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亲戚中舅舅的地位最大?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为何亲戚中舅舅的地位最大?

舅舅在古代也被称为舅父,是指母亲的兄弟,在汉族传统中地位举足轻重。中国民间有很多种说法,例如“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或“天上老鹰大,地上舅公大”,地位和权威可见一斑。那为什么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舅舅地位最高?就要从母系氏族社会说起。

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存在两种亲属制度,一种是以母系亲属为世系继承制度;另外一种就是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制度。母系氏族时期的亲属制度,是以母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的,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亲属制度则是以父系亲属为世系继承。父系制度一直延续到古代社会,甚至在近代社会的早期阶段依然延续。

在母系氏族社会公社时期,人们的姓氏、财产都是继承于母系,拥有一个共同的母系祖先。当一个社会的姓氏和财产都继承于母系的时候,舅舅的地位就相当于父亲,因为他是一个人最亲的男性亲属。在中国古代社会,舅舅的地位如此之崇高,实际上就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

中国古代社会即使强调父权,但由于母系氏族社会遗下来的传统,舅舅往往是母亲家族的父权代表,一旦有事务涉及到母亲和外甥,舅舅拥有重要的话语权,例如在中国一些地方,外甥婚宴时,舅舅需要坐在上位;母亲是否要改嫁,也必须徵得舅舅的同意。而现时,闽粤地区客家人中,外甥满月时要由大舅主持宴席,在席位上,舅舅也必须要坐在“最大”的位置。

中文里的“亲戚”,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亲言族内,戚言族外”,“亲”指的是父系亲属,而“戚”指的是母系亲属。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姓氏继承于父系亲属,那么自然地,族内亲属就是指与自己同姓的父系亲属,而族外亲属指的就是与自己不同姓的母系亲属。

所谓的族内亲属,按远近关係分别是:父亲、伯父、叔父、兄弟、从兄弟等等,族内亲属为同宗,财产继承与家族权力都是在族内运转,而不会跑到母系亲属那一边。所以,族内亲属之间往往会涉及到财产继承与家族权斗,这时,对自己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伯父和叔父。

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皇室虽怕外戚干政,但更怕宗室夺权。比如周文王伯父是泰伯和仲雍,古公亶父欲立三子季历为王,于是泰伯和仲雍只好主动让位并来到吴地,断髮纹身。泰伯后来成为吴国的第一任国君,仲雍则为第二任国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泰伯奔吴”的历史典故。

又如汉武帝登基前,对皇位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他的叔叔梁孝王刘武,所以刘武一旦来到朝中,汉王朝势必会发生争夺皇位的权斗。《汉书》载:“武帝初即位,蚡以舅封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 ”汉武帝重用田蚡,原因就是他是舅父,就算即使干政得要去到争夺皇位,最终成功改朝换代也要更多的条件,可谓困难重重。

中国古代社会,千千万万的小家庭同样也面临这个问题,在财产继承与家族权斗方面,伯父、叔父总会与侄子发生一些摩擦。所以,侄子与伯父、叔父的关系不怎么好,而外甥与舅舅的关係却非常要好,因为,族外亲戚与自己不同姓,难以争夺家族财产与家族权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