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件大师名作真伪存疑,背后到底有哪些疑点?
国学
国学 > 国风观察 > 正文

又一件大师名作真伪存疑,背后到底有哪些疑点?

近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展的,“逝世700周年纪念:赵孟頫与其时代——复古与传承”中,展出了这么一件作品,它与赵孟頫的其他作品不太一样,且在历史上还饱受争议。

它到底有何特殊?它的身上到底藏有什么谜团?又为何引得业内学者们众说纷坛?别急,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01

名师大作

《汲黯传》的来历

根据《汲黯传》跋文记载,在1320年的秋天,赵孟頫手抄了一篇《汲黯传》,此传先见于《史记》,后见于《汉书》,被誉为小楷之神品。这件作品是小楷初学者最好的范本,为历代书家所推崇,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

此传写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武帝时,有一名大臣名叫汲黯,他曾经到河内调查火灾,发仓粟赈,同时他还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主张与匈奴和亲,反对兴兵,在位时耿直尽责,轻刑简政,是实打实的好官。

· 《汉汲黯传》,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故事是个好故事,作品也是一个好作品,所以这篇赵孟頫手抄的《汲黯传》,历来都是各路藏家们争相入手的目标。它有着很长的收藏历史,依据《汲黯传》流传记载来看,清光绪年间,它还在中国收藏家孙孟延手中,上边留有他的题跋。而后续它到底是如何流传到日本,并收入到了细川家族的,便不得而知了。

· 《汉汲黯传》,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而就是这么一件无比珍贵且历史悠久的书法作品,它的真实性却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论,它究竟是真是假?它真的是赵孟頫本人抄写的吗?

02

饱受争议

名作到底是真是假?

历来,《汲黯传》的真伪争议颇多,业内学者们的疑惑聚焦在两个点:一、《汲黯传》书风与赵孟頫传世小楷风格迥异。二、跋文中的“此刻”指的是什么?

书风迥异

众所周知,有着“江南第一古观”之称的赵孟頫,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有很高的识别度。但是清朝著名书画家笪重光注意到,这篇《汲黯传》的字体结体方劲,与赵孟頫平时的书风迥异,行文书风更类似于欧阳询《温公碑》。

不只是笪重光,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不少文人也对《汲黯传》的书法风格问题发表过诸多见解。

有人认为这篇作品书风迥异,是因为赵孟頫受到了欧褚笔意的影响。明代书法大师文征明认为:“右赵文敏公所书《史记•汲黯传》,楷法精绝,或疑其轨方峻劲,不类公书。余惟公于古人之书,无所不学,尝书欧阳氏八法,以教其子。”

· 《汲黯传》卷后文征明跋,他对书法风格作出了解释。

且赵孟頫在跋文提到:“余仿佛得其笔意如此”,也就是说他在抄录《汲黯传》的时候,还受到了这个刻本的影响,为此他感到非常高兴,所以这篇《汲黯传》跟赵孟頫其他的书法作品有些不同,倒也不足为奇。

而有人则断定《汲黯传》是他人模仿赵孟頫的笔风所作。清末的碑帖鉴定大师张伯英认为:“明代尚无此书体,松雪书亦绝不如是重浊。伪此书者,决不在雍乾以上也。”

跋文存疑

赵孟頫在《汲黯传》末的跋文写到:“延佑七年九月三十日赵孟頫手抄此传于松雪斋。此刻有唐人之遗风,余仿佛得其笔意如此。”意思是在公元1320年,赵孟頫在自己的书斋“松雪斋”中抄录了这篇《汲黯传》,这个刻本的笔法非常像唐人的笔译,所以便抄录了下来。

· 《汲黯传》末的跋文

而引起诸多学者不解的,是跋文中的“此刻”,要解释这个“此刻”,首先要考虑碑版法帖,但不论是前人的记载还是现存的实物,我们都找不到《汲黯传》碑刻的相关记载,那么跋中的“此刻”究竟是指什么?

文征明表示:“此传实有欧楮笔意,后题延祐七年手抄于松雪斋,且云:‘此刻有唐人遗风。’观此当是石本传世,岂欧褚遗迹邪?考欧赵两家金石录,无所谓《汲黯传》,竟不知何人书也。”

· 赵孟頫小楷《汲黯传》卷后文征明跋,他对“此刻”作出的猜测。

而张伯英干脆直斥为伪:“所谓‘此刻’者,不知何所指,若亦为《汲黯传》,何以不言临,而曰手钞;所谓得真笔意者,得何书之笔意。即此数语,可以断其伪矣。”

