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河南,不止有《唐宫夜宴》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出圈的河南,不止有《唐宫夜宴》

2021年,最受欢迎的春晚节目是什么?

5分钟、5次热搜、108万讨论量、20.4亿播放量、25亿阅读量、各大投票榜第一……

即使你不看春晚,你也一定听说过它——估计谁也想不到,来自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会从各大卫视的混战中突出重围,成为最大的那匹黑马。

腊月二十九,

走进河南博物院的奇妙夜

《唐宫夜宴》,原名《唐俑》,是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节目,展现了14名唐朝少女参加一场晚宴前后的表现,是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参赛作品。

在河南春晚的舞台上,原本定格在博物馆陈列柜中的14位唐朝少女,忽然间开始动了起来,在虚拟的博物馆场景中嬉戏打闹,向大家展现了一个“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博物馆奇妙夜。

在短短的5分钟内,她们穿梭于山水与夜幕中,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神态:

有的人优雅端庄、演奏着千年琵琶;有的人顾影自怜、端详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有的人虎头虎脑,时不时走错步伐、撞到队友……

当磅礴大气的号角声响起,尚在玩耍的少女们,又迅速收敛起来,整装待发。

最后,14位灵动娇憨的少女在晚宴现场化身惊鸿仙子,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画面刻画得淋漓尽致,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难得的视听盛宴。

“滴,您的李世民体验卡已到账。”

千年前的大唐盛世,也不过如此。

《唐宫夜宴》爆火之后,节目幕后的创作故事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主创团队坦言,《唐宫夜宴》的创作原型,来源于唐三彩中的舞乐俑;而 “博物馆奇妙夜”般的创作形式,则借鉴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及电影《玩具总动员》:

“我们去了很多家博物馆参观,其中有一组唐代乐俑,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就开始想象,如果这些唐代乐俑在博物馆里‘活’起来,把我们带到一千多年以前,会是什么场景?”

不少观众表示,《唐宫夜宴》最后的定格造型,让他们想起了河南博物院的彩绘陶坐姿伎乐女俑。

团队的构思很精彩,但实践起来并非易事。

为了还原唐朝少女们丰腴的体态与妆容,14名演员在鬓眉之间化上了形如满月的斜红妆,穿上了塞住海绵的特制连体衣。

节目组本还想尝试用特效化妆技术将脸部变得圆润,因经费不足作罢,最终从吃葡萄的动作里获得了灵感,改成嘴里含着医用棉球进行演出。

一天录制下来,14名小姐姐已经大汗淋漓,而后期的工作人员还要继续接力,运用5G+AR的技术,通过宫墙透视、场景切换等手法,完成视觉特效上的处理。

《唐宫夜宴》使用了“古典舞+现代科技”的呈现手法,在春晚的舞台上已经是一种进步了。

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将出土的文物作为贯穿整个节目的彩蛋,向观众展现了河南数千年来的文化底蕴:

静静躺在陈列柜里的,有春秋的“莲鹤方壶”、商代的“妇好鸮(xiāo)尊”、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这些文物都属于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作为背景出现的《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千里江山图》等知名画作,让人意犹未尽。

事实上,早在2020年的河南春晚,郑州歌舞剧院的《水月洛神》就将曹植的《洛神赋》《七步诗》与“诗书礼乐舞”这些元素融合,进行了全新的艺术表达,为后来的《唐宫夜宴》奠定了基础,也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难怪观众看完直呼: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后别说什么‘老百姓不懂高雅艺术’了,我们对美的感受还是很准确的。”

春晚过后,观众们自发开启了“寻宝游戏”。

河南春晚的出圈,并不是偶然

有人说,河南春晚的出圈,是“一副烂牌打出了王炸”。

2021年的河南春晚,节目预算只有500万元,远远没有其他卫视充足。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河南春晚还曾经两次更改场地,将演员人数缩减至原来的1/5,将伴舞的小朋友在不同节目中循环使用,可谓“条件极其有限”。

河南春晚的总导演陈雷表示,从晚会的最终方案确定到节目正式播出,只有短短10天的时间。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大家身兼多职,人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导演亲自下场写台词、鼓手伴奏完马上变rapper、每个节目的编曲都由神秘男子“杨洋”完成......

要顺利完成一台晚会尚且不易,要将其做得出彩,更是难上加难。

看着这“土到极致就是潮”的开场牛牛,你能想到后面会有这么多的宝藏节目吗?

