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或南海群岛是南海南北约1800公里、东西约900多公里范围内诸多群岛、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北起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另一说为海马滩)。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四大群岛。
那么在历朝历代中,南海诸岛都长什么样?
一
1557年张天复《皇舆考》中的“东南海夷图”
张天复(1513-1573)历任云南按察副使、太仆寺卿,1557年(明嘉靖三十六年)编撰的《皇舆考》是当时明朝比较完整的一部全国地图,卷10“东南海夷图”,标绘了“长沙”和“石塘”,其中“长沙”在下方,指南沙群岛,“石塘”在上方,泛指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
二
1579年罗洪先《广舆图》中的“东南海夷总图”、“西南海夷图”
《广舆图》是明代曾任翰林院修撰的罗洪先(1504-1564年)在元人朱思本《舆地图》基础上增补编定的,此图后世多次刊刻,在海内外拥有极其深远的影响。1579年(明万历七年)增补《广舆图》中的“东南海夷总图”,标绘了“长沙”和“石塘”,其中“长沙”位置在下,指南沙群岛;“石塘”位置在上,泛指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广舆图》的《西南海夷图》中,也标绘有“石塘”,泛指南海诸岛。
广舆图·东南海夷图
广舆图·西南海夷图
三
《明代东西洋航海图》
明代东西洋航海图(即“塞尔登地图”Selden Map)是明朝万历年间(1610-1620年)绘制的一幅描绘东西洋的彩色航海地图。因此图原为英国律师约翰•塞尔登(John Selden,1584-1654年)的私人收藏,1659年捐给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所以又被称为“塞尔登地图”(Selden Map)。
地图上用黑色线条标示自福建至琉球、日本和向南穿过南海通向东南亚的两条航路。航路沿线注记行船罗盘针位方向,能够反映中国人对南海诸岛的认识。在图上,东沙群岛,画为东北向沙礁,圆圈内注记:“南澳气”;西沙群岛绘东南向长条沙,北部涂红色,圆圈内注记:“万里石塘”,右上方注记:“屿红色”;并画了一条风帆自东北向西南飘荡,注记:“万里长沙行船帆样”。表明中国人在17世纪初对南海航路、风帆使用和东沙、西沙群岛位置的掌握。
四
《郑和航海图》
成书于1621年(明朝天启元年)的茅元仪《武备志》中收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即《郑和航海图》),在南海航线中标绘了“石塘”、“万生石塘屿”、“石星石塘”等岛屿名称。“石星石塘”指今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一带;“石塘”和“万生石塘屿”的位置指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一带。
五
1717年清朝官方绘制的南海地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两幅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朝廷为监管与东洋日本、南洋诸国海上贸易航路而绘制的南海海道针路图。其一,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编制《西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其二,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绘制《东洋南洋海道图》。两幅地图的样式相似,而施世骠的《东洋南洋海道图》增加了若干条航路。
觉罗满保《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
施世骠的《东洋南洋海道图》
在这两幅图中,对南海诸岛的标注如下:
东沙群岛,画黄色圆点组成的弦月状岛礁,注记“气”;
西沙群岛,画黄色圆点组成长条状岛礁,注记“长沙”、“石塘”;
中沙群岛,画环状岛屿,注记“矸罩”,意指被白净石头笼罩,或根据广东沿海渔民的发音为“Canton(广州)”;
南沙群岛,画数个岛屿,注记“龙蛇屿”。
地图上,南海诸岛全部画在从福建厦门至南洋的航道内,其中文名称很可能是根据西班牙人编制地图上的岛礁名称音译。
六
1730年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的“四海总图”
清代陈伦炯曾任台湾安平副将、台湾水师副将、台湾总兵、广东高雷廉镇总兵、江南崇明、狼山总兵和浙江提督。1730年(雍正八年),他编撰成《海国闻见录》一书,书中的“四海总图”在南海海域中,自东北而西南,分别绘有半月形的“气”,带状并有无数沙状的“沙头”、“长沙”,以及成由许多石块组图成矩形的“石塘”。
其中“气”即“南澳气”,指东沙群岛,“沙头”即“万里长沙头”,指东沙群岛南端沙垠;“长沙”指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石塘”指南沙群岛。
七
1767年黄千人《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著名诗人黄千人(字证孙)将其祖父、大思想家黄宗羲旧刻的地图重订刊刻为《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详细标绘了我国沿海的航线,在南海海域标绘有“南澳气”、“万里长沙”和“万里石塘”。“南澳气”指东沙群岛,“万里长沙”指中沙群岛、西沙群岛,“万里石塘”指南沙群岛。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局部)
八
1839年郑光祖《一斑录》附图“中国外夷总图”
《一斑录》为郑光祖于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所编撰、刊刻,在其附图“中国外夷总图”中,标绘了南海航路及“东沙”、“西沙”和“石塘”。“东沙”指东沙群岛,“西沙”指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石塘”指南沙群岛。这是目前发现在清代地图上第一次使用“西沙”之名来指称今西沙群岛。
中国外夷总图
《中国外夷总图》局部
九