至此,人们对《汲黯传》便有了两种作伪的看法,但是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03

细数

真假存疑的书法名作

其实除了《汲黯传》,历史上还有许多真假存疑的书法作品······

《中秋帖》

《中秋帖》相传是东晋王献之的手笔,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一同合称“三希”,它们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中秋帖》节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推测,这《中秋帖》很可能是米芾出于对偶像的崇拜而仿造的。《中秋帖》在被仿造时,也确实露出了些破绽。这《中秋帖》是用竹料纸书写的,这种纸在东晋时可制造不出来,再者,晋朝时用的是有心硬笔,这样的笔吸水性差,写字不能灵活自如,而这《中秋帖》的文字丰润圆熟、线条连贯飘逸,一看就是用柔软的无心笔写的。

清代的吴升在《大观录》说:“此迹书法古厚,墨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米芾所临。

《自书告身帖》

《自书告身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颜真卿所书的楷书墨迹作品,有33行,共计255字,现藏于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自书告身帖》可谓凝聚了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精髓,在用笔、字的结构、章法、等方面,表现出轻松自如的风貌。

· 《自书告身帖》节选,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藏

而关于这个作品是否真为颜真卿所书,学界存有不同的说法。

一些学者从古代官制进行分析,认为此帖为政府颁发给官员的身份凭证,而颜真卿已官至一品,不可能自己给自己写任命书,所以《自书告身帖》应是省吏抄录的官员写的

有的学者则认为《自书告身》是颜氏后裔为迎合南宋朝廷推崇忠臣而伪书,还有的学者对颜真卿整体书风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就加以阐述,赞同《自书告身帖》为颜真卿所书

学界内的三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目前尚未有定论。

《大字阴符经》

传世的《大字阴符经》共有三种,即草书、小楷和大楷,相传是唐代褚遂良写于唐永徽五年(654),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钤有“建业文房之印”、“河东南路转运使印”等鉴藏印。其书字笔画瘦劲,但结体宽博,尚保留隶书的笔意,但也有传此帖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

· 《大字阴符经》节选,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围绕《大字阴符经》是真是假的问题,自民国以来已有多名专家学者论证。沈尹默先生认为此大字本《大字阴符经》为褚遂良真迹,并将书写的时间断在贞观十年(636)至贞观十五年(641)之间;王壮为先生将《大字阴符经》与《雁塔圣教序》相比较后,认为意态多合,实为褚遂良真迹;启功先生与前两位持相同论断。

而徐无闻先生在对此帖的题跋及印章作了考证后,得出其为伪作的结论;李郁周先生则从书体风格和卷后题跋两方面出发,兼及卷上所钤印章以及流传状况,对《大字阴符经》作了系统地考察,力证其为伪作。

学者们对于《大字阴符经》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诸多看法,莫衷一是。我们还是需要大量的研究与考察去寻找最终的答案。

· 《大字阴符经》节选,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倪宽赞》

《倪宽赞》又称《儿宽赞》,相传也是褚遂良的楷书墨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品的落款处明确的写了“臣褚遂良书”,后面更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的题跋。

· 《倪宽赞》,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多认为《倪宽赞》是褚遂良晚年作品,而近代学者则认为文中的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的用字习惯不同,且用笔也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更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的。

但也有学者认为当时的避讳环境是比较宽松的,且《倪宽赞》是私房日课的习作,因此褚遂良在书写《倪宽赞》时的状态并不受名讳的影响,认为因避讳问题而否定《倪宽赞》是褚遂良的真迹的说法是不攻自破的。

结合历史背景,《倪宽赞》的真伪确实有疑点,不知从其他角度去研究又能得出什么结论,有待我们去进一步考究。

《研山铭》

《研山铭》是北宋米芾创作的澄心堂纸本手行书卷,为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研山铭》其实并无书者名款,但因为帖后有米芾之子米友仁的鉴定跋语,认为是米芾所书,所以人们一直把《研山铭》当作米芾的传世作品,无人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真赝的问题。

· 《研山铭》节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02年,《研山铭》在定向拍卖前,经过了国内文物界和书法界多位著名专家的鉴定,结果是,参与鉴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研山铭》是米芾所书真迹,更有权威专家称之为“绝世真迹神品”,“米芾的代表作品”,定向拍卖结束后,《研山铭》交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然而,当《研山铭》定向拍卖十天以后,《中国文物报》发表了一篇《来函照登》,参与鉴定《研山铭》的专家傅熹年在函中更正说:“王庭筠、米友仁书都是后配的仿本”。顿时,学界对《研山铭》的真伪众说纷坛,且争论延续至今。

· 《研山铭》节选,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小编列举的这些作品外,其实历史上还有许多书法名作存在争议,且它们都具备了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但毫无疑问,它们都是中国珍贵的历史瑰宝。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