但幸运的是,这群人正好赶上了河南广电改革。

2021年的河南春晚采用了竞聘制,总导演的人选并不是论资排辈,而是通过两轮的公平展示来确定。年轻的80后、90后第一次成为春晚幕后的主力军,也得以用不断创新的方式,在春晚的舞台上大展拳脚,打出一套“传统×现代”的组合拳。

整场河南春晚看下来,可以说是瑕不掩瑜,出圈的远远不止一支《唐宫夜宴》:

国乐演奏节目《新春国乐畅想曲》,就邀请到了国乐大师方锦龙。他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郑州0371乐队跨界合作,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古乐与现代音乐融合起来,不仅吹响了河南出土的千年骨笛,还演奏了《沧海一声笑》《少林寺》《斗地主》等风格迥异的歌曲,展现出了国乐包罗万象的一面。

戏曲串烧节目《白衣执甲》,则将河南的传统豫剧与医护人员的抗疫事迹结合起来,让知名的豫剧艺术家与医护工作人员一起合唱了《穆桂英挂帅》《天仙配》《花木兰》选段。

2020年2月23日,河南的医护人员李俊姗驰援武汉市第四医院,在安抚一位确诊新冠的病人时,唱起了家乡的豫剧《穆桂英挂帅》;2021年2月10日,李俊姗站在河南春晚的舞台上演唱这段豫剧,唱词一字未改,却句句应景,令人动情:

“头带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帅字旗飘如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一不为官二不为宦,为的是咱大宋江山和黎民,此一番到在两军阵,我不杀安王贼,我不回家门啊!”

2020年1月31日,河南周口的护士刘海燕因为处在抗疫一线,与9岁的女儿程诗只能隔空相抱;时隔一年,她们终于重新手牵着手,走到了河南春晚的舞台上,唱起了《花木兰》: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个不如男!”

值得一提的是,《白衣执甲》中的豫剧选段,都以女性视角为主,特别讴歌了女性医护人员在抗疫工作中的奉献;而“抗疫英雄×豫剧艺术家”的合唱形式,也真正印证了“每个河南人,都会唱一段戏曲”这句话。

太极表演节目《天地之中》,没有按部就班地表演太极功夫,而是将太极与航天联系在一起,用河南的观星台、浑天仪、火箭等科幻元素,诠释了国人千年来一脉相承的“飞天梦”,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太极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

正如观众@Kafkasan所评价,这是河南独有的“两掺”晚会,也是只有河南才能交出的答卷:

“河南最大的特色就是两掺,胡辣汤掺豆腐脑、土豆粉掺刀削面。在这场河南春晚上,古筝可以给RAP伴奏,赛博朋克可以与广场舞融合,传统与科技交融,古老与现代碰撞,阳春白雪爱上了下里巴人。这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解构,也是河南的土味‘两掺’。”

在节目《我们能》中,人们齐心协力救回小女孩的画面,让人看得泪水涟涟。

它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春节期间,河南共接待旅游人数3400.68万人次,旅游收入147.59亿元,比2019年春节增长5.87%。

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河南博物院前大排400余米的长龙,只为一睹《唐宫夜宴》中出现过的镇馆之宝,这正是春晚节目出圈后的积极效果。

河南博物院也早有准备,向游客推出了极具新意的考古盲盒、古钱币巧克力等文创周边——

2020年12月,河南博物院就推出了“失传的宝物”系列盲盒,将不同时期出土的珍稀文物埋藏在特制的泥土中,并附赠迷你版的考古工具,尽可能还原考古的现场,让考古爱好者感受发现文物的惊喜瞬间——

有意思的是,你也可能什么都挖不到,而这正是考古行为的不可预料之处。这个时候,玩家可以凭借盲盒上的编码,向店家兑换写有“兢兢业业”的勋章。

今年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推出了新年限量版“考古盲盒”,在仿制的文物中增加了一枚“压胜钱”,相当于如今的压岁钱;同时还上新了“古钱币”巧克力,以春秋、战国、新莽、西汉、北宋、北齐等朝代的古钱币为原型,并与考古盲盒进行了梦幻联动——

“购买考古盲盒的顾客在挖到任意8枚钱币后,可以免费兑换一盒‘古钱币’巧克力,这样‘压岁钱’就实现了‘流通价值’。”

河南博物院在腊月二十九上架的1.2万个考古盲盒,不到5天就已经全部售罄,而新推出的“古钱币”巧克力,也被抢购一空。对于这种诚意满满又创意十足的产品,大家显然十分买账。

有句评价是这么说的:“河南不是不火,而是火得太晚了。”

的确,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的河南,本就积淀着数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份姗姗来迟的关注,确实不值得让人大惊小怪。

与其将它比喻成“一直默默用功、终于受到表扬的乖孩子”,倒不如说它是个长期不得要领的学生,终于摸到了窍门,找到了最适合展现自己的方式,开始了质的飞跃。

不论是2020年初让人们印象深刻的硬核防疫标语,还是2021年初惊艳全场的春晚表演,河南都打出了充满特色的组合拳,在“土潮”与“新潮”之间闯出了一条路,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出圈范式——

河南不需要刻意琢磨流量,因为它自己就是最好的流量。

不是华夏吹来世界风,而是世界吹来华夏风——这才是一个文化大省该有的自信与魅力。

参考资料

[1] 老家河南,春晚当潮真“中”!︱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 河南春晚“出圈”密码︱猛犸新闻

[3] 为什么是考古盲盒?︱河南博物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