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与魏晋南北朝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花鸟画与魏晋南北朝

西周 青铜器凤鸟图纹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花鸟画。

花虫鸟兽从背景和陪衬的位置独立,以卷轴样式流行开来,其技法的工笔和装饰性特点,明显受西域壁画影响。花鸟画出现后,与人物画、山水画构成了中国美术三大基本样式。

于是,引出一个问题:花鸟画能在魏晋南北朝独立成科,并且主要在宫廷中发展,被君主、贵族、士大夫喜爱、收藏。成因是什么呢?

孔六庆先生在他的巨著《中国花鸟画史》中认为:“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独立,是人们在审美情感、社会生活、绘画表现等方面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

这个“自然而然说”,很值得商榷。我不认为是自然而然,花鸟画独立成科应该有更深刻的原因。我的观点如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卷

一、 花鸟画独立成科的历史大背景

简述一下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这段跨度近四百年的历史,可以说特别。哪里特别呢?

首先,王朝迭出,战乱频仍;其次,学术思想极为活跃;再有,宗教、艺术、文学创作繁荣兴盛。

第一个要说曹操,曹氏家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公元220—265年)。

第二个是司马懿,司马家族取代曹氏家族,武帝(司马炎)在北方建立西晋(公元265—317年)。

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三代逐步确立了贵族制。

武帝司马炎290年驾崩。皇室内斗引发“八王之乱”,战乱使得长安、邺城、洛阳多次被焚毁,造成几十万人死亡和数百万难民。

“八王之乱“后又有“永嘉之乱”,永嘉之乱的主角是匈奴。

公元304年到439年,由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民族引起,或与汉族或五个民族之间争夺厮杀,历史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公元317年在江南,司马睿接受了北方抵抗胡族的晋朝诸将、鲜卑的段部和慕容部的推戴,建立东晋。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建立南朝“宋”政权。到隋朝灭了南陈为止,此阶段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历史上总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包括宋、齐、梁、陈四朝;

北朝(公元386年—589年)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日本历史学家,川本芳昭在其著作《中华的崩溃与扩大 魏晋南北朝》书中认为,“贵族制”和“民族问题”,是魏晋南北朝的两大时代特征。

江南是贵族云集的地方。建邺(今南京),曾经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历代宫廷所在地。同时是魏晋南北朝花鸟画的重要发展地。

花鸟画能够独立成科并持续发展,是成熟的贵族制度,富裕的贵族阶级,夯实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以及建立了人才储备和营造了艺术的氛围。

湖南长沙博物馆藏帛画人与凤鸟夔龙

二、 鸟兽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

花鸟画这个概念在西方绘画中是没有的,这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范围及其宽泛,几乎包含了人的世界中一切植物、动物、鸟类。既有日常生活用品,又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同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还创造了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鸟类形象。

中国以农业立国,依赖自然推崇天人和谐。从远古的巫术开始,中国文化就有对鸟兽的图腾崇拜。

《周易》的“四象”,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东西南北四方,望朔上弦下弦,四象是: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十二生肖也是十二个动物形象。在礼器、生活实用器皿上,鸟兽、花纹随处可见。

比如,新石器时代的陶制钵、盆、瓶、上的图案彩绘;商周青铜礼器方鼎、鸟樽,觥上的鸟兽图形或图纹。

中国儒家、老庄思想都是敬畏“天”的,鸟兽是天神与人间信息沟通的使者。《楚辞•九歌》篇就描绘了此情景,天神下凡乘坐的是两条龙驾驭的车。

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鸟兽如:饕餮、肥遗、夔、龙、虬,《山海经》、《吕氏春秋》、《说文》、《离骚》里都有记载。还有,庄子《逍遥游》里的“鲲”““、“鹏”;《山海经》里面的灵异禽兽。

这些器皿上的鸟兽形象,并非单纯为了好看,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纯粹装饰物。

《艺术、神话与祭祀》一书的作者,(美)张光直著 刘静 乌鲁木加甫 译。张光直说到,先秦文献中确实保存着古人对青铜器本身及其动物图案的解释,明确了动物在沟通天地,交通人神中的作用。

鼎由青铜铸造,鼎象征皇家政权。

“铸鼎象物”的说法来自《左传》。“铸鼎象物”是为了:“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鼎是青铜礼器,还是协助完成沟通天地生死巫术的必需品,动物的纹样就是青铜器上不可分割的部分,动物形象也作为该使命的辅助者,而被铸刻在礼器上。

湖南省博物馆藏,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人物与凤鸟、夔龙同在一个空间,构成一幅图画,学者们认为夔龙和凤鸟是在引导灵魂升天。

神话和巫,是中国早期绘画、文学、舞蹈、诗歌、音乐共有的特征。这里说的巫,不是指巫婆神汉。“巫”与权力密不可分,法理含意是:君权神授。

陈梦家在《商代的神话与巫术》书里说到:“只有掌控通天之路的人才拥有此种智慧,进而掌控权力,从而统治天下。巫觋因此成为每个国家宫廷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古代中国的学者们认为帝王自己就是巫觋之首”。《燕京学报》1936年第12期,535—536页。

因此可以认为,鸟兽形象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特定指向,是花鸟画深层次的文化意涵。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风景即景色而已。山水即“道”,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九色鹿本生 莫高窟257窟 北魏

三、影响花鸟画独立成科的宗教、哲学、政治因素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交汇时期。贵族、士大夫、文人、画家对理想、审美、情感、自由的追求,都影响花鸟画独立成科,影响最大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佛教