1894年马冠群《东南洋沿海岛岸国图》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马冠群《中外舆地汇钞》附图“东南洋沿海岛岸国图”中,在今西沙群岛处绘有“万州碓(雄)他岛”等岛屿,“万州碓(雄)他岛”指今西沙群岛的“台图滩”,也称“西渡滩”,表明属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管辖。
十
1905年王兴顺重订《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府州县厅地理全图》
在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王兴顺重订《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府州县厅地理全图》中,在南海位置上绘有“万里长沙”和“万里石塘”,纳入中国管辖范围。
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府厅州县地理全图
《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府厅州县地理全图》局部
十一
1927年广东陆军测量局测绘《西沙群岛图》
1927年,广东陆军测量局编纂,比例尺十万分之一,同年11月制版刊印,分幅拼合,各具图题。计有:林岛(今永兴岛)、石岛、柏蘓奇岛(今盘石屿)、掌岛(今广金岛)、灯擎岛(今琛航岛)、北暗礁、南暗礁、东岛、偏杜路岛(今珊瑚岛)、南极岛(今中建岛)、沯卑利父暗礁(今浪花礁)。
西沙群岛之林岛图
西沙群岛之灯擎岛图
十二
1929年广东陆军测量局测绘《西沙群岛图》
1929年8月,广东陆军测量局根据1928年测图再次绘制,比例尺1万分之一。图的右下方附“说明”,提到“灯擎岛及掌岛,前清调查时,因兵舰命名为琛航岛及黄金岛。海南渔人因连合稍远之伏波岛,名为三脚岛”。该图不仅提供了清朝末年李准曾率兵舰巡海,为西沙群岛命名的佐证,而且反映了我国海南渔民的习惯用名。这些1927-1928年由中国军方实测的地图,表明西沙群岛属于中国主权范围。
1929年版西沙群岛图(林岛)
1929年版西沙群岛图(灯擎岛)
十三
1935年全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绘制《中国南海各岛屿图》
1933年,民国政府内政部设立全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审定南海各岛屿、沙洲、暗沙、暗礁的名称。1935年4月,全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开出版地图。
中国南海各岛屿图(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1935)
十四
1936年白眉初《中华建设新图》
1936年,白眉初编著适用于中等学校的《中华建设新图》,北平建设图书馆发行。图册第二图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所标注南海区域清楚并且有明显界线,除西沙群岛外,南到曾姆滩。南沙群岛绘有管事滩、南石,团沙群岛绘有报告礁、双岛、海马滩、前卫滩和曾姆滩。第13图《广东》图中,有《东沙岛》和《西沙群岛》二个附图。
在地图的左下角,有一段文字,叙述了此图的绘制背景:“廿二年七月,法占我南海六岛,继由海军部海道测量局实测,得南沙(编者注:今中沙群岛)、团沙(编者注:今南沙群岛)两部群岛概系我国渔民生息之地,其主权当然归我。廿四年四月,中央《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发表《中国南海岛屿图》,海疆南展至团沙群岛最南至曾姆滩,适履北纬四度,是为海疆南拓之经过。”
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
十五
1939年《中华民国南海各岛屿图》
依据全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改制,由中华舆地学社印行《中华民国南海各岛屿图》。图中南海诸岛共画有132个岛、礁、沙、滩,最南界为曾姆滩。还特别用双红横线醒目地标出了法国占领的九小岛。
中华民国南海各岛屿图
十六
1941年苏甲荣编制《中华民国全图》
苏甲荣(1895-1946)编制,上海日新舆地学社印行,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华民国的疆域和政区。附图有《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包括:西沙群岛、东沙岛、南沙群岛、团沙群岛,全部岛礁均采用中文、英文两种名称标注,并且全部括注:“属中国”。
中华民国全图
中国南海各岛屿图
十七
1948年内政部方域司《南海诸岛位置图》
1948年2月,内政部方域司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全部采用新命名,并在南海标绘了一条由11条线段组成的断续线。这幅由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编制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是各出版单位编制中国地图的范本。
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
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附图
十八
1948年《南洋群岛新地图》
1948年《南洋群岛新地图》由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金立煌、金立辉编制,亚光舆地学社出版,大中国图书局发行。该图是在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布南海诸岛新地名后,表现东南亚南洋群岛新形势、新名称的地图。其中南海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南石(黄岩岛)和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皆封闭在用点、实线围合的海域范围内,整个海域标注“中华民国”字样,表明南海诸岛是属于中国的。
南洋群岛新地图
《南洋群岛新地图》局部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