质和规格上都存在差异,是不同的“取景框”,从而在透视上区别很大。而夏圭山水画的透视在焦点和散点上都有运用,长卷幅多用散点透视如《溪山清远图》,小品画幅有类似焦点透视的布局画法如《临流赋琴图》。

溪山清远图 局部

散点透视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透视法,《溪山清远图》类的长卷画幅的视角多变,气韵感浓厚,显然运用的散点透视法。观赏此类卷轴作品多是移动视线进行观赏,寻求游览于画中的视觉体验,焦点透视法也就不适用于这类画幅作品。

临流赋琴图

中国山水画中的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而夏圭山水画中对于“虚”的表现不仅仅是淡墨更多的是运用空白来与“实”形成视觉透视的效果。《临流赋琴图》呈现的是一人在溪边树下抚琴的画面,图中视角单一,溪流近宽远窄直至一片空白,这种表现手法明显具有焦点透视的特点。

梧竹溪堂图

人们观赏景物在视觉固定时所看到的视觉真相往往是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高远低的。《梧竹溪堂图》中描绘的远山相比较近景中林木、房屋的大与实显得小而虚,这种对比在画面中并不突兀反而和谐就是运用了一定焦点透视的原理。在极为有限的画幅尺寸中,夏圭运用视觉透视产生的繁简差距和虚实对比,表现出了其对视觉透视的深刻理解和先进的艺术理念。

宋 夏圭 雨余烟树图

夏圭在画面焦点透视方面并未如西方画家那样一味地追求视觉上的唯一灭点,而是运用其独特的画面表现方式来绘制其作品——善用简洁的构图体现其对空间透视的理解。在夏圭山水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根据不同画幅尺寸运用不同透视原则来使画面和谐,反应出其艺术理论知识丰富和艺术语言的多样性,这也使其画面具有视觉上的真实性和自然朴素的风格特征。

宋 夏圭 山腰楼观图页

宋 夏圭 烟岫林居图页

宋 夏圭 泽畔疾风图

宋 夏圭 梅下读书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