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据说有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三国时期"才高八斗"曹植所作,因小学语文课本的收录而广为流传,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不过,关于这首古体诗,不仅有多个版本,还有作者不一定是曹植的争议。这里暂且不提,只从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角度,一道赏析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一、创作的背景
首先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众所周知,才华横溢的曹植与继位称帝的曹丕是亲兄弟,都是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的亲儿子,他们父子仨时称"三曹",都是"建安文学"集大成者。
只可惜哥哥曹丕与弟弟曹植不太和谐,盖因诱人的帝位继承之争,兄弟俩产生了深深的裂痕。
相传曹丕称帝后,担心父亲曹操将帝位传给弟弟曹植,又忌惮曹植的才华,还怀疑曹植作的《洛神赋》与他的甄妃有关,便有意挑他的不是,想除之而后快。
绝好的机会终于来了。
因曹操驾崩,遗命曹丕继承王位,曹植以醉酒为名没去参加父亲的葬礼。曹丕以此为由兴师问罪曹植,欲处死曹植。母亲卞皇后见情形不对,赶来替曹植求情,曹丕便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高质量的诗,得到满堂认可即罢,否则杀无赦。
曹植见哥哥曹丕如此狠毒,不免感由心生,立时写下这首让人不胜唏嘘的古体诗。据说,这就是《七步诗》的由来,曹丕看后,多少有些惭愧,也就放弃了加害曹植之心,兄弟俩后来最终各自安好。
二、《七步诗》表达的意思
细品曹植的《七步诗》,的确写得高明,充分体现了他"才高八斗"的底蕴与素养,面对哥哥曹丕对他不满之下的残害,极巧妙地用豆子、豆秸为意象借喻:
在锅里用豆子煮豆羮,用的燃料是豆秸。看着过滤后的豆子去了残渣渐渐成了豆羹。可锅下面的豆秸依旧燃烧着,豆子无奈只得在锅里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都是同一根上生长出来的啊,豆秸何苦这样着急煎熬豆子呢?
字里行间,曹植既抒发了内心的悲愤,又以此指桑骂槐质问曹丕:你我同胞兄弟,何苦如此相逼?
最终曹植因这首诗摆脱了危险的处境。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还成了警世的千古名句。
故有的版本改为"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浓缩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扩展为八句,最末又加了"青青豆羮黄,相见不如你"二句。
三、《七步诗》的深远影响
因《七步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时人多有仿写与化用。
最为有名的就是鲁迅的《七步诗》及郭沫若的《反七步诗》:1925年,反动的段祺瑞政府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杨荫榆联合迫害进步学生,刘和珍牺牲,鲁迅不仅愤怒地写下《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悼念,还写下辛辣的新版《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酒席。
与郭沬若的《反七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此外,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项英等新四军领导人牺牲,军长叶挺将军被扣,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极度悲愤之下,不仅在《新华日报》上题词缅怀,还写下有名的四言狂草: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通过化用曹植的《七步诗》,深刻揭穿了国民党不顾同胞情的险恶用心及反动嘴脸。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