长达三、四百年的战火杀戮,到处是焦土,死亡人数不计其数。难民潮、移民潮连绵不绝,最长的移民潮有近百年。人口从北向南,从西往东颠沛流离,再加上天灾时有发生,战争和饥馑使得人口锐减,生产力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战乱造成痛苦,厌世情绪弥漫。民众需要心灵慰藉,统治者需要借助宗教安定社会疏导民众,佛教获得了传播所需要的土壤,也得到统治者的强力支持。

在《阿弥陀经》里 ,“极乐国土”、“共命之鸟”,描绘了天国净土的美丽令人向往。

《中国佛教艺术史》赖永海、王月清主编。书中认为,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原,在魏晋时期逐渐被当时的上层社会理解接受,对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贵族、文人士大夫直接参与佛教艺术的创作。

需要指出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画得最多的是佛教画,包括佛教书法。他们既画佛教画,也擅长画花鸟画、山水画。如:曹不兴、卫协、戴逵、顾恺之等。其中,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广为流传。

魏晋时期的著名僧人书法家有:东晋高僧:释支遁、释康法识、释安慧则。贵族士大夫书法家有:嵇康、王衍、王恭、王羲之、张野等等。

南北朝时期,“帝王即佛”的思想被社会普遍接受。佛教艺术在长江南北、黄河东西的广大区域,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开凿石窟,为佛造像,建立寺院,成为风尚。画家们更是积极参与创作,使得佛教艺术作品数量、质量和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佛像石窟有:莫高窟、西千佛洞、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等。

这个时期的著名佛教绘画有:莫高窟壁画,毗楞竭梨王本生故事(莫高窟第275窟)北凉;九色鹿本生,(莫高窟第257窟)北魏;五百强盗故事,(莫高窟第285窟)西魏。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南北朝画家几十人,其中最著名的都参加过佛教画的创作。

毗楞竭梨王本生故事 莫高窟275窟 北凉

新道家思想。

道家的第一个阶段是杨朱,第二个阶段是老子,第三个阶段是庄子。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论述了庄子获得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的方法。就是: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

帝王即佛,佛即天,帝王即天。庄子的顺乎天的思想与统治者的执政需要契合。

新道家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的“玄学”、“清谈”之风。“玄学”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

张其明在《玄学史话》中指出,玄学通常分四个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玄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以王衍、裴頠、郭象等为代表的元康玄学;以张湛、韩康伯、支道林、僧肇为代表的江左玄学”。

张其明还指出,江左时期的玄学不仅成为社会风尚,成为士人争相推崇的行为方式,在东晋时期还与佛学合流,玄学理论被引入佛学发展了般若学,为佛学的本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谈易经、阴阳、五行玄理,不谈俗事,称为“清谈”。

那些厌世的画家,选择了隐居生活,回归自然清净,专心花鸟画、诗词创作,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

《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著,记述了魏晋名士的言谈和风流逸事,反映出文人的思想言行社会生活面貌,生动形象展现了时代“清谈”的风貌,也反映出社会宽容、开放的程度。

云冈石窟佛像 北魏

儒家思想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他的思想完善的保存在《论语》里;孟子代表儒家的理想主义,其思想在《孟子》一书中,他的思想核心是“人性善”;儒家的第三个代表人物是荀子,他的思想在《荀子》里,“人性恶”是他思想的核心。

史书记载,胡族君主们,有许多人是熟读儒教经典的儒学之士。打起仗来他们骁勇凶残,攻城掠地,夺取政权之后,又都推崇以儒家思想治国。

例如:匈奴的刘渊就熟读《春秋》《左传》,通晓《孙子兵法》,建立前赵的刘聪,不仅熟读史籍、诸子经典,还善于书法,工于诗赋。前秦的苻坚、北魏的拓跋宏(孝文帝),无不如此。

打天下和坐天下,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刚柔,捭阖、乾坤,阴阳并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乃帝王经。

新王朝需要柔性执政理念,推崇仁义,孝道,善良。因此,依附在政治上的审美、情感、艺术得以推广,自然起到了类似宗教的作用。这也是花鸟画能够独立成科被宫廷力挺,思想、政治、文化深层的原因。

六朝画论、画家

中国花鸟画的高峰期在唐宋,在魏晋南北朝已经具备了画种独立的五个条件:“1、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2、有专门题材的作品;3、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画家;4、有成熟的画种分科理论;5、有理论家对花鸟画家的批评。”(孔六庆著《中国花鸟画史》)。

画论有:顾恺之的三篇,以批评古画为主的《魏晋胜流画赞》,以临摹古画为主的模榻要法,即《画论》,以山水画设计构思的札记,即《画云台山记》。

谢赫《古画品录》,他的“六法论”即:(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转移模写。

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姚最的《叙画品录》,以及相传为梁元帝的《山水松石格》,都是六朝画论的重要成就。(张光福编著《中国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有擅长人物或者山水画,而兼画花鸟画,也有专门从事花鸟画的画家。

例如:顾骏之,画鸟雀、草虫题材的开先河者。顾景秀,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御用画家。

刘胤祖,南朝宋官至尚书吏部郎。刘绍祖,胤祖弟。官至晋泰康太守。

兼画花鸟的画家有:晋明帝司马绍、宋武帝刘裕、徐邈、嵇康、曹不兴、卫协、王廙、王羲之、王献之、戴逵、顾恺之等等。

画论、画家、艺术批评的完善,使花鸟画从技术和理论上体系化了。

五百强盗故事 莫高窟285窟 西魏

结束语

中国古代绘画起着媒体的作用,历来被执政者所重视。

绘画技法、某种风格,经过长期实践,可以自然而然成熟或形成。但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相继独立成科,却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都有着复杂的多种成因。美术史并不完全是绘画的技术史、风格史,考古史,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宋志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蜀都书画院油画家 常务